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动这位年纪比我稍小一些的好友话里的符号,附上我想说的话。
好友的话:
最近想的东西和以前不一样了,刚刚我在想,我怎么还这么焦虑。
①我试着把问题,砸碎,看看问题中的问题是什么。
②这些病症,我试着说全不是我的错当然我此刻是觉得我没有任何错。我,很听话,不是吗。
③她说你就是以前太乖了,叛逆期。
叛逆?
她又说你现在就是叛逆一点也不听话。
所以我的所有行为都是因为叛逆,她不知道我从小被人说的最多是听话,斯文。
④她在别人面前说我不爱说话。太好笑了,她这样说我无疑是对我从前维护的听话人设全否定。
根本就不是这样的。我真的不想再跟她解释了。
⑤我解释得话都说烂了,我真不想跟她说话。
⑥我以前为什么不说话,是因为不敢,就是不敢。
我什么事情都压到心里,那时候我才上小学。
一个小学生一连好几天被别人欺负。就是因为我在学校不敢说话。
每一天等班车,在站台上的十几分钟很痛苦,因为我不知道她们什么时候动嘴或者动手。我每天祈祷着今天她们能不来欺负我。
这种感觉跟高一班主任叫我回答问题的时候一模一样。
我讨厌这种感觉,每一节课都是煎熬,还有班主任的眼神。
我就像被人握住了喉咙,被她们慢慢折磨。
她们也许是瞧不起我,我为什么要说这几件事是因为她们影响到现在的我了,我昨天做噩梦梦到的就是这种感觉。
⑦你知道这种感觉有多难受吗,我可熬了十几年,我不需要跟别人比,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特例或者是别人怎么怎么样。也不存在别人,根本不该拿别人的事情跟我比较。
这些遭遇,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痛苦的,不需要拿他们的乐观精神压在自己身上。这世上本来就不存在比较,本来也不用比较。
⑧现在的我能这样说,是因为我现在清醒,我正是因为跟别人比较过无数次才会这样说。因为那种比较之后的自卑很痛苦。希望我现在的话能帮到以后失控的我。
—————
我来补充我的感想:
⑧我曾经也写过希望点醒未来的自己的小文章,然而现在的我根本用不上它,这是好事,证明我往前走了,以前的烦恼追不上我了。
①看问题中的问题其实不是砸碎,是剥开,一层套一层。
看到里面,不代表外面那层就碎了。问题不只是一个小小的东西,剥开之后是一个更大的世界。
④好友认为,其母一句话便能把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努力全部白费。但其实不一定,因为人们更相信自己看到的,而不是别人说的、画的。
⑦我们的这个世界,确实是需要比较的,而且我们所居住的世界永远有除自己之外的人,这无可否认。
这是我们的价值判定,比较这件东西是自然而然存在的。
正是因为有它,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好的事物,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有它存在的理由,要看人怎么用。
你所讨厌的比较,是那种弱肉强食,和不顾及别人感受的比较。
这种弱肉强食,需要社会主义的转播。大家都是社会中的一员、是命运共同体,这样的社会主义。
不顾感受的比较则需要提高这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而这两件事情,在现在还难以实现,且自己还没有能力的情况下,可以暂时搁置。
③很多时候家长说孩子和他逆着来,其实只是孩子没有听从他的话,所以他认为是逆着来。
很多时候,家长并不成熟,在感受到孩子对他不友善的时候,家长容易向“被害妄想症”靠拢。孩子一怎么样,就是对他反叛,这样的家长自尊心也有些敏感。
②以孩子没有听从父母的意见为起因的父母和孩子之间谁对谁错的问题,通常是父母那方有错得更多的。
作为已经是成年人的父母,他们可没有对他们有物质和情感依赖的未成年儿女脆弱。
对未成年未独立的孩子来说,通常是父母在家权利地位最大。
同时父母也是最容易对子女造成影响的。父母能很容易地伤害到孩子,孩子却少有能伤害到父母。
到这些时候有部分父母会站出来说,“他一直在伤害我,我养他这么多年,他根本不听我的话。”
我就想起来纪伯伦先生的诗。
—————
《你的孩⼦其实不是你的孩⼦》
你的孩⼦,其实不是你的孩⼦,他们是⽣命对于⾃⾝渴望⽽诞⽣的孩⼦。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因你⽽来,他们在你⾝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变得象他们⼀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样,因为⽣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是从你那⾥射出的箭。
⼸箭⼿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尽⼒⽓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快⼜远。
怀着快乐的⼼情,在⼸箭⼿的⼿⾥弯曲吧,因为他爱⼀路飞翔的箭,也爱⽆⽐稳定的⼸。
——————
古今往来,在文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很多父母采取的做法,一向是很强硬的。
在父母他们儿时受到的教育里,他们的父母对他们更为严厉,不听话就是打,打到听话,不听继续打。
什么时候会停下呢,其中一个节点是,到了孩子到十几岁开始步入青少年的时候。那时候一部分父母已经打不动了,也还有一部分父母会继续打。
这个时候,很多孩子会开始反抗父母的高位。因为原本就是采用暴力的方式教育,所以孩子也会这样暴力地对别人,暴力地反抗父母。于是乎出现了“叛逆期”。
这个时候又会有父母说;“你看看我家这个孩子他这么暴力,谁能忍住不打?”
