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接着那晚故故事,一句你心中的锦绣,终有一日会脱口而出,彻底打动了我那颗想要写点什么的心,于是便有了这些文字。其实,之所以有过想法却未曾付诸行动,是因为自知之明,年少无知时读过几本书,便自以为能写出什么惊世之作,等到有所成长后才发现,肚中其实没多少墨水,却想着能成为举世皆知的大墨客,何其可笑,何其无知。所以那些曾有所感的,有所悟的,有所想说想写想倾诉的,又都被吞咽了进去,因为害怕被说,被骂,被耻笑,“哪里来的毛头小子?在这里打肿脸充胖子。”但我还是写了,只因为电影里的那句话,哪怕我心中的那些想说想写的根本不是锦绣,我也依然想表达,毕竟我的生活其实没那么多观众,何妨不勇敢一点。回到电影,看的时候眼眶湿润过,也落泪过,是为何?电影里的文人墨客或多或少都学到过或者看到过,诗篇上那仅有的寥寥几笔,史书上那仅有的薄薄几页,却是他们或潇洒写意波澜壮阔或风平浪静潦草凡俗的一生,这也是我喜爱电影的原因,它给我机会去体验,去感受,去领略平日里,不曾体验过的生活,不曾感受过的心绪,不曾领略过的风景。李白高适的人生有过欢愉的顶峰,也有过失落的谷底,电影里的其他人肯定亦是如此,但没有遗憾的人生不叫人生,有所缺憾的才是真谛,也因是这欢愉和这失落纵横交织,才显得这人生浪漫无比,为之动容。我知李白,我知高适,我知这三万里讲的是他们的故事,觉得浪漫,也向往其浪漫,才会心心念念地想看,因为想带着我喜欢的女孩一起,让她知道我喜欢些是什么,然后在看的时候牵起她的手,让她知道我喜欢的是什么。但我仍然顾虑,我知道这部承载着大唐诗人浪漫人生的电影会深深吸引我,我知道在看的时候我肯定会忍不住感情外露,我知道我明知道这些可我依然想去看,想去看看那些会让我感情外露的引人入胜的桥段,所以我顾虑我喜欢的女孩会不会觉得因为一部动画而失态的我,有些小题大做。可机缘巧合之下,那一晚的电影院里只有我一个人,我笑了又哭,哭了又笑地看完了电影,在滚动着制作人员和鸣谢的字幕里站起身,模仿电影里的抱拳手势对着银幕鞠躬做揖,在片尾曲的陪伴下,静静地看着滚动的字幕,回味着电影的余味,直到银幕完全变黑,连带着工作人员也进来打扫,我才离开。谢谢《长安三万里》,让我在这接近三个小时的时间里,只做我自己。 2023年7月13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