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吉像:五星连珠,五行齐会,五星利中华,下次要等到2040年
何谓五星?东方,木也,其帝太昊,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其音角,其日甲乙。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徵,其日丙丁。
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其音宫,其日戊己。
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其神为太白,其兽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
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其音羽,其日壬癸。
五星连珠,五行齐会,五星利中华应该是少有吉像。据古史记载:舜帝治天下,刘邦登基,李世民当政都出现过五星连珠天象。
古时重天象,朝庭设有钦天监,专门从事天文历法的观察,研究,记载,为朝庭决策的重要依据,利济天下。
中华五千年文明得以延续,与中华文华博大精深紧密相连,五星,五行,五音,五族,五色,五谷,五脏,五湖,五岳想应争辉,延绵不绝。
尚未以“五行”命名。这种按“五行说”命名的方法,当是“五行说”盛行以后的事。
中国上古时期就有了“五行”相关的思想,西周时正式形成了五行学说。古代智者仰天伏地,随着五行学说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成熟的系统。
西汉时期的很多文献开始明确的将五大行星与五行的对应关系确立下来。
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中首次直接称金木水火土星。
从《史记·天官书》的内容来看,并非特意要重新命名五大行星,而是新旧名称在被共用。
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凭借新的天文发现与仪器的发明使用,在视觉感官上给大众带来冲击,从而不少传教士开始进入官家的天文台。
特别是清朝末期和民国时期,中华文化被大量阉割,加之西方文化的外来入侵,直至被全盘西化。之后,五星的五行命名才正式的被广泛的流通,而我们自己流传千年的五星传统叫法,从国家官方到学者百姓所摒弃。
自五大行星被以“五行”命名,不仅是名称的“五行化”。“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包含的是中国古人对世界运行的参悟,是中华文化智慧的体现。
阴阳五行是自然中处处存在的真理,五行说更是渗透到了社会思想的许多领域。因此,五大行星也就和五方、五帝、五色、五音、季节时令,甚至干支发生了某种联系。
在太阳系的行星公转,自转的速度各不相同,金木水火土等行星基本上是散落在太阳系,很难有什么规律可言,但是这个速度差会导致几颗行星有机率排成一排,这也就是所谓的五星连珠,七星连珠,甚至更为罕见的七星连珠了。
在19号晚上会出现的奇异现象,就是夜幕上空,会悬挂五颗闪亮的星球!按照金木水火土这样的顺序排列。
五星连珠,实际上看到的只有4颗!因为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水火交融,水星和火星的角度只有0.1度,所以不用天文望远镜仔细看,基本上水星和火星是融合在一起的。所以我们观看到的现象实际上是四星连珠!
五星连珠是难得一见的天文现象,对于地球上的影响也很显著。应了那句话,让好的更好,让差的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