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程砚秋先生二三事

2022-06-29 21:32 作者:凝律馆主  | 我要投稿

    程砚秋先生作为杰出的京剧艺术大师,同时他也是一位有着极其鲜明个性的演员。今讲几则事例,大家可以看到程先生的不为人知的一面。

玉箸珍馐值万钱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前,华北电影公司准备给郝寿臣拍【李七长亭】影片时,也约请程砚秋先生拍电影,拟拍【锁麟囊】或【红拂传】,程先生以不感兴趣为由拒绝了。要是拍了多好啊,能留下宝贵的资料。早年他排了新戏【梨花记】,颇自珍视。后来有人将其中二黄慢板一段工尺谱公开以飨慕程者,程先生闻之心有不快。再演唱之段时,与琴师胡铁芬商定临时改词并变腔,因为词变而四声亦变动,腔自然也就变化,这段唱腔前后很有明显差异,即因此故也。此方法后来也用来对付偷学程腔之坤伶。

     程先生极为珍视自己研究的腔,有人请教,能指点一两句就不错了,绝大多数时候对求教者都是婉拒。四大名旦中其余三人之新戏唱谱,常刊发于报刊供研习者参考,独程先生的本戏之唱词唱谱,几乎不见于报刊,程先生不乐意之缘故也。

   程先生言语向来谨慎,对人对事轻易不公开表态。更向来不当众评论坤伶学他的水准如何,若有人问,一概左顾而言他。他曾对弟子说,有些坤伶,从我这听去了一句话,也拿去用于对外炒作,云得我之教授,实在不堪其扰。唯有一次某招待会上,有人问程,新艳秋之艺如何,程没有回避,云近日曾一观王玉华女士之【弓砚缘】,程腔梅韵,实乃真传实授,确有过人之处,这是程先生唯一一次公开谈论新先生。

     众所周知,解放后程先生和新艳秋也有过唯一一次见面聊天。新先生和杜丽云告辞后程先生并未让徒弟李丹林代为送客,而是亲自送出门外,在门口望着她俩背影消失才回房间,程先生后来对李丹林说,她这么多年不容易。女子吃戏饭,就是活遭罪呀。别人说我独不收女弟子,他们是不晓得,我的腔最耗中气,女子如若天赋不足且学不得法,必然拼命拔气、憋嗓,让嗓音变宽、厚,殊不知这样反而容易使气机横滞于喉头,长久了,会毁了嗓子的。这个理,我没法对外讲的(他也和吴富琴先生谈过类似的话)。

   程先生虽以唱戏谋生,然而其骨子里却是厌倦这种曲面逢迎的舞台生涯的,因此从三十年代旅欧回国开始到青龙桥隐居那段时间,隔三岔五的就传出程要告别舞台的消息,有的是空穴来风,有的确实是程先生自己说出来的,这证明他内心对唱戏生涯确实很矛盾。某次又传出程要告别舞台消息,著名报人、戏评家哈杀黄先生就此来函问程原因,程先生答复:适可而止。所谓好花看到半开时,何况是快落之花呢。

    程先生性格也很执拗。比如西装,除了出国那时穿,还有某些正式场合不得不穿外,其余时间程先生都是穿长袍马褂。人家梅尚荀甚至吴富琴都喜欢西服革履、风度翩翩的,唯有程先生到哪都是长袍马褂,因此他去中华戏校上课,学生们就会悄悄的说,“马褂先生”又上课来了,给程先生起了个外号马褂先生。

    平日不苟言笑,静穆深沉的程先生,其实也不乏幽默。有一次在上海有记者采访,说程老板又发福了,程先生一脸无辜的慨叹说:没什么法子,喝水也长肉。这不,去年的衣服又穿不得了,如今布料这么贵,这不是开玩笑吗?!说完还习惯性的如舞台一样眉毛频蹙。

侠肝义胆的尚小云和程砚秋

    网传程先生爱吃肘子是一个说法,他真正的习惯,是演完后吃几个煮鸡蛋,少则五个多则十来个,这是真正的程爱吃的美味,老中医告诉他的,煮鸡蛋最补元气,此外他也喜欢吃涮羊肉、白斩鸡和鲃肺汤——都属于高热量美食,有利于增加体能,但也让人更易发胖。梨园行的大胃王,除了程先生,还有尚小云先生、周瑞安先生,以及张君秋先生等人。身材秀颀的尚先生胃口也好,一次吃火锅竟然吃了六碗米饭,一时号称“尚六碗儿”。周瑞安是程先生倚重的名武生,酒量饭量都大。我常想,如果搁现在,程、尚、周、张这老四位去吃自助餐,餐馆老板的感觉会不会像【春闺梦】里唱的那样“一霎时顿觉得身躯寒冷”呢?——话说,能吃中气才足唱的才带劲儿,不信你看程先生、尚先生,张先生,哪个唱的不是勾魂摄魄、荡气回肠、绕梁三日呢?

     抗战后程先生来上海遇到了久别的吴富琴,与之小酌,程酒后曾对吴先生吐露过不少心里话。吴后来和王老师透露过程的讲话,大概意思一是他学戏入梨园,尝到了人生所有的苦。二是如果可以重新选择,理想是去教书或者搞农林,他说他在法国时就获得了“太极拳教授”的称号。吴先生当时也开诚布公的对程先生谈了他性格中的某些不足。还说,你的艺术很受欢迎,多寻好的传人必将长久流传下去云云。程闻之吟诵了两句诗为答: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语调非常惆怅,也许这首诗里藏着他对自己艺术传承的思想吧。

    程先生的琴师周昌华拉琴非常投入,闭目晃脑,快推猛拉,大开大合,气势逼人——现在也有年轻程派琴师这样拉,颇有周先生的做派,有人说她这样拉琴不好,这样说也片面,周昌华就这风格嘛。——程先生的三位琴师胡铁芬、周昌华、钟世章三位先生,拉琴的风格正好是互补的:胡铁芬不苟言笑,很有一股子威严气势。他拉琴是一板一眼,中规中矩,在台上正襟危坐,眼观鼻鼻观心,不但不看演员,甚至连鼓师他都不瞅,但与程先生配合的天衣无缝。周昌华是意态飞扬,潇洒快意,大开大合,自己拉一出比程先生唱一出还累。钟世章先生的琴艺,则介于两者之间,沉稳平和,举重若轻,有一种从绚烂归于平淡的从容——都知道谭富英先生喜爱程派,他自拉自唱【锁麟囊】是一大亮点,闭着眼摇着头非常陶醉,那摇头晃脑的投入,被评神似周昌华。谭先生和程先生在上海合作演出时,他演完前场也不卸妆,就扒着台帘看程先生的春秋亭,这场看完了才去卸妆。

   程砚秋先生对别人评价他的唱腔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万点寒鸦噪夕阳”,万点寒鸦,就是形容行腔气势,噪,则说的是唱腔的力度,夕阳,是说唱腔色彩是苍莽中透着温润。

     程先生的昆曲很好,俞振飞和名笛师侯瑞春给他伴奏过,侯是北平有名昆笛师,侯玉兰的昆曲也得他传授过。程先生对昆曲研究下了不少功夫,也极有心得。李丹林老师对我讲过,有一次他温习【思凡】,程先生看后说你那进出山门的身段不对,你去寺庙看看。后来李老师去寺庙一观察才明白了程先生说的意思,旧时寺庙山门的门槛很高,进出迈步必然高抬腿。回来和程先生讲了此事,程先生又重新给他说了【思凡】——程先生演唱的昆曲【思凡】表演非常细腻,这还只是其中的一个与众不同的身段而已。

程砚秋先生二三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