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外国-20世纪美术(下)
-二战之后-
抽象表现主义
20世纪50年代始于美国
波洛克 抽象表现主义代表画家。其创造的“滴画”是一种直觉行动、韵律变化的创作,作画过程是将画布钉于地面,以棍棒蘸上油漆和颜料,任其在画布上流淌;强调作者行动的自由性、无目的性;核心特点是抽象、神秘、即兴。代表作《气味》《灼眼》《魔鬼》《薰衣草之雾》。其画作既反映勇于开拓的精神又透露在高度工业化社会中的忧虑焦灼,为尔后西方行动派艺术开了先河。

波洛克《第1号》

波洛克《第2号》

波洛克《第3号》

波洛克《第4号》

波洛克《第5号》

波洛克《第6号》

波洛克《第7号》

波洛克《第8号》

波洛克《第31号》
德库宁 抽象表现主义灵魂人物之一,新行动画派大师之一。将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风格融于自己大而有力的绘画行为中,把激进艺术的理念融化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人体是其绘画创作的主体,加以风景书写的符号来发展抽象世界。

荷兰籍美国人-德库宁《女人与自行车》

荷兰籍美国人-德库宁《粉红色天使》
波普艺术
艺术是一种认识生活的工具
波普艺术始于英国,又称“新达达”或“新现实主义”。常选用日常热点元素作为题材;采用拼贴、模仿、重复、合称塑造形象和人物。

英国-汉密尔顿
《是什么让今天的家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
第一幅真正的波普艺术作品

美国-安迪·沃霍尔丝网版画《玛丽莲·梦露》

美国-安迪·沃霍尔《红色可乐瓶》

美国-安迪·沃霍尔《金宝汤罐头》
该作使他第一次作为美术家开个人美术馆展览

利希滕斯坦-画布油彩《哭泣的女孩》

利希滕斯坦-画布油彩《戴发带的女孩》

奥登伯格《衣裳夹/晾衣夹》

奥登伯格《羽毛球》

奥登伯格《口红纪念碑》
照相写实主义
“我一直想画平凡无名的人,但他们都成了名人不是我的错。”——克洛斯
艺术家以绘画技巧的极度高超、工匠精神的定力、坚持的态度去表现事物、对抗照相机的行为;极端真实给人严峻冷漠、枯燥单调之感。

克洛斯《自画像》

克洛斯《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肖像》
欧普艺术
又称视觉效应艺术、光效应艺术
是运用光学和科学原理中出现的线条、色块、波纹且利用透视原理进行组合,而达到的一种视觉效果强烈的艺术。
瓦萨雷里 欧普艺术之父。

瓦萨雷里《斑马》

瓦萨雷里《猎户座格里斯》
观念艺术
否定艺术冲击力只来自视觉效果,并试图通过艺术的方式建立人与世界的“非视觉”关系

约瑟夫·科苏斯《一把和三把椅子》
大地艺术
扩大艺术的定义和展示的界限,引起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美国-罗伯特·史密森《螺旋防波堤》

保加利亚-克里斯托《山谷帷幕》

保加利亚-克里斯托《伞》

保加利亚-克里斯托《包裹沙滩》
现实主义
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寄寓深厚同情
珂勒惠支 表现德国社会的贫困、战争的创伤和工人的悲惨遭遇,以及被压迫者的奋起反抗。

珂勒惠支《职工暴动》
弗洛依德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孙子,以冷静和理智的眼光观察和分析人物,主要描绘周围亲近人物的裸体形象。

弗洛伊德《英国女王像》

弗洛伊德《沉睡的救济金管理员》
-雕塑-

布朗库西《波嘉尼小姐像》

布朗库西《鸟》

英国-亨利摩尔《国王与皇后》

英国-亨利摩尔《母与子》

英国-亨利摩尔《家庭》

瑞士-贾科梅蒂《行走的人》-修剪去空间的脂肪

丹麦-埃里克森《小美人鱼》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