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柯达305毫米臼炮
本文为资料转载,我仅做出翻译。

类型:攻城榴弹炮
原产地:奥匈帝国
服役历史记录
服役日期:1911-1945
使用者:奥匈帝国
捷克斯洛伐克
德意志帝国
纳粹德国
匈牙利王国
意大利王国
罗马尼亚王国
南斯拉夫
参与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生产历史记录
设计者:斯柯达公司
设计时间:1906-1911
制造商:斯柯达公司
生产时间:1911-1918?
已生产数量:79
其他型号:M.11/16 M.16
规格(依据M.11型)
重量:20830千克(45922磅)
炮管长度:3.05米(10英尺)L/10
操作人数:15-17
炮弹:287千克(633磅)(轻型)
384千克(847磅)(重型)
口径:305毫米(12英寸)
炮闩:水平滑块(Horizontal sliding-block)
运输:分装拖拉
火炮仰角:+40°至70°
火炮瞄准布设角度:120°
开火速率:10–12发/小时
炮口速度:340米/秒(1115英尺/秒)
有效射程:9600米(10500码)
最大射程:11300米(12400码)
斯柯达30.5厘米 M.11臼炮(重型迫击炮)( 德语:Škoda 30.5 cm Mörser M.11)是斯柯达兵工厂生产的攻城榴弹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奥匈帝国军队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纳粹德国使用。
发展
开发始于1906年,当时奥匈最高司令部与皮尔森(Pilsen)的斯柯达公司(Skoda-Werke )签订了开发合同,开发一种能够穿透比利时和意大利正在建造的混凝土堡垒的武器。开发工作一直持续到1909年,第一个原型完成,1910年在匈牙利秘密发射。
该武器使用其特殊的穿甲弹,重量为384千克(847磅),能够穿透2米(6英尺7英寸)的钢筋混凝土。第一个部件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但在1911年进行了几次重建后,升级后的部件在费利克斯多夫(Felixdorf)和蒂罗尔山区进行了另一轮测试。此后,战争部长莫里茨·冯·奥芬贝格(Moritz von Auffenberg)订购了24件该新型武器。


描述
该武器由100马力15吨的奥地利- 戴姆勒 M12火炮牵引车(Austro-Daimler M 12 artillery tractor)分三部分运输。它分为炮管、操作人员车厢和发射负载平台,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拖车。它可以在大约50分钟内组装并准备开火。

该迫击炮可以发射两种类型的炮弹,一种是带有延迟作用引信的重型穿甲炮弹,重384公斤,另一种是装有冲击引信的287公斤轻型炮弹。这种轻型炮弹能够形成一个8米宽、8米深的弹坑,并能杀死400米(440码)以外的暴露步兵。
该武器需要15至17名乘员,每小时可发射10至12发炮弹。开火后,它自动返回到水平装载位置。
1916年,升级了M.11型的设计,生产了新的M.11/16型,不同之处在于,发射平台经过了改造,允许360度的横向瞄准移动。同样在1916年,推出了一款新型的M.16型,它的炮管更长(L/12),射程更远,达12300米(13500码)。
历史
一战开始时,德国军队借调了八门该臼炮,他们第一次在西线作战中开火。他们与克虏伯42厘米榴弹炮(“大贝尔莎”Big Bertha)配合使用,摧毁了列日(列日之战)、纳穆尔(纳穆尔要塞Namur Fortified Position of Namur)和安特卫普(科宁肖克、凯塞尔和布罗切姆堡 Forts Koningshooikt,Kessel and Broechem)周围的比利时堡垒防御环。虽然该武器在战争结束前一直用于东线、意大利和塞尔维亚战线,但它只在战争开始时在西线使用。
1915年,在德国将军奥古斯特·冯·马肯森的领导下,十门该榴弹炮被用于支持奥匈和德国入侵塞尔维亚。其中一门在贝尔格莱德军事博物馆修复。到战争结束时,这三种类型的武器中已有79门在服役。只有24门被摧毁。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大量重型迫击炮在南斯拉夫(4门 M.11和6 门M.16)、罗马尼亚、意大利(23门 M.11、16门 M.11/16和16 门M.16),捷克斯洛伐克(17 门M.16)和匈牙利(3 门M.11和2 门M.16)服役。奥地利只有两门;其中一门在维也纳的阿森纳(Arsenal)军事博物馆,第二门在因斯布鲁克作为训练武器。
1939年,德国缴获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全部17门该榴弹炮,并从阿森纳博物馆修复了该榴弹炮。1941年,他们在南斯拉夫战败后又获得了五门该武器,并将其作为30.5厘米臼炮 638(j)(30.5 cm Mörser 638(j))投入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们参加了对波兰、法国和苏联的战斗,在那里,它们与624、641重炮营(schare Artillerie Abteilungen)和815以及230和779两个重型静态炮兵营(Schare Artellerie Batterie bodenstandig)一起服役。
第624、641和815营参加了围攻塞瓦斯托波尔的战役(1941-42年)。
目前尚不清楚罗马尼亚军队的该榴弹炮是否用于东线,是否用于对抗苏联军队。至少有一门M.11臼炮从南斯拉夫被扣押,并在亚得里亚海看到了其在海岸进行防卫服务的30.5厘米臼炮 639(j)。由于其南斯拉夫名称为305毫米M 11/30型,它可能已经有所升级。匈牙利军队的五门该火炮自1938年起在101和102炮兵部队服役,用于对付南斯拉夫和苏联。
今天,有四门该武器幸存下来;一门M.11火炮在意大利罗维雷托博物馆(Museo Storico Italiano della Guerra),第二门在贝尔格莱德军事博物馆展出,第三门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国家军事博物馆,以及唯一幸存的M.16型火炮。

照片画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