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四川省2021届高三零诊语文试题及答案(这是一套组合卷,不过里面的考点是高考热点)

2020-11-27 10:59 作者:真相大白的小白  | 我要投稿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诚信是中华法文化最重要的价值取向,也可以说是法的灵魂。失去诚信,法也就丧失权威,等同于一张废纸。在这个问题上,诸子百家、圣君贤相都有着惊人的共识。

法家的诚信法律观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信赏必罚。商鞅说,“赏厚而信,刑重而必”,无论赏与罚所重者都在于“信”。“民信其赏,则事功成;信其刑,则奸无端。”韩非也认为“信赏必罚”将会带来所期望的社会效果,他说:“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法家特别强调以信行法,要在去私。管仲说:“私情行而公法毁。”商鞅尖锐地指出,释法行私,国家必乱。他说:“世之为治者,多释法而任私议,此国之所以乱也。”《战国策·秦策一》盛赞商鞅施行赏罚无私无畏:“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为了惩治各种欺诈行为,唐律于十二律中专设“诈伪律”。在诈伪律中,以伪造御宝,伪写官文书、符节,诈伪制书等为重罪,犯者或斩绞或流放。《唐律疏议·杂律》中还规定了惩治市场交易中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哄抬物价、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伪造度量衡器等欺诈行为。唐律中所规定的惩治诈伪的法律规范,一直为后世沿承,说明法贵诚信是中华法文化一贯的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敦诚守信的民族精神。

在敦诚守信民族精神的孕育过程中,儒家思想也起了化俗正风的作用。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甚至将“信”看得重于生命,所谓“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儒家所强调的重义轻利的“义”,不外乎重诚信、远诈伪而已。孟子将诚提到天道的高度:“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天道与人道的沟通就在于“存乎诚”。儒家思想的长时间熏陶,使得敦诚守信成为主宰人们思想与行为的准则。这种道德的评判与舆论的谴责,常常重于法律的制裁。人们敬重的是道德高尚的君子,不是不义的市井之徒,在与各种欺诈行为不懈斗争的过程中,锤炼了敦诚守信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法律中,也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中华民族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在顽强的生产斗争、生存斗争中形成了优秀独立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渗透到社会生活、国家制度、法制建设的方方面面。由于传统的中国法文化与民族精神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性与相互的关联性,所以,既要揭示民族精神对传统法文化的重要影响,了解传统法文化的某些典型性、特殊性的渊源,又要阐明传统法文化对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延续所起到的促进与维护的作用。民族精神的独立性与稳定性是和法律的积极维护分不开的。

今天,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精神,使其与当代社会发展实际和时代精神密切融合,从而赋予固有的优秀民族精神以新的内涵,对于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张晋藩《中华法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光明日报》2020年10月26日15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信赏必罚是法家诚信法律观在实践中的主要表现,内涵是“以信行法,要在去私”。

B. 唐律于十二律中专设“诈伪律”就是为了惩治诈伪,维护诚信,一直为后世沿承。

C. 敦诚守信精神的孕育,儒家思想起了决定作用,使其成为人们思想与行为的准则。

D. 敦诚守信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传统法文化的形成并维护其延续,两者是不可分开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中的几次引用,目的是论证诚信是中华法文化最重要的价值取向,是法的灵魂。

B. 文章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和阐述了敦诚守信的民族精神与传统法文化的密切关系。

C. 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揭示现实作用。

D. 文章既指出民族精神形成的历程,又揭示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内涵具有的重要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战国策·秦策一》盛赞商鞅,是因为商鞅赏罚公平无私,不畏强权和亲属近臣。

B. 因为法贵诚信是中华法文化传统,所以唐律中惩治诈伪的法律规范为后世沿承。

C. 孔子将“信”看得重于生命,孟子将诚提到天道的高度,体现了儒家的重诚信思想。

D. 民族精神在发展历程中渗透到了生活、制度、法制各方面,可见其独立性与稳定性。

【答案】1. B 2. C 3.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到2020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各地区各部门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摘编自《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有删节)

