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汉皇帝的诏书圣旨的开头为什么基本都是“制诏御史”?

2023-04-04 16:25 作者:御鬼人  | 我要投稿

熟悉历史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皇帝的诏书圣旨往往都一个通用的开头,比如南北朝的“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唐朝的“门下”以及大家最熟悉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根据史书记载,西汉皇帝的诏书圣旨的开头是“制诏御史”。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根据史料记载,“史”最早指的是处理文字工作的官员(《周礼》:六曰史,掌官书以赞治),“御”则有侍奉君主的意思(《孔传》:御,侍也)。因此“御史”最初指的是在君主身边负责文字工作的侍从官员。到了秦朝和西汉初年,皇帝与各级官员的文书基本都由御史掌管。

御史便在秦朝和西汉初年的中央朝廷的运转流程(特别是皇帝与百官往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这也是御史的最高长官御史大夫在秦朝和西汉初年能与丞相、太尉并列为“三公”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皇帝起草诏书圣旨在秦朝和西汉初年自然是御史的主要工作之一。

要知道皇帝也是人,平常不小心说错话或者反悔自己说的话都是很正常的,皇帝说的话只有成为官方正式文件(诏书和圣旨)才算得上“君无戏言”。在西汉初年把皇帝说的话变成诏书和圣旨的朝廷官员主要是御史,“制诏御史”的意思就是该诏书或圣旨已经交由御史完成了。

正因如此,西汉皇帝的诏书和圣旨的开头基本都是“制诏御史”,以表明该诏书或圣旨已经是走完正规流程的正式文件,具有“君无戏言”的最高效力。汉武帝之后,御史掌管文书的权力被转移到了尚书台,御史基本上变成了监察官员,但“制诏御史”还是保留了下来。

西汉皇帝的诏书圣旨的开头为什么基本都是“制诏御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