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明明不错的BOX轴,为什么不能普及?

2019-04-29 16:48 作者:观纬测评  | 我要投稿

今天不测产品了,数据看得眼花了,跟大家聊下BOX轴。

不少玩家都反映BOX轴是个好东西,但实际上我们在市面上能买到的量产型号仅仅就达尔优、黑爵、腹灵这几个品牌,或者是少量客制化键盘。要知道BOX轴是2017年2月达尔优首发,到现在2年多了,而且如今手感已经丰富到了9种,俨然是大阵仗了。但普及程度还这么低,尽管比欧姆龙、棱镜轴好一点,但并不乐观,其原因到底是什么?


技术复杂性决定价格门槛

BOX轴之所以叫BOX,是因为它轴体的内结构用“盒子”的思路来改良,好像房间布局,触发、传动和手感&发声三个结构均“分房睡”,思路清晰、理念领先,并一定程度的保护了触点不易氧化。

以白轴为例,从生产角度来看,BOX轴有4个金属件:接触动片、静片、手感/发声扭簧、力度弹簧;5个塑胶件:上盖、下盖、导芯、内盖和推杆。比传统机械青轴多出2个部件,其结构的复杂性也更高,外界曾一度认为无法自动化,当然凯华不但做到了,还把手感丰富到9种。那么,以凯华对它的期待值,不可能很低价格的出手。


优化者角色导致键盘定位不够鲜明

BOX轴虽然有其优越性,但它依然还是接触式机械开关,属于优化的继承者,不同于光轴(无触点)是个彻底的革命者。光轴在网咖找到了生存空间,并逐步渗透到个人市场,目前有雷蛇这样的品牌来扛旗,未来似乎是可以期待的。

而采用BOX轴,键盘的成本会介于普通国产轴和CHERRY轴键盘之间,并最终更靠近CHERRY,这个对厂商来说比较“危险”,不好定位。因为现在CHERRY轴的低价竞争同样明显,随时可能出现更低的价格,就好比我们之前测过的黑爵的AK535,仅仅299(CHERRY轴PBT背光104键),在“势利和市场”面前,厂商很难放弃更受认可的CHERRY轴而坚挺BOX,即便试做1~2款,最终现实可能还是会让BOX轴无以为继。


对手是德国CHERRY太过强大

因为在传统接触式机械轴上优化改良了,一心向上的BOX轴只能和CHERRY的MX轴肉搏,不过CHERRY虽然是轴体供应商,但也别忘了他同时是独立终端品牌商,这是它和凯华最大的不同。

选择CHERRY轴可以是完全识货的人(懂他的轴),也可以是跟风它的品牌(信任它的血统和历史),轴和品牌之间互相帮衬,让CHERRY轴更容易在看重口碑的大众市场赢得机会和认可,反观凯华的品牌资源能给BOX的支持确实捉襟见肘。


品牌张力不足

既然说到品牌,说完CHERRY,再看看Kailh凯华。归根到底,大家对于凯华的认识仅仅是开关,键盘的零部件,玩外设的虽然无人不知,但是机械键盘更大的增量空间却来自不玩外设的人,而且玩游戏和玩外设完全是两种人。所以,虽然凯华在行业内实力、专业技术毋庸置疑,但是因为和终端用户无直接联系,无法给BOX轴键盘加分,导致终端品牌影响力可能不敌一个3线品牌或网上热销的淘品牌。


更何况,现在非CHERRY轴(CHERRY轴加分也很低了)的机械轴(包括光轴)因为完全无法给键盘提供加分,基本上都是以自主轴(品牌商LOGO)存在,“用什么轴”被淡化,国产轴厂重回供应商的角色,甚至为了生存更加退居幕后了。这样的大趋势,凯华BOX轴即便是硕果仅存,但也很难逆势而上。


机械键盘市场下滑,格局基本形成僵局难破

机械键盘从2014~2016年是增长最快的3年,2017年整体趋势开始走下坡、增量大大放缓,曾经供过于求的乱象让一些山寨轴厂捞了一笔,但很快就吐了出来,倒的倒闭、转型的转型。市场下滑的现状洗了轴厂的牌,同时大部分厂商的市场行为变得保守的,如果没有成功的案例(爆款)可参考,基本会固守阵地,不会轻易尝试。此时,BOX轴要想做大除了产品要精,更要善于攻坚,这绝对是个复杂工程。但是,长期处于供应商角色的凯华,对市场营销的理解和运作是有限的,投入也很低,大部分策略是零零散散、行为是自娱自乐,错过了当年的好时机,且行且看的现状改变不了什么的。



强弩之末不足以穿鲁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错过了好时机,至今凯华BOX轴的成长并不乐观,加上价位和成本,基本上BOX轴不可能再像CHERRY轴那样普及开来。最要命的是,熬过2年多无明显起色,客户信心会下降、疲软,在讲究潮流和推陈出新的年代,势必将不会把重心放在主推BOX轴键盘上,最终BOX轴将成为小众轴体,慢慢被孤立。

概括来讲,由于品牌商与凯华对BOX定位难达成共识,而凯华在拉力、推力上都做得不够,内外部资源都没发挥到位,让BOX轴这原本不错的产品,无法成为行业热潮,才使得BOX轴的普及之路遥遥无期。


明明不错的BOX轴,为什么不能普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