材料二: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不同步,工业化走在了城镇化前面。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到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52%。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到2020年、2030年城镇化率还将进一步达到60%、65%,2050年可能超过70%。我国以城镇为主的人口分布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城镇化发展迈入中后期转型提升阶段。观察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各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普遍遇到了乡村衰退问题,一般要到城镇化率达到70%以后,城乡矛盾才能逐步得到解决。因此,在我国人口加速向城镇聚集的大趋势下,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同时,避免出现乡村衰退问题,真正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把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园,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摘编自《求是》,有删节)

材料三: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产业形式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得到大力发展。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到95%,全国大中型拖拉机670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这些年,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的不断深耕,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更为丰富、健康、多元。

(摘编自“央视网”2018年11月24日)

材料四:

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自几十年前烧炭业凋敝之后,就成了一无所有的荒山沟,几十年来,村民种过树、搞过养殖业,都效果甚微。近年来,炭厂村转变思路,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措施,加上产业精准政策,短短几年的功夫,打造出了山水相依、美景如画的人气景区“神泉峡”。村民拿股份、开民宿,炭厂村终于找到了产业振兴的正确道路,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炭厂村是北京市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的典范,未来两年,像这样的乡村将会越来越多地涌现在京郊大地。根据《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年》,北京将顺应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推动“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努力培育形成一批突出首善标准、代表首都水平、展现北京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规划引领,典型示范,打造集中连片、点线面结合的美丽乡村风景线。

(摘自《农民日报》2019-03-04,有删节)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虽然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但到2035年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才能进一步得到缓解。

B.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迅速,2017年已达到了58.52%,2050可能超过70%,以城镇为主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城镇化迈入转型提升阶段。

C. 我国农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产品产量增长迅速,品类更加丰富多元。

D. 北京市提出的乡村振兴规划,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培育乡村振兴样板,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农村发展的基础广泛深厚,潜力和后劲巨大,但任务繁重艰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之一便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农村表现最突出。

B.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我国在人口加速向城镇聚集的大趋势下,同样面临各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普遍遇到的乡村衰退问题。

C.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城镇化,致力于解决城乡矛盾,建设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园,工业化与城镇化保持了同步协调发展。

D. 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不断深耕,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我国的农业模式传统、产业形式单一的状况,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改变。

6. 请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答案】4. A 5. C

6. ①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让乡村和城市共生共荣。②坚持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③走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一体化道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村教师(节选)

刘慈欣

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

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挪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

这时,窗前走过了几个小小的黑影,在不远的田垄上围成一圈蹲下来。在那圈娃们中间,亮起了几点红色的小火星。在这一片银灰色的月夜背景上,火星的红色格外醒目。他知道娃们是在为他烧香和烧纸。他用尽了一生在娃们的心中燃起科学和文明的火苗,但他明白,同笼罩着这偏远山村的愚昧和迷信相比,那火苗是多么弱小。

半年前,他拿起一根扁担,和想从校舍取下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肋骨。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

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远方,在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这是一场几乎波及整个银河系的星际大战,是银河系中碳基和硅基文明之间惨烈的生存竞争,但双方谁都没有料到战争会持续两万银河年!

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以免除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严重威胁。隔离带中只有已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得到保护。

夜深了,烛光中,全班的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

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也用不着吃药了。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起来。

娃们中传出了低低的抽泣声。

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

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

“发射奇点炸弹!”

一团团似乎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又闪起,然后慢慢消失……

隔离带在快速推进。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三号行星。

3号行星检测,检测30个随机点。

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

“1号随机点检测。”

结果……绿色结果,绿色生命信号!

“开始3C级文明测试。

1号测试题未通过,2号测试题未通过……10号测试题未通过!

“发射奇点炸弹!”

最高执政官突然想起什么:“继续测试。”

11号测试题未通过!

12号测试题未通过!

“3C文明测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

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3C文明测试题13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

“3C文明测试题14号: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

孩子们说:“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C文明测试题14号通过!3C文明测试题15号:对于一个物体,请说明它的质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孩子们齐声说:“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3C文明测试题15号通过,文明测试通过!确定目标恒星500921473的3号行星上存在3C级文明。”

“奇点炸弹转向!脱离目标!”

