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吉林百年 下 漫话商业牌幌

2023-02-18 06:37 作者:俺们地球村那点事儿  | 我要投稿

作者:王富云 相传我国牌匾的前身是“幌”又叫“望子”,最初是酒肆的招牌。后来,这种幌子为商业同行们所效仿。因此,幌子的花样亦随之增多,制作也各不尽同。一时各行各业的幌子,都根据各自经营的特色,花样翻新,纷坛登场。时间长了,就成了广大群众所熟悉的商业标志。它会告诉你这是什么店铺,经营什么,经背范围或现在是否营业等等。由于简便易懂,方便群众,有的还沿用至今。 在长期实践中,店幌进一步发展成为牌匾,最初的牌匾,只是一块木牌,上面写店铺的字号或经营的品种,高悬于门楣之上。形式有横竖两种,规格大小不一。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牌匾的制作也越来越精细,通常采用黑底金字,有的还鑲花边、刻纹饰,在书体上更为讲究,大多聘请当代知名人士或书法家书写。在油漆镜亮、平整光洁的匾体上,刻上笔法严谨、结构规范的楷书,或是笔势苍劲、潇洒飘逸的行草,金光闪闪,灿烂夺目。由于店铺的门头大亮,可吸引更多的顾客。同时,牌匾也变成了一种精美的艺术品。 民国15年至20年间,是临江地区商业的鼎盛时期,据《浑江商业发展史》记载,将老临江出现过的店铺幌介绍如下: 一、饮食业的店铺幌 酒肆幌,大体上可分为酒旗、酒帘、葫芦、酒壶幌几种。胡芦幌和酒壶幌系小酒店、小酒馆,除去卖烧酒外,还卖些简单的现成的下酒菜肴。酒旗幌有长方、三角二种,是综合性的而又是经营较大的酒家、酒楼、溜炒烹炸、包办酒席,会亲访友,随意便酌。 (幌子见图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饮食业也得到相应的繁荣。 四个箩圈幌:大饭店、大饭庄、大酒楼,这里有高级厨师,单间雅座,四季菜肴,南北风味,包办酒席,主随客便。 二个箩圈幌,是一般综合性饭店。既有高档品种,又有大众化饭菜。平时经营以中低档为主,是家常便饭,随意便酌的理想去处。 一个箩圈幌,属于小吃铺,多数经营单一品种,如“煎饼豆腐脑”、“馄饨小吃铺”、“浆汁油条”、“饺子馆”、“冷面店”等。铺面较小、设备简陋,它的特点是经济实惠,花钱少,吃得饱。 (幌子见图示) 饮食业的店幌,在制作式样虽然相同,但在颜色上,有严格区别。汉族饭店(俗称大教馆)以鲜明的红色为主;h族饭店(俗称hz教馆)以庄重典雅的蓝色为主,严格划分, 鲜明有别,时至今日仍不得混用。 围半圈红布的箩圈幌,是旅店,凡是挂这类幌的旅店,既可住宿又可吃饭,是大车店的前身。在旅店业也有挂笊篱幌的,是一种只供住宿不卖饭的小旅店(俗称夫妻店),这类饭店在旧中国多设在偏僻的小集镇上。“门口挂笊篱——小店”的歇后语由此而来。 过去制作箩圈幌的材料是木料箩圈,直径35公分左右,四条绳等距离拴在幌钩上,幌钩铁制,尾部有裤,便于摘挂。箩圈周围糊红纸,缀以纹饰,上部置八朵纸花,下部围3圈红纸条,纸条长40公分,宽2公分。 逢年过节改换新幌。近几年,为了经久耐用,有的用塑料布、塑料花扎幌,箩圈用薄铁代替,有的在箩圈内装上电灯,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更显得耀眼夺目。 饮食业经营单一品种的店铺幌,有锅饼、馒头、煎饼、大豆腐幌等,大部是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店铺。 馒头幌:直径10公分的木料制成,下缀红布彩。 