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写好非虚构类的故事?获得好故事有哪些渠道?

2023-01-12 17:40 作者:野兽大陆  | 我要投稿

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热衷于非虚构类故事的写作。

作家金宇澄曾说:“我们的现状那么丰富,生活永远走在前面,虚构追不上非虚构,非虚构题材遍地是黄金。”


那么我们除了自身的经历之外,获得非虚构的好故事有哪些渠道呢?

 

啊嗷~欢迎来到野兽大陆。


今天是如何写好非虚构类故事的第一期视频。分享给大家三个,获得非虚构类好故事的渠道。

 

第一个渠道是依靠“中间人”获得好故事。

那什么是中间人呢?他们不在顶端决策层,但对政策十分了解;也不在基层,但对下面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

当你想写某一个题材或者发现一个感兴趣的事件,准备收集素材来写成故事的时候。来自高层的信息源当然有用,但他们因为身份的限制比较多。地位太高的人,往往看不到下面发生的事情;同时他们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去理会你;也太在乎自己和所属机构的地位和形象,很难给出诚恳全面的意见。而来自基层的人,通常只做具体的一个方面事情或者只能了解一些只言片语。

这个“中间人”就成了非常合适的采访对象,他们往往能够提供更多的细节,引导你去把故事写得栩栩如生。中间人很少去怀疑别人,如果有人对他们的工作感兴趣,他们会觉得受宠若惊,会很乐意与你交谈。

也就是说,当你想了解一个行业、一个公司或者某个具体的事件。最后找到那个适合采访的“中间人”。他们才能提供给你真实准确的素材。

这个找“中间人”的方法,也能应用到我们的学习当中。当你想学习某一个领域的技能或知识。找高手不见得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往往那些已经度过新手期的人才能更好地教你怎么入门。就像是大学教授也未必能教好自己家的小学生,是一个道理。

 

那么当我们从“中间人”那里获得了故事的原材料,怎样才能从中挖掘出写作的灵感呢?这里给大家提供2种方法,帮助你完成写作的灵感。

 

方法一:推断法

推断法实际上就是采取向外辐射型的思维,一个事件本身也许并不足以构成一个特写故事。但通过这个事件向外辐射出去,作者也许能够推断出在某个具体事件背后,还有一个影响更广、意义更大的故事。

例如,最近动画版《三体》正式在B站上线。但是,就在动画播放到第三集之后,网络评分开始下滑。目前在各大网站的评分,大概都下降到了7分以下。很多观众和影评人都说,剧情没有原著的深度、人设没有原著饱满、台词没有原著的神韵,等等。你可以用推断法,向外延伸问题。这种大IP改编的动画,有成功的吗?有不挨骂的吗?如果有,为什么他就改成功了?

这样就可以找到新的写作角度。运用推断思维的方法训练自己,就能比别人多一件利器。让看似毫无关系,各自独立的事件中,发现的内容更广、意义更大故事。

 

方法二:综合法

一位擅长综合的作者,能够在几件看似不相关的事情中找到联系。他从成堆的零部件中组装出具有希望的故事构想。他之所以能够这样,正是因为他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以及与信息源谈话的过程中,找到不同信息之间可能存在的共性。他总是认为事件与事件之间是有着潜在联系的,他努力去挖掘这些可以产生故事的联系。

例如:一个记者调查美国的纽约市20世纪90年代末跟90年代初相比,地铁上的犯罪减少了75%,整个城市的谋杀案数量也下降了三分之二。这是为什么呢?

一般的调查都是宏观的,非法交易减少了、经济复苏让无业的人变少了,因为人口老龄化了等问题。

 

有一个记者收集的信息是:地铁管理者开始狠抓地铁清洁工作、要求每辆车都要重新刷油漆,把涂鸦给遮住、狠抓乘客逃票的现象、严格规范工作人员的着装等。这些信息跟实际的打击犯罪看似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是,将所有的信息综合起来看,他得出了一个理论。

这个理论就认为,人的行为是社会环境的作用,而且,这里的环境,指的不是那种特别宏大的环境,比如贫富差距、种族歧视等等,它指的是由一些小事儿构成的环境,在地铁系统,那就是地铁里的乱涂乱画或者很多人逃票乘车的那种环境。

 

这有点像什么呢?像是大街上一个角落已经有些垃圾了,其他人再往那儿扔垃圾就不会有什么心理障碍。相反,如果整条街都很干净,反而不会有人再往地上扔垃圾或者吐痰。

 

所以,通过做一些小事改变环境,从而带来犯罪率降低这样的大变化,那就有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抓手。通过对环境的微小的改变,就能影响环境中人的行为。这是一个有名的“破窗理论”。它指的是,如果一个临街的窗户被人打碎了,而且很久没人管,那大家走过路过,就会忍不住想,这里肯定没什么人管,你看窗户都碎掉这么久了。接下来,就会有更多窗户被打破。

这个记者就是通过综合法,把一些看似零散的信息,用一个理论套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故事观点。

 

那我们来总结一下推断法和综合法为什么能找到好故事呢。因为,使用这两种方法者,可以通过扩大故事的主题,把分散的发展点联系在一起,发掘出更多的故事。

 