在太阳系,推送奇点炸弹的力场束弯曲了。奇点炸弹撞断了一条日珥,掠过太阳,亮度很快暗下来,最后消失在茫茫太空的永恒之夜中。

“我们险些毁灭了一个碳基文明。”

那些娃们什么也没觉察到,在校舍里微弱的烛光下,他们围着老师的遗体,不知哭了多长时间。

最后,娃们决定自己掩埋自己的老师。他们拿起锄头铁锹,开始在学校旁边的山地上挖墓坑。灿烂的群星在整个宇宙中静静地看着他们。

“天啊!这颗行星上的文明不是3C级,是5B级!!”参议员惊呼起来。

“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

“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

“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

“那么,他们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

“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在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

“这种方式信息传输的速率是多大?”

“大约每秒1至10比特。”

“上尉!”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进行信息交流、并且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而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

“但,阁下,确实如此。”

“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

“教——师?”

“一个早已消失的太古文明词汇,很生僻,在一般的古词汇数据库中都查不到。”

当娃们造好那座新坟时,东方已经放亮了。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

太阳从山后露出一角,把一抹金辉投进沉睡着的山村。在仍处于阴影中的山谷草地上,露珠闪着晶莹的光,可听到一两声怯生生的鸟鸣。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一句在文中制造了悬念,串接了两个时空场景,吸引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注。

B. 当地球即将遭受毁灭时,“最高执政官”给了“继续测试”的机会,孩子们才最终通过测试拯救了地球,这表明执政官是一个偏爱地球的悲情主义者。

C. 环境描写富有深意,如“红色的小火星”表现愚昧和迷信仍比科学和文明强大,“金晖”“晶莹的光”“鸟鸣”等暗示了乡村教师给山村带来了希望。

D. 结尾巧妙,与前文多处乡村教师临终前病重情形的叙写相照应,使小说结构完整,表达了作者对乡村教师坚守使命、传承文明的崇高职业精神的赞美。

8. 选文充满奇幻色彩,但线索脉络清晰,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文章的线索。

9. “宏大”是刘慈欣作品的常见特点,请简要分析“宏大”在选文中的体现。

【答案】7. B 8. (1)第一条是明线,分别写两个不同场景。①地上,老师身患绝症,提前给学生讲最后一课,要让学生们记住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老师去世后,学生们掩埋了老师的遗体。②天上,碳基联邦舰队在摧毁行星、建立隔离带的过程中,发现3号行星创造出了5B级文明,也发现了传递文明的教师——“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2)第二条是暗线,传递、保护世界发展的文明。①地上的教师用生命在传递和创造文明。②天上的碳基联邦舰队是在保护文明并促使文明不断升级。

9. ①时空视野阔大。宇宙空间以光年计,历史时间长度以万年计,展现了宏大的境界。

②人物品格伟大。乡村教师平凡无私,用自己的生命传播文明,表现了宏大的精神。

③教育力量强大。依靠教师的力量,让人类文明代代持续传承,突出了宏大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徙平陵。少学《易》,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会丞相车千秋死,先是千秋子为雒阳武库令,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相使掾追呼之,遂不肯还。相独恨曰:“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武库令西至长安,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曰:“幼主新立,以为函谷京师之固,武库精兵所聚,故以丞相弟为关都尉,子为武库令。今河南太守不深惟国家大策,苟见丞相不在而斥逐其子,何浅薄也!”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河南卒戍中都官者二三千人,遮大将军,自言愿复留作一年以赎太守罪。河南老弱万余人守关欲入上书,关吏以闻。大将军用武库令事,遂下相廷尉狱。久系逾冬,会赦出。复有诏守茂陵令,迁杨州刺史。考案郡国守相,多所贬退。相与丙吉相善,时吉为光禄大夫,与相书曰:“朝廷已深知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愿少慎事自重,臧器于身。”相心善其言,为霁威严。居部二岁,征为谏大夫,复为河南太守。