煎饼幌:用木板制成木梳状,写上字,钉上紅布, 豆腐幌:用2公分厚的方木板4块,用铁线圈,连接成串。 锅饼幌:将实物摆出即可。 (幌子见图示) 伙食业应季品种幌:是根据一年四季,应季上市的品种,季节一过,这种幌也就取消了。 元宵幌:用带叉的树枝,拴上二三十棉球。 烧麦幌:用2公分粗的柳条,扎成直径30公分的圆圈,周围拴上40公分长的线绳,在线绳上粘上用纸剪的马毛。 茶馆幌:门侧悬挂烧水用的大铁衣,除卖茶水外,还卖白开水,多出现在集市上和庙会中。 (幌子见图示) (二)茶牌幌:长方形木板牌,上写斗大一个“茶”字。室内备有桌凳、茶壶茶碗。 (三)茶社、茶楼,除挂茶牌幌外,还有牌匾、楹联,门面考究,设备齐全,南北名茶,小碟配点,有的还伴有说唱。 (幌子见图示) 二、服务业的店類 浴池幌:在大门上方挂红方灯一盏,这是浴池特有的标志。挂出红灯,表示请君入池沐浴,不挂灯,是水没烧热或不开业。望君莫入。灯边长15公分,高40公分,四面镶玻璃,涂红色油漆,下缀50公分的红布彩,夜晚点油灯,好象现在的公安红灯岗。 理发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大变革,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唤头:个体经营,身背工具布包,手拿“唤头”也称“叫叫”,走街串巷,服务上门,就地剃头。 (二)布幌:挑担赶集、赶庙会。挑子一头是火烧热水,另一头是工具箱,也是顾客的坐凳,选一个临时地点,挂出布幌就开业。有“剃头的挑子——一头热”之说。 (三)电动滚筒幌:有固定营业室、设备齐全,不但能作男女理发,还能烫发、刮脸、焦发、吹风、使油打蜡等项目。 唤头:用纯钢制成,形似摄子,能发出一种长时间的金属冲击声。 布幌:白布长15公分,宽30公分,周围缀红布锯齿牙子,上写“理发”两个黑色大字。 电动滚筒幌:门外用红白蓝色成螺旋纹作标记。以玻璃、金属、电料制成。三色螺纹滚筒,不停转动,夜间闪闪发光。 怀表幌:表店。从事钟表修理业的专用幌。兼营钟表、眼镜等。这种幌开始用厚木板刻制而成,后改用薄铁制做。 (幌子见图示) 靰鞡幌:俗称皮铺。主营农民穿的靰鞡(是用牛皮制成的一种防寒鞋,为东北地区农民所惯用。在靰鞡里楦上东北特产的靰鞡草,即便在滴水成冰的三九天,站在雪地里也不冻脚。)和马具,以及大车上用的各种皮件等。这种行业到日伪时期开始减少,祖国解放后,靰鞡已被棉胶鞋所取代,这种行业已绝迹。 棉花幌:弹棉花作坊的铺幌,弹棉花时,身背大弓,借助弓弦的弹力,将棉絮弹松。这种行业,虽方便群众,但从业者却寥寥无几。棉花幌是将实物用线绳绑成西瓜状,下缀红布彩,悬挂于大门一侧,以告顾客。 笊篱幌:生豆芽的。从事豆芽生产的单门独户家庭小本生意。在过去,每逢冬春季节蔬菜青黄不接,这种生意可起到补助青菜短缺的作用。生豆芽的笊篱幌与开小旅店的笊篱幌,其区别在于笊篱横挂而不设红布彩。 (幌子见图示) 三、医药业的铺桃 手摇响铃的医生,俗称江湖大夫。身背药匣,手摇响铃,走串巷,行医卖药。这种行医卖药的郎中,解放后已经消失,被农村的赤脚医生和卫生所、院所取代。 药铺幌:药铺又叫药店、药房。以经营中草药为主,又有丸丹膏散,还设坐堂先生,既卖药也诊病。它的幌用四块木板制成膏药形,红底黑纹。荷叶罩顶,下缀二条鲫鱼,用金属串连而成。 手摇响铃,铃用钢板卷成圆筒开口形,中间置一钢球,球在铃内滚动,便发出清脆的金属声。 (幌子见图示)

吉林百年 下 漫话商业牌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