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科目一笔记(4):吸睛标题+新颖素材+出色结尾,这套作文模板整套拿下作文45+!




上期笔记回顾


给我一篇作文材料
我能把自己绕晕
能把改卷老师整到懵逼
有些立意审着、审着就偏了
有些论点写着、写着就乱了

作文多重要,大家都知道~
今天就先给大家讲讲
关于作文的写作技巧
Part 1
作文高分模板
在议论文三要素中,关于论点和论据的问题在近些年已经得到足够的认识。想要自己的作文得高分,当然要立意正确,论据有力,布局合理。首先主要讲布局,相信一篇逻辑清楚的议论文给阅卷老师的感受一定是非常舒服的。
01递进式
第一种
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
比如:
总论点——(提出论点和论题)
分论点——回答是什么?
分论点——回答为什么?
分论点——回答怎么办?
结论(照应全文)
例:
1.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是什么)
2.珍惜时间是学有所成的保证。(为什么)
3.珍惜时间应落实到行动中去。(怎么样)
第二种
就是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安排。
例:
总论点——与梦想同行
分论点——梦想是个体成长的基石
分论点——梦想是国家发展的源泉
分论点——梦想是民族腾飞的翅膀
在论证思路中,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它的特点在于分论点之间存在层层递进的关系,论证层次纵向展开,一层比一层更深刻的揭示内涵,使中心论题得到更深刻的阐发,其作用是分析透彻,说理深刻。
02并列式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分论点1(论据+分析+小结)
分论点2(论据+分析+小结)
分论点3(论据+分析+小结)
结论(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例:
分论点——因材施教,需要老师善于发现长处并放在合适的位置
分论点——因材施教,需要老师平等的对待每位学生
分论点——因材施教,需要老师灵活设计教学方法
几个分论点可以在时间、空间、原因、条件、结果等方面并列,他们是按照同一划分标准概括出来的,各分论点之间具有逻辑性,几个并列的分论点之间的内容不可交叉、不可重复、不可包容、不可矛盾,其排列顺序一般是从主到次、由轻到重、由浅入深、或按照人的认识规律来排。
03对照式
引论(提出论点)
论点正:
论据一(事实、道理)小结
论据二(事实、道理)小结
论点反:
论据(事实、道理)小结
结论(评析照应)
例:
中心论点:要正确估价自己,方可以认清自己、不断进步。
分论点一:正确的估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就会不断的努力前进。
分论点二:过高或过低的估价自己,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发展,甚至会让自己停滞不前。
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这类结构模式往往是在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后,又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者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它的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是非,或通过正反衬托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们常见的几种写作结构,把握方法后,多加练习,同时多搜集积累一些论据,有利于文章写的更加充实。
Part 2
如何起加分标题
一个优秀的题目总能抓住人的眼球,那如何给自己的作文戴一顶“漂亮的帽子”呢?
01第一步:了解标题形式要求
(了解帽子的流行趋势)
文体相符、简洁醒目、明确具体、新颖别致
02第二步:拟写标题的基本方法
(选一顶基础款的帽子)
(1)点事实——《我最敬爱的蔡老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点事实,把材料中反映的某一事件或问题简单地概括出来作为标题,也可以直接引用材料中的原话做标题。需要注意的是,题目中所涉及的事件或问题,一般是材料中的一个点或一个面,这个点或面往往最能反映材料中心,最具有代表性,最能激起作者的强烈感情。
(2)点论题——《谈微博时代的网络问政》《谈诚信》
论题往往是在材料中提炼概括出的共同主题。点论题就是标题告诉了读者该文的议论范围。其特点为标题中含有“说”“谈”“论”“讲”“议”等词语。
(3)点论点——《用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保护学生的尊严》《责任是教师的使命》
此种标题多用判断句或陈述句形式表达。点论点是写作题目拟定最常用、最推崇的一种拟题方法。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最基本的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用中心论点做标题,可以鲜明的告诉读者作者的见解和观点,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可以一目了然。
03第三步:优化标题
(买一顶时尚、最时尚的帽子)
(1)引用法
引用法,是指在拟定标题时,由于其论述的主题或范围与某些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古诗文句、影视片名、歌曲名等意思相吻合直接把他们引过来做标题的一种拟题方法
①引用名言警句,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②引用成语典故,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③引用古诗文,如《言必信行必果》;
④引用影视片名、歌曲名,如《阳光总在风雨后》。
(2)修辞法
修辞法是指采用一定的修辞格进行拟题的一种方法。题目拟定常用的修辞格为以下几种:
①比喻——《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
用比喻辞格拟题,可以使标题生动、形象、新颖。