数年,宣帝即位,征相入为大司农,迁御史大夫。四岁,大将军霍光薨,上思其功德,以其子禹为右将军,兄子乐平侯山复领尚书事。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言:“今光死,子复为大将军,兄子秉枢机,昆弟诸婿据权势,在兵官。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宣帝善之,诏相给事中,皆从其议。霍氏杀许后之谋始得上闻。乃罢其三侯,令就第,亲属皆出补吏。于是韦贤以老病免,相遂代为丞相,封高平侯,食邑八百户。及霍氏怨相,又惮之,谋矫太后诏,先召斩丞相,然后废天子。事发觉,伏诛。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群臣,核名实,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相数陈便宜,上纳用焉。

相敕掾史案事郡国及休告从家还至府,辄白四方异闻,或有逆贼风雨灾变,郡不上,相辄奏言之。时,丙吉为御史大夫,同心辅政,上皆重之。相为人严毅,不如吉宽。视事九岁,神爵三年薨,谥曰宪侯。

(选自《汉书·魏相并吉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B. 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C. 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D. 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策指汉代试士,将设问写在简策上,应试者因所问作答。后代也有以此取士。

B. 武库在古代泛指储藏器物的仓库,也用来指掌管兵器的官署。文中指的是后者。

C. 宣帝是西汉皇帝刘询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

D. 休告指官员休假或请求休假,文中指前者。类似的说法还有“休沐”“洗沐”。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相为人严毅,执政严厉。任河南太守时,禁止奸邪,豪强畏惧,有下属因害怕受责而主动离职。

B. 魏相执政有声,百姓爱戴。曾有百姓在他被治罪时为他求情,甚至有戍卒愿意多服劳役替他赎罪。

C. 魏相心系朝局,直言不隐。他担心霍家为祸朝廷,上书皇帝陈述危害,最终化解了霍家乱政阴谋,并罢免其中三人的侯爵。

D. 魏相识高见远,善于图身。他从车千秋儿子的事担心自己会遭受非难;丙吉劝他谨慎自重,修炼才能,他便欣然接受,收敛威严。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2)大将军用武库令事,遂下相廷尉狱。久系逾冬,会赦出。

【答案】10. D 11. C 12. C

13. (1)魏相怀疑宾客有奸诈,就把他逮捕拘押,审讯他了解到了他的罪行,判决这个宾客在街头处死,因此茂陵治理得非常好。

(2)大将军霍光因为武库令的事,于是就把魏相交给廷尉治罪。魏相被关在监狱里很久,过了冬天,正巧碰上朝廷赦免犯人而被释放。

参考译文: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后来迁徙到平陵。魏相年轻时学习《易》,做郡里的卒史,被举为贤良,因为对答策问名次在前,做了茂陵县令。不久,御史大大桑弘羊的宾客来到茂陵,诈称桑弘羊要到客舍来了。县丞没有按时去谒见这个宾客,他就把县丞绑了起来。魏相怀疑宾客有奸诈,就把他逮捕拘押,审讯他了解到了他的罪行,判决这个宾客在街头处死,因此茂陵治理得非常好。

