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门古镇,顺便参观富春山馆
昨天计划是去龙门古镇,有时间的话再去看看富阳博物馆。
(早上乘坐7:40从杭州东站出发的动车,二十几分钟后到达富阳站,本来想着按照百度地图的推荐,直接乘坐9号旅游专线到龙门古镇的,结果绕着公交车始发站的场地,找了一圈也没找到应该在哪里等车。好不容易问了一个司机师傅,他告诉我在后面,于是我又仔细找了一圈,还是没有。此时看到看门的保安姐姐来到了保安亭,赶紧跑过去向她打听,结果她告诉我早就已经取消了。于是我只能再查高德地图如何去龙门古镇,高德地图说要再转乘3次公交车。请允许我再骂一次百度地图,早知如此,还不如一开始就从杭州坐地铁再转公交过去呢。
总之,得到了一个教训:以后去人生不地不熟的地方,查路线最好多用几个地图彼此验证。)

龙门古镇是三国中东吴大帝孙权的故里,90%以上的村民都是他的后裔。
龙门这个名字来自于东汉名士严子陵畅游此地时的一句赞叹“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

听说进入景区如同进入迷宫,我鼓起勇气,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去了。
刚出了景区入口,就看到眼前都是古朴的二层楼房,房与房之间是窄窄的过道,看样子小轿车应该是无法通过的吧。
没走几步就走到了一家孙爱春面筋坊(估计也是孙权的后裔了),于是我就在这里被绊住了脚。

和老板沟通有点累,因为她说话我总是听错。费了好大劲,才买了两个小吃尝尝,大的3元,小的2元。其实本来看它们是油炸的就没有任何期待,结果一尝还挺好吃的,里面荤素搭配,并没感到油腻,甚至还后悔没有多买几个。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我这次只买了一点点,嘴巴里还没来得感觉油腻就吃完了。

经过一个小景点,门上贴着一个粉红色的告示,说正在维护中。
很遗憾没有开门,此时想的是,算了,本来门票就是免费的,算自己运气不好吧。

经过了一口除了名字之外没有附上任何文字介绍的井。

经过一个叫做老街乡情的休息点,门口是两个当地人在聊天,我一句话都听不懂。

进去看了一眼,看到一个老爷爷在干活,还看到一只小狗在旁边陪着老爷爷。

又经过一个小景点,叫做工部,本来以为也没开门,转个弯之后发现是开了个小门。进去还要买35元的收费小景点通用门票(总共应该有9个收费小景点,售票员说今天有几个没开门),而且还是微信付款给个人。

这个建筑物是孙权第41世孙孙坤的儿子建造的。之所以里面有船的模型,是因为孙坤是明朝永乐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相当于现在国家住建部的大官),负责督造巨舰,为郑和下西洋立下了功劳,但是积劳成疾卒于官朝。后来明仁宗下旨“褒封三代”。孙坤的儿子为了感念朝廷的恩情,为了让后世子孙也记得先父的德行,建造了承恩堂。

我猜大概是为了保护这个文物,所以不让游客从正面进来吧。


经过卖龙门特产甜酒酿的小店,买了一杯感觉和其他地方的酒酿确实不一样。

景区就没有设置介绍,所以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好家伙,又没开门。买了通用门票结果这也不开那也不开,也不退钱,差评。

好多弯可以转,转来转去就晕头转向了。


孙氏家族也是注重文化教育的。


我不爱喝酒(米酒和奶啤除外),所以就没进去,或许我应该进去尝尝看,然后买点给嗜酒如命的爹。

明朝嘉靖年间,龙门大旱,义士孙潮倾其家产,救济灾民,并且为全村代缴皇粮。朝廷知道了之后,赠予了一幅“义门”匾额,后来富阳知县亲笔题写了“义门”两字,建起了牌楼。

穿过义门往里走,发现墙上有个东北味儿十足的名字“翠花”。
接下来进入了孙氏宗祠。

之前看到超山景区有唐梅、宋梅,一开始还在想这是什么梅花的品种吗,后来才知道是唐朝和宋朝的梅花。现在看到明梅,再也不会闹笑话了(不过总想在后面再续两个字——“正娶”)。