②双关——《因材施教还是因“财”施教》《教育部门合作有“形”更要有“行”》
是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辞格。恰当地运用双关,一方面可使题目幽默,饶有风趣;另一方面也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题目的表现力。
③对偶——《严中有爱,爱中要严》《“抢”人才不易,“聚”人才更难》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对偶。对偶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④其他——《近朱者必赤?》《教语文要学会“偷懒”》
作文题目拟定有时也用反问、比拟、反语、夸张等辞格来拟定。
Part 3
作文高分素材
调整心态
时年25岁的郎平横扫各大赛事,职业生涯正盛,本该蓄力再创巅峰。然而长期的高强度训练,让她在收获成功的同时也被伤病折磨。1985年,考量过自己的身体状况后,郎平毅然选择退役,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英语专业。后与丈夫白帆共同赴美留学。
出国前,郎平是排球赛场的王者,但是,经历了一无所有的生活后,她要历练成为生活的王者。郎平在自传里这样写道:“因为我拿的是公派自费的签证,所以不能工作,没有经济来源。以前都是高高在上的,现在,一下子落到最底层,还得靠人家借我汽车,给我买衣服,我所有的优势一时都没有了,心里很难平衡。
……后来,我慢慢地想通了,我来美国学习,就是要掌握自己过去没有的东西,开始新的奋斗。这段8年的海外生活经历,历练了我的心智,我已经把自己这个‘世界冠军’一脚一脚地踩到地上了,踩得很踏实。如果我没有经历过出国后‘一文不名、一无所有’的生活,没有这些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经历,我的人生不会有第二次起航。”
名人名言
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咱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盖叫天
我要微笑着面对整个世界,当我微笑的时候全世界都在对我笑。——乔吉拉德
能看到每件事情的好的一面,并养成一种习惯,还真是千金不换的珍宝。——约翰逊
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朗弗罗
有两个人从铁窗朝上望去,一个人看到的是满地泥泞,另一个人看到的却是满天繁星。
以身作则
《南开校史研究》中记载着这样一段故事:南开中学开设有“修身”课程,这门课由张伯苓校长亲自讲授。有一次下课后,张伯苓与学生闲谈,看到有个学生的手指焦黄,他猜测这个学生一定经常吸烟。于是,严肃地对这个学生说:“你的手指是吸烟熏黄的吧?吸烟有害,应该戒掉!”
不料,这个学生盯着校长的烟袋反问道:“您不是也吸烟吗?怎么说我呢?”张伯苓被问得一时语塞,愣了半天,猛地一下,把陪伴自己半辈子的烟杆折成两截,郑重地说:“我以后不抽了,你也不要抽了!”他还让人把自己珍藏的烟叶取出,当众销毁。
看到年过半百的老校长坚决的态度,同学们既感动又内疚,恳求道:“校长,我们以后不再吸烟了,您就不用戒了。”张伯苓说:“不这样做不能表示我的决心,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从此,张伯苓再没有吸过烟。
名人名言
以身作则胜于口头训诲。
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导者本身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才能收到成效。——马卡连柯
身教重于言教。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勿要求别人,先改自己。——傅雷
甘于奉献
中国航天“大总师”——孙家栋,这个名字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紧紧相依。回顾几十年的工作,孙家栋认为自己“仅仅是航天人中很平常的一个”。他经常说,是中国航天精神铸造了中国第一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了自己。
2019年1月,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启了全新的月球背面探索之旅,举国沸腾、世界瞩目。
时针拨回15年前,当国家启动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时,已经75岁的孙家栋毅然接下了首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担。
大多数人在这样的高龄都功成身退,他却冒着风险出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对于别人的不理解,孙家栋只有一句话:“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在嫦娥一号顺利完成环绕月球的那一刻,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里,大家全部从座位上站起来,欢呼雀跃、拥抱握手。而孙家栋却走到了一个僻静的角落,悄悄地背过身子,掏出手绢在偷偷擦眼泪。
名人名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陶行知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巴金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薛文清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为范畴。——吴玉章
我所能奉献的没有其它,只有热血、辛劳、眼泪与汗水。——丘吉尔
教育人要有奉献的精神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鲁迅
淡泊名利
隐姓埋名30年 父亲去世也不知他在干什么。由于核潜艇研制是国家最高机密,从1958年到1988年,求索的这30年,也是黄旭华隐姓埋名的30年。