后来魏相迁升为河南太守,禁止坏人恶事,地方豪强十分畏服。正巧这时丞相车千秋死了,此前车千秋的儿子做雒阳兵器库的长官,他自己看到父亲死了,而魏相治理郡事十分严峻,恐怕时间长了会受罪责,于是就自己辞了官。魏相派佐助自己的掾属追去喊他回来,终于没有回来。魏相自己遗憾地叹道:“大将军听到这个武库令辞了官,一定会以为我是因为丞相死了而不礼遇他的儿子。假使那些当世的权贵责备我,危险啊!”车千秋这个做武库令的儿子到了长安,大将军霍光果然因此责备魏相说:“年幼的新皇帝刚刚即位,认为函谷关是保卫京城最坚固之处,武器库是精良的兵器聚藏的地方,所以让丞相的弟弟做函谷关的都尉,丞相的儿子做武器库的长官。现在河南太守魏相不深切思考国家的大计,只是看到丞相死了就斥逐他的儿子,这是多么浅薄啊!”后来又有人状告魏相杀戮无罪的人,这事下到了主管的官署。河南戍卒中的都官共二三千人,阻拦大将军霍光,自己说愿意再留守一年来赎太守魏相的罪。河南的老弱百姓一万多人守着函谷关要求入关向皇帝上书,守关的官吏把这事上报。大将军霍光因为武库令的事,于是就把魏相交给廷尉治罪。魏相被关在监狱里很久,过了冬天,正巧碰上朝廷赦免犯人而被释放。又有诏书命令魏相再做茂陵县令,将其升迁为杨州刺史。后来朝廷考查郡国的国相们,许多人被贬退。魏相与丙吉要好,当时丙吉的官职是光禄大夫,写信给魏相说:“朝廷已深切了解了你的成绩与行为,就要起用你了。希望你处事谨慎自重,修炼自身的才能。”魏相认为丙吉的话说得很对,因而把自己的威严收敛起来。任刺史二年后,被征召为谏大夫,又转为河南太守。

几年后,宣帝即位,征召魏相进入朝廷做大司农,后来又升迁为御史大夫。四年后,大将军霍光死了,皇帝思念他的功劳与德行,让他的儿子霍禹做右将军,让霍光的侄子乐平侯霍山又掌领尚书省事务。魏相通过平恩侯许伯向皇帝上书,说:“现在霍光死了,他的儿子又做了大将军,他哥哥的儿子做尚书掌握政要,他家的兄弟女婿们掌有兵权,很有权势。霍光的夫人显和他们家的女眷都在长信宫有名籍,可以自由出入,有的夜里从禁门出入,骄横奢侈,放纵不羁,恐怕将来会渐渐的无法驾驭控制了。应该想法削弱他们的权势,打消他们的阴谋,来强固大汉万世的基业,也使功臣霍光的声名得以保全。”霍氏谋杀许太后的事情才被皇帝知道。于是罢免其中三人的侯爵,命令他们回到宅第,他们的亲属被迁出补为官吏。在这个时候韦贤因为年老有病免去丞相职务,魏相于是代替韦贤做了丞相,并被封为高平侯,赐食邑八百户。到后来霍氏的人怨恨魏相,又畏惧他,打算假称太后有诏令,先把丞相魏相召来杀了,然后废黜天子。事情被发觉,霍氏的人被杀了。宣帝才开始亲自处理朝廷政事,励精图治,选择贤臣,考核名实,魏相作为丞相,总管各官署的事务,很得皇上的欢心。魏相多次上书,陈说该做的事情,皇帝采纳施行了他的建议。

魏相命令掾史查访各郡国的事务以及从家里休沐回到官府,就禀报各处的异闻奇事,有时有反叛的贼寇和自然灾害变故,郡守不上报,魏相总是向皇帝上奏说明情况。当时丙吉是御史大夫,与魏相同心辅佐皇帝,皇帝十分看重他们。魏相性情严峻刚毅,不如丙吉宽和。魏相执政九年,神爵三年死去,谥号为宪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宇文公南①

文同

彭泽长谣便归去,君辞曲水亦其徒。

一官何藉五斗米,二子况皆千里驹。

懒对俗人常答飒②,厌闻时事但卢胡③。

从来绵竹多贤者, 唯是杨雄④识壮夫。

【注释】①宇文公南,今四川绵竹人,年40时,因上书谏言,不报,自文州曲水(今甘肃文县)令上弃官。②答飒:懒散不振作的样子。③卢胡:形容喉间的笑声。④杨雄,西汉末年辞赋家,今四川郫县人,与宇文公南谊属同乡。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将宇文公南从曲水弃官和陶渊明解印辞官并提,表明了作者的感情倾向。