宗祠有一个紧闭的正门和两个大敞开的偏门。


宗祠的正门后面是个戏台,是可以拆卸的,据说只有非常重要的人来,才会拆下戏台,打开正门,敲锣打鼓地欢迎他。

孙氏宗祠为什么叫做余庆堂呢?
因为他们承袭了“积善余庆”、“积恶余殃”的观念,信奉着“积善人家庆有余”的思想。
大厅正中悬挂着孙权画像,人像上方有孙权亲自撰写的《天子自序》。


天子堂原名为“怀珍堂”,是清朝嘉庆年间建造的,咸丰年间毁于太平天国战乱,2008年政府新建,取名“天子堂”,里面有孙权的铜像,还有介绍东吴历史文化的一些展品。
通过这个小景点,我知道了孙权的爷爷孙钟不愿做官,隐居富春江畔,以种瓜为业。他种的瓜又大又甜,行人问他要他都慷慨相赠。还知道了孙权的父亲孙坚十七岁时就因为斩杀海盗而闻名,从此走进体制内开始建功立业,不幸英年早逝。孙权的哥哥孙策审时度势,带领父亲旧部攻城略地,为东吴立国创建了基业……还有,原来草船借箭的历史原形是孙权。
接下来是正身馆。

馆内主要介绍的是廉文化。


清朝的圣旨有的是两种语言的。

馆内有收集印章的地方,我也在随身带的书中印了一个。(本来感觉去六和塔玩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没想到居然只是一个星期以前。果然如果每天都做重复的事情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而出去旅游能够增加生命的厚度和浓度。)
接下来是余荫堂。

余荫堂,原本是孙权第45世孙孙濡房下的议事厅。

孙濡在明朝嘉靖年间选贡,担任河南一个县的知县,为官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相传他因为宦官索取财钱财而愤然辞官归乡,途径太湖时被强盗拦截,强盗上船一搜什么贵重物品都没有,感叹他两袖清风于是特意赠送了一船太湖石,还赠送了“青史流芳”匾。
接下来就出了龙门景区,准备坐公交车到富阳区中心。

等车的时候,看到河里有一只鸭子一动不动地面对着河水中央的石头和“小瀑布”,可能是在打坐吧。


走在富春山馆和东吴文化公园中间的路上。

到了富春山馆,里面有富阳博物馆、富阳图书馆等。

富阳博物馆的第一个展区,介绍了富阳山里的一些动物,令我惊讶的是左二居然是一种猫。

富阳盛产竹子,而竹子可以造纸,所以富阳的纸也闻名天下。有一个说法是“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
对了,元书纸的秘法之一是用尿浸泡原料,据说这样可以防虫蛀防渗墨。
在富阳博物馆参观了两个小时,还是有很多收获的。

出了富春山馆,到马路对面。

不知道怎么称呼这个建筑,就是一个很大的台子,台子里面有一层浅浅的水。

水面倒映着四周的树。

水面上飘的都是花瓣。

绕过台子,有小路通往江边。富春江居然可以近距离接触耶。

有人摆了好几个鱼竿在钓鱼。

可以看到近处的富阳大桥,远处是云雾缭绕的群山。

透过杨柳的枝条看富春江(大概是对焦没调整好,拍起来一般般)。

在江边伫立良久,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往公交站的方向走,经过了一个码头。
到了公交站,等了很久的公交车(此处又被百度地图坑了,明明有中转是走四五十米就可以的公交车,而且班次也多,它偏推荐中转时要走五六百米的公交车,班次还少)。

等了好久好久,终于等到了百度地图推荐的这辆,很干净的一辆车,路上又看了一会儿富春江景。
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