1957年元旦,黄旭华回乡探望家人,他向母亲承诺要“常常回家看看”。可是,包括他自己在内,全家人谁也想不到,自此一别,竟要30年后才能再次相见。1958年工作调动后,他与父母的联系只能通过信箱,父母多次写信问他在哪个单位、做什么工作,他总是避而不答。父亲去世时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他也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如今,为核潜艇奉献了一生的黄旭华已经95岁高龄,一只耳朵已听不太清,但腿脚还算利索。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第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仍然每天坚持来到他的办公室,继续他的工作。
“虽然我现在年龄大了,已经退出一线,但我感觉我的责任并没有完”。世界上的技术竞争非常激烈,其中最严峻的竞争表现在国防科技领域。竞争当中,你落后了就要挨打,所以我们任重而道远。我95岁了,人家说您不要去上班。我还是有责任的,我现在的责任是给新的这一代当啦啦队长,给他们鼓劲儿。
名人名言
不以誉喜,不以毁怒。——明·海瑞《令箴》
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觉得,对于生命持一种无忧无虑的淡泊态度,将抵偿他自身的一切缺点。——威廉·詹姆斯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宋·赵师侠。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棵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这《诫子书》
沟通
日本人饭桌上是少不了菠菜的,他们甚至把一种企业组织原则称为“菠菜原则”。这个原则由三个基本点组成,即“报告”、“联络”、“沟通”。““菠菜原则”是日本企业的基本原则,任何一个雇员,从部长到社长,无一例外都需执行这条原则。
所谓报告,就是把自己工作的进展状况随时通知同事,比如出差回到公司,一定要将所见所闻汇报;外出的收获,一定要让全体同事分享。联络,就是把自己目前遇到的问题通知有关同事,如上班路上遇到堵车可能迟到,你得打电话告诉同事你何时能到公司。沟通,是工作遇到问题时,一定要找同事或上司咨询,以集体智慧予以解决。
“菠菜原则”说的就是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协调性原则。日本的这种原则是其教育体系与教育思想的产物。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精英,而是培养能够适应严酷集体生活的有协调性的人。这种教育贯穿着一个基本点,即培养合格的国民。这种国民具有共同的教养、共同的信念。
名人名言
有时你必须保持沉默,以便令人听到你的话语。——史丹尼斯罗J.列克
一个人必须知道该说什么,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
要根据一个人的发问来判断这个人,而不要根据他的答复来判断他。——伏尔泰
Part 4
拿下作文结尾
在考试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作文的结尾往往被随意对待,比如闲扯几句凑数,其实这样对作文评分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一篇好的文章是“凤头豹尾猪肚皮”,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段是阅卷老师必读的部分,中间段落有可能跳读,而这两段的文字则是精读和细读,虎头蛇尾的文章在这样的阅卷方式下无所遁形,必然影响分数。
所以写出一个好的结尾显得至关重要。但一个好的结尾要怎样写呢?在这里教大家几种方法,让你快速学会写一个好的结尾。
01点睛式
用凝练简洁或富有哲理的语句归纳总结、揭示文章中心,卒章显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种方式的结尾基于全文内容,其实是中心思想的“再现”,能更好地彰显主题。
例如这篇题为《宽容》的作文
生活,往往纷繁,又常常平淡。正因为宽容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正因为宽容似火,使平淡通过锻烧日趋鲜明;更因为有这诗般的宽容,才赋予人生以艺术,赋予生命以永恒。
02照应式
1、呼应标题
作文标题往往与话题、主题有直接的关系,文章结尾呼应标题既能强化主题,而且能够体现考生的话题意识。
我们来看看这篇名叫《追求,让我们勇往直前》的文章,作者的结尾是这么写的:
拥有一份永不知足的追求信念,带上一份“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心境,跋涉于人生之途,去摘取幸福硕果,那么,我们的生活有何遗憾?追求,让我们勇往直前!
2、照应开头
首尾呼应的手法可以达到收束全文、突出主题的效果,形成闭环的结构,给人以浑然天成的美感。
例子:文章名《自嘲》
(开头)自嘲,大致意思是自己开自己的玩笑。不过要真探讨起来,这样的解释就不能说明它的内涵了。自嘲是一种生活哲学。
(结尾)究竟是自嘲让苏格拉底成了哲学家,还是哲学家让他学会了自嘲,弄不清楚。但自嘲确实是一种生活哲学。
03引用式
引用古文诗词、名人名言、俗语警句结尾,收束有力,余音绕梁。能够很好地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起到以少胜多、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例子:文章名《跳出》
“惟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人,或许该带着一份超然上路。去领略世界,海阔天空。
04呼吁式
呼吁号召的文字结尾,能有效剖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唤起读者共鸣,给人以启迪和激励,彰显文章的现实意义。
例子:文章名《水滴里的阳光》
让我们的眼睛更加纯净一些,去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物上找寻生命最真实的色彩。别只看见太阳,而忘了水滴里射出的阳光。
05设问式
以设问结尾,留给读者一定的想象空间,起到发人深思、余韵悠长的效果。
例子:文章名《好奇心》
好奇心——它在推动世界进步的同时,也在积蓄着毁灭世界的力量。对待这一颗颗仍在膨胀的好奇心,我们应当何去何从?
相信有了这几种结尾方法,再也不用担心因结尾失分了!写作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大家可要记得多听多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