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学真原》摘录2(哲学基础: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广义而言,“天”被用来指整个自然界。
所有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的大道理,最终都可归结为一点:人如何与天共处(如何知天之意、得天之命,如何循天之道,邀天之福。
Ⅰ.神话:天地相通
《国语》卷十八楚语下,观射父认为:天地间不存在物质性的通道,所谓交通天地,是巫觋们与上天的精神沟通。
在古代中国神话中,天地间的通道确实存在——主要是山。
通天之所除名山外,又有神木。
Ⅱ.儒家:转变之中的天命与天意
甲 人格化的天——极为普通的观念
乙 天命及其变化
《左传》宣公三年王孙满对楚王问鼎事,可知天命三点性质:
1.天命可知(周的天命由成王定鼎时占卜而知)
2.天命会改变(“天祚明德,有所底止”)
3.天命归于“有德”者(夏商周递膺天命,转移之机,在于有德与暴虐)
上述意义的天命,作用于人间社会治乱、王朝盛衰之类大事,并不管个人穷通祸福。但对一身系天下兴亡的人物而言,天命仍有作用。
丙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得人心者得天下”——将天意等同于民意
统治者倚靠武力、文宣、天学昭告万方,确认天命在兹
Ⅲ.星占学:天象对人事的警告和嘉许
Ⅳ.天道与人道:为政之道
理阴阳
顺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