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2021-07-29 16:34 作者:灵犀2O21  | 我要投稿


生活中经常碰到这种人,他们有很多知识,知道很多道理,但却从未按照那些道德箴言,那些知识去做事。

王阳明认为,这样的他们其实是“不知”之人。比如一个儿子自以为知道什么是孝道,但是现实中经常虐待自己的父母,那这个儿子其实并不知道“孝道”。
所以王阳明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真正学问到家的人,知道了一个善的道理,是马上会身体力行的。如老子所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一个人如果真的体悟到了什么是好的、善的,那他一定会去做。如果他没有付诸行动,原因只有一个:他并未真正认识到善。

有诚才有智慧,无诚只是小聪明


王阳明认为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在他看来,“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字。
做事情,必须要先有诚意,然后才能格物致知,否则就会无从发明本心。所以,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讲究一个“诚”字。而这个“诚”即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坦白。
我们经常谈到智慧和聪明的区别,在王阳明看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都是以诚为本、不当“聪明人”的人。
诚就是不自欺、不欺人、不欺世,而那些“聪明人”则正好与诚相反,以巧诈为本,所谓的聪明都成了获取利益的手段。
所以,王阳明在家训《示宪儿》中告诫后辈说:毋说谎,毋贪利。人如果做不到“诚”这个字,那么他的智慧很容易堕落为一般的小聪明。
《韩非子》中说,巧诈不如拙诚。
在这一点上,王阳明、曾国藩等人都不谋而合。曾国藩以“钝拙”自居,以“拙诚”破“机巧”,这使他练就了深谙世事却又不为世俗所扰的超然本领。
“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拙诚”不仅是修身之要、相处之道,更是立业之本、成事之基。
虽然“拙诚”,有时候看起来会吃眼前亏,但是终究是为未来打下了基础,最终会有更大的收获。这是“聪明人”所不屑的,却又是任何成大事者所必备的素质。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