很多时候,孩子出现暴力的行为,往往是早早的开始就有错误出现了,在错的时候没有及时停止,就像一个物体,它向不好的地方推,它就向不好的地方滚。
怎么停止下来,只能是花费比一开始更多的精力,先把这个物体稳定下来,再往另一个方向推。
父母在这时的只批评和指责,会让孩子容易把这种负面情绪以暴力的形式发泄在自己或别人身上,这样就出现了“问题儿童”。
当孩子出现自己的想法时,这并不是坏事,但要看父母是否理解。
父母可以在一开始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体谅他,跟她说他这样做是不好的事情。
不过我认为,孩子恶意杀人,和实施强奸的行为,可以死刑,死刑下降到六岁,我个人认为到六岁其实就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了。从小就是畜牲禽兽长大了也做不了好人。
“这样会让人不喜欢和你玩”这种话会使年纪还很小的孩子感受到害怕,这是一种否定的话语。部分孩子听到这种话,会封闭自己。
因为他意识到这件事情是真的,会想他是不是已经被讨厌了。
所以有一个需要留意的点是,不要让孩子默认自己和他犯过的错误永远绑定在一起。
要有“只要你不这样做,永远会有人愿意陪你玩”这样的积极的肯定的话语。
孩子不信任这句话,证明父母还是在孩子眼里不是那么有信用和可靠的。
家长需要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感受比如:“就算全世界都不愿意陪你,我(们)也愿意一直陪着你。”当然要说到做到,家长是孩子很大的一个靠山。
当这样本来应该是庇护自己的山,倒向自己时,孩子是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向外界求助的。在什么都做不了的情况下,孩子免不了会害怕或绝望,唯一可能从出生开始永远陪伴支持他的父母竟然向自己攻击。
也有父母会,“我陪伴不了他一辈子,不能这样惯着他。”采用暴力的教育方法。
这样的父母好像一直看自己的孩子不顺眼,很有可能这样的事情的发生,源自于孩子婴儿时期的哭闹惹怒了他。所以他从小把孩子吼到大,孩子在这样的环境成长,未来的道路也是充满艰辛。
即使我们不求永远,也但求当下。
很多时候,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会认为,都给他吃的穿的住的了,已经算是给足了面子,居然不听话。比如我的家长。
听起来像是当子女是奴隶,把孩子当做了自己的附属品。
他们有时候会和子女说,没有打骨折已经对孩子算好的了。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教育方式行为上收敛了,但是内核还是不变的长者居高临下。
长辈通常是在子女儿时不听话时,运用成年人与孩子间的力量悬殊,打到不能反抗,以此立威。
这种方式,这样的长辈,根本不是值得尊重的长辈。
他们在对待孩子的时候没有尊重,有些家长也会说,我养条狗都比养你好。
现在的社会,很多受这种教育的子女在长大后,不愿赡养老人。
我们的国家是有法律规定子女在长大后有义务照料无法生活的老人的,就像父母在他们小时候怎么照料他一样。
很多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以他生了孩子、养了孩子,来形成比孩子更高的地位。
但其实法律规定,扶养对应赡养,孩子并不是那些父母所说的白吃白喝白住,一开始孩子与父母就是平等的,然而很多父母不知道这点。
如果不给吃喝住,那是禽兽的行为,是可耻且卑鄙的。
把孩子不当孩子,只是当做使唤的住家成员的做法,会让孩子不当你是他的父母。
很多父母的照料方式,就是给吃给喝给住,然后有不听话的就打做不好的就骂。
许多家长在孩子做好事情的时候没有鼓励,在做不好时责骂。这种教育模式,很大可能孩子在成为家长之后,在没有了解到其他教育方式的情况下,也会这么对待他的孩子。
假如换过来,子女给老人吃的喝的住的,老人做不好事情就打就骂,这样真的可以吗?
受这样教育的子女,在长大后不愿与老人共处一室,而不是反过来打骂老人,已经是较好的了。
出现这种情况,如果老一辈人从一开始就愿意平等友善地对待子女,子女在未来也会愿意主动赡养老人。
——————
⑤假如父母与孩子出现了无法交流,双方不在一个层面思考的矛盾,在他们无法自行解决的时候,往往双方都需要互相理解沟通。
单向箭头是没有用的,需要一方主动的理解要求沟通时,另一方也选择理解进行沟通,有时候还得需要外界能力的辅助。
⑥别人敢动手,不是仅仅看不惯。
她们的动机包括:小孩子对事情的严重性无轻无重;在欺负好友时没有长辈的制止和教育;好友性格内向,不懂反抗,而且心里对她们害怕;
这个时候方法就是,被欺负了就是被欺负了,有什么不开心的说就是了,所有事情都是需要表达的,即使父母不理解骂自己,起码他们注意到了有这件事情。
没有什么丢人的,尽管跟父母家长说,寻求保护,不要找没有能力教训她们的人。
更多:
在沟通中好友的家人没有主动理解,总是站在长辈的角度教育。
除非好友有一定的自我情况认知,且对自身家庭的矛盾有见解,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冷静指出家人哪些地方不对,说出以前都遇到了什么被怎么欺负,并愿意接受冷眼与讽刺,不偏激发火使矛盾越来越多。
突破点在于在现实说话比较难总结,在网上打字更容易来回思考,双方更为冷静。吞吞吐吐不够自信的情况可以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