B. 颔联认为宇文公南不必为微薄的俸禄做官,因为他和陶渊明一样都是优秀的人才。

C. 尾联典故中寓含对宇文公南的褒扬之意,也有对宇文公南不被人理解的激愤之情。

D. 本诗语言质朴,语义浅近,但多用典,故不失含蓄;兼有描写,故人物形象不失生动。

15. 颈联塑造了宇文公南怎样的人物形象,试予以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懒对俗人常答飒”指宇文公南面对俗人常志趣消沉不振,无话可说,表现了他的清高自持、洁身自好。

②“厌闻时事但卢胡”指讨厌听别人谈论时政,但笑而不言。正话反说,正是对时事太过执着,志向难酬的时候便毅然辞官,表现出他个性的耿介刚直。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一文中认为,“______”,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螃蟹虽有六跪二鳌,却“_______”,是因为它浮躁的缘故。

(2)《逍遥游》中,庄子用蜩与学鸠自认为逍遥于是嘲笑大鹏“_______”的寓言故事,旨在阐明“______”这个道理。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两句,引用典故,写出了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答案】 (1) 驽马十驾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小知不及大知 (3)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有志行走万里的人,一定不会中途 、停止前行的脚步,因为他们深知“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甚至有难以想象的 。我们现在正处在百年未有的艰难时候,这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特别要看到,(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 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越是在这种时候,越应该激扬雄心壮志,只要我们不断提高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科学应变、准确识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就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踟蹰不前 决不 洪水猛兽 穷山恶水

B. 踟蹰不前 决非 洪水猛兽 穷山恶水

C. 徘徊彷徨 绝非 惊涛骇浪 逆风逆水

D. 徘徊彷徨 绝不 惊涛骇浪 逆风逆水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B.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被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C. 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D. 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被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演进。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只要我们不断提高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主动求变、科学应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

B. 我们只要不断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

C. 只要我们不断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主动求变、科学应变、准确识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

D. 我们只要不断提高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主动求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机

【答案】17. D 18. A 19. B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十载披荆斩棘,四十载砥砺奋进,①_____。回首波澜壮阔的不凡征程,深圳人民在蛇口开山炮声中昂扬起步,大胆开拓、争分夺秒,推动这座崭新城市快速长大长高。深圳等经济特区一路走来,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辛努力,这“成如容易却艰辛”的每一步共同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华美乐章,②_____。今天,这乐章仍在续奏,这画卷还在续绘。这每一步的前行靠的正是“闯”的信念和劲头、“干”的恒心与毅力。试想,如果没有“闯”的信念和劲头,深圳何以能首创1000多项改革举措,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③_____,深圳如何能够持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可以说,敢闯是深圳的独特基因与鲜明标志,敢干是深圳人民一以贯之的精神气质。

【答案】 (1)四十载敢闯敢干 (2)共同绘就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3)如果没有“干”的恒心与毅力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洁、连贯的能力。

注意上下文语境,注意语句简洁,不要超过字数。

从整个结构来看,第一句是总领句,而且是排比句式,所以第一空句式应是“四十载……”,由文段最后一句“可以说,敢闯是深圳的独特基因与鲜明标志,敢干是深圳人民一以贯之的精神气质”可知是赞扬深圳人民敢闯敢干的精神,所以第一空应填:四十载敢闯敢干。

第二空由后文“今天,这乐章仍在续奏,这画卷还在续绘”可知前面这句少了“画卷”的内容,句式应该跟“共同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华美乐章”一样,可以填:共同绘就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前文“这每一步的前行靠的正是‘闯’的信念和劲头、‘干’的恒心与毅力”是总写的句子,接着“试想,如果没有‘闯’的信念和劲头,深圳何以能首创1000多项改革举措,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这句从“‘闯’的信念和劲头”展开论述,接下来应该从“‘干’的恒心与毅力”展开,句式仿照“如果没有‘闯’的信念和劲头”所以第三空应填:如果没有“干”的恒心与毅力。

21. 阅读下面文字,提取重要信息,为“数字人民币”下一个定义。要求句子通顺,无语病,标点符号正确,不超过130字。

①数字人民币,又称数字货币电子支付,是中国人民银行基于国家信用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