第二个渠道是在旧的故事中挖掘新的故事。

俗话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原创故事的机会总是有限的,总会有人抢在你前面写出了新故事。抢不到先机时,我们该怎么办呢?介绍2种方法,可以在旧的故事里发现新的故事。

方法一:微雕法

 

就是让其他人去绘制宏图,你要学着做一名微雕专家。当别人关注故事的规模和重要程度时,你要把故事放到显微镜下观察,从小处着眼,寻找新角度。

 

例如,很多人喜欢写影评,当大家都发文说某部最新的电影剧情如何时,你可以另辟蹊径,从细微之处入手,比如仔细分析一下某个让你印象深刻的镜头或者点评一下某位演员的细节处理,甚至只是推敲某句台词、分析某支配乐,都可以让你的影评与众不同。

 

这个微雕法也可以用在虚构类的故事。这让我想起来最近“一集封神”的国产动画片:《中国奇谭》。第一集的《小妖怪的夏天》就是一个微雕法创意故事。同样是《西游记》打妖怪的故事,既不写传统的唐僧师徒四人这个主角们的故事,也不是写各种厉害的大妖怪,而是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妖怪视角写故事。写的是小妖们的喜怒哀乐,同时影射职场的吐槽,还有家庭温情,行动上的升华。这里就不剧透了,喜欢的小伙伴可以自行翻看。

 

方法二:预测法

 

预测法就是忽略那些有关中心发展的细节,而直接专注于故事的结果。他抢先预料到了结果。

必须记住的重点是,很多故事的展开是在一段时间内分阶段发生的,大致上是这样的方式:

1.发展。

某件事情开始发生。这可以是任何事情,可能非常具体,也可能是一种微妙的潮流,或是整个社会的发展。

2.影响。

随着事情的发展,它开始给人、地方和/或机构带来具体的影响。他们感到了它的影响,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

3.反作用。

随着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大,那些被影响的对象可能试图延缓、中止、扭转、减轻或者推进这些影响,取决于他们从影响中获利还是受害。

现在,介绍两个术语:当一个故事刚刚开始,它的影响和反作用都还没有成形时,这样的故事是一个“幼年期”故事。只有当故事的影响和反响都成形时,才能算得上是一个“成熟期”故事。

哪怕接触故事比别人晚,也经常能够开辟出新的领域。当他的竞争对手都把目光放在故事的发展主线上时,他可以把精力转移到其他人没有时间或眼光发现的一些影响上来,或者他还可以跳过整个过程,直接转移到反作用上去。

 

这个方法的核心就是先人一步把故事讲完,或者把故事的结果能影响的问题提前预测出来。例如:别人都在写俄乌战争的过程,你就是可以写一个预测的结果和战争结束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等等。

 

在新闻领域,如果记者发现了一个竞争对手还没有发现的成熟故事,这是最令人高兴的发现,他还可以运用预测的方法,构建一个多层次的连续故事。他的第一篇主要作品可能是关于故事发展本身的,第二篇则是有关的影响,最后一篇则是关于对影响所采取的措施。整个结构都顺理成章,简单自然,没有丝毫做作的成分。

 

我们总结一下如何在旧的故事发现新故事。方法一:微雕法。就是从旧故事的一个微小的细节出发,发现新故事。方法二:预测法。就是跳出竞争的主战场,提前发现新故事。这两个方法的本质就是切换不同的角度去讲一个旧故事,把它变成新故事。

 

 

 

第三个渠道是靠阅读获得故事灵感。

就是你要广泛地阅读。除了少数一些能够随时随地发掘故事的天才外,其他人要想做到思如泉涌、提笔成章,就必须成为一位如饥似渴的广泛阅读者。

正所谓有输入才有输出。能够通过前面讲到的方法,快速地发现新的故事。是需要大量的阅读学习积累起来的。你能提供的材料来源广泛、论据真实可信,才能让你的故事更有说服力。

大量的阅读能够通过不同人的不同观点和理论,为你提供丰富的思考角度。当你脑子里有无穷无尽的问题,对自己现在的答案有无穷无尽的怀疑,在说出一个观点的时候,脑子里自己都出现相反的观点。你就成为拥有一流智慧的学者,看到任何事件都能从多个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就能写出令人深思的好故事了。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作者要随时记录灵感。在阅读材料时,一方面你要把想到的故事点迅速做成笔记,另一方面要把重要资料做成剪报收集起来。数据可以储存在大脑中等以后去回忆,但灵感与创意就如晨雾一样,往往转瞬即逝。

OK,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如何获得好故事的渠道介绍完了。

本视频主要的观点来自一本书:《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这本书曾经是专门培训内部的特稿记者用的。教授新闻记者们如何用高品质的报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让这种注意力一直保持下去!同样适合非虚构类故事的创作者。

我将做一个如何写好非虚构类的故事的系列视频分享给大家。学会的小伙伴,快去练起来吧!记得留下你的一键三连哦!

 

 

这里是野兽大陆,一个专注分享写作技巧,都是“有料的”干货的up主哟。

还请动动你的发财小手,弄个关注,给个赞,挠个评论什么的,那就更好啦,See you!

 


如何写好非虚构类的故事?获得好故事有哪些渠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