②数字人民币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

③数字人民币与一般移动支付手段相比有三大核心优势:支持可控匿名交易,收付双方设备无需网络即可进行交易,支持万物互联支付场景。

④虽然消费者与商家均反映使用过程与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工具类似,但在专家看来,数字人民币与移动支付工具有着本质区别。

⑤数字人民币可以像现金一样易于流通,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同时也可以实现可控匿名,具有“划时代”意义。

【答案】示例1: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基于国家信用发行的,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具有支持可控匿名交易、收付双方设备无需网络即可进行交易、支持万物互联支付场景优势,像现金一样易于流通、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的法定数字货币。

示例2:中国人民银行基于国家信用发行的,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具有支持可控匿名交易、收付双方设备无需网络即可进行交易、支持万物互联支付场景优势,像现金一样易于流通、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的法定数字货币叫做数字人民币。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尽的,引领人昂扬向上,感召人发愤图强,激励人勇毅前行。

中国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积蕴于近现代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迸发于中国的快速崛起历程。革命时期有五四运动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新时期有抗震救灾精神、特区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这些精神汇聚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能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其根本就在于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精神创造。

在人生的历程中,不是每一次行走都能顺风,不是每做一件事情都能成功,我们会遇到困难、坎坷、挫折、失败甚至灾难与不幸,我们该如何面对,走出绝境,走向新的希望?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从古至今,一代代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和回答。

“中国青年与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希望中学的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如何面对困难,发扬中国精神,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

天地浩然气,不随江海沉

尊敬的与会代表: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天地浩然气,不随江海沉》。吾辈登临,正少年;少年侠气,郁结雄。今日的我们,站在时代的风口,准备做下一位接棒人。我们要找寻历代精神之骨,更好的去建设国家强盛、民族强大的雄峻楼宇。天地一股浩然气,不随江海作泥沉。

苗无阳光不茁,人无精神不立。精神之于人,犹如血脉筋骨--无血脉不能通变,无筋骨不可存身。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是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由此可见,人区别于草木,正在于人具有能动性质的精神。没有精神的人,只会沦为行尸走肉。

林则徐的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能够不惜个人利益挺身而出,与祸国殃民的鸦片和包藏祸心的洋人拼力斗争的内在驱动。他胸怀天下、着眼未来的博大胸襟与长远眼光,几百年来激励着我们后人勿忘国耻,砥砺前行,而他自己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颗永不陨落的明星。

可是反观我们生活中,有不少青少年,在生命的根须最为发达,人生的前景尚未确定的黄金时代,却早早失去了那一股精气神。不知个人理想为何物,更别提时代使命,丢了书本捧起手机,扔掉精神换来虚无。如果青年都是佛系--信奉万事皆“空”,少年都成道家--遵奉“无为”即为,这样的人又怎么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有所作为?又怎么担当得起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

楼无房梁易倒,国无精神难存。每个民族应当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涵,这种内涵凝聚了一个国家无数代人关于生存发展的思考与经验,是高度凝炼的智慧精华。这精神,在国家面临难题时提供动力,在前路不明时指路领航,在发展强大时高屋建瓴……在任何时代,这国家精神,都是不可或缺的国之“重器”。一个国家如果缺失了这种精神内涵,将难以在强国林立的世界久存。

2020的这场疫情,让我们无数人在欣喜于中国当今的实力之时,也让我们听到很多质疑与诽谤的声音,我们要更加牢记孙中山的那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继续努力”,从而时刻保持绝对的警醒与旺盛的战斗力。看到在抗疫中牺牲的广大公职人员、基层干部,再对比他国疫情肆意蔓延的形势,使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毛主席提出的“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牺牲奉献精神,在突发灾难时,更是稳住国家根基的“定海神针”。

天地浩然气,不随江海沉。时间永在流动,时代面貌也会常新,对国家精神的传承永不能停止。正是因为这些精神之骨的支撑,才有了个人价值,才有了民族脊梁,进而才有了国家的立世之根。不负时代,满“血”出征,愿你我携手同行!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四川省2021届高三零诊语文试题及答案(这是一套组合卷,不过里面的考点是高考热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