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马尔克斯——«巨翅老人»细读

2023-08-19 22:27 作者:马克不吐温三十六号  | 我要投稿

《巨翅老人》文本细读 针对这篇小说,我设置的问题如下:1.你怎么理解文学中经常书写的“瘟疫”?2.你觉得巨翅老人与贝拉约家的人是什么关系?3.你怎么理解小说中老人与孩子此消彼长的关系?4.你怎么理解人们处置老人的各种办法?5.你怎么理解小说的结局?6.巨翅是在隐喻什么吗? 同学们给出了各种解读:一位同学认为,小说中的婴儿与老人是一组镜像关系,婴儿的病就是用老人的形象来拟人化呈现的,所以,随着婴儿身体变好,病体也就应该随之离开。之所以选择老人来和婴孩的疾病对应,是因为老人与婴孩在很多方面都相似:小说中,巨翅老人牙齿掉得不剩几颗了,正像初生婴儿一样没长牙;小说中,贝拉约夫妇只给老人吃“茄子泥”,正像婴儿只能吃泥状的辅食;老人总是疾病缠身的这个特点,也对应着婴孩的生病。所以,这部小说可以理解为是对一个孩子疾病痊愈的过程的描写。 也有同学注意到,小说通篇读下来,巨翅老人都没有说过话,或者说的话不被理解,他近乎于被“消声”了。所以,老人更像是一个符号,一面镜子,用来反射人间百态的形象。这些形象归结起来,就是人的贪婪、逐利和冷漠。比如我们看到贝拉约夫妇为了赚钱,把老人当成一个赚钱工具,公开展览;当他们发现老人可以帮忙带娃时,又把老人当成了免费保姆;一旦失去所有利用价值,老人就变成了累赘,大家只想让他快点死掉。可以说,巨翅老人是一个无声的符号,照射出人间的丑恶(大家现在不太说“万恶的资本主义了”)。 另一些同学注意到小说中浓郁的宗教色彩。天使本身就是一个宗教名词,文中还提到了天堂的叛乱,有可能就是指魔鬼对上帝发起的攻击。此外,婴儿的出现则代表着圣子。于是,小说中有了“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结构,圣父在小说中的各种受刑类似于宗教的受难。当世俗中的贝拉约夫妇将其虐待、鞭打和展览时,巨翅老人正像背负着十字架那般为世人受难。可是,受难的结果是,他仍然得不到理解。所以,整篇小说展现了一个神圣性遭遇瓦解的现代性处境——在世俗的领域,神圣性是父权,巨翅老人有可能就是贝拉约夫妇的父亲,他遭遇了虐待最后死去,而在宗教领域,巨翅老人所代表的神圣权威也遭遇了倾覆。 除了上述解读,我还想再提供一种较为通俗和平易的理解——《巨翅老人》中的“衰老”主题,也即,衰老在文学中是如何呈现的。所以,我前文提到,这篇小说不必非得往形而上的方向分析,可以从虚读到实。 我们还是继续将文本细读深入下去。 马尔克斯的很多小说都以“衰老”为主题,像《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中,等待着抚恤金的老上校已经七十多岁、《苦妓回忆录》中的老记者更是年过九十,后文会分析到的《睡美人航班》里虽然没有明确叙事者的年纪,但口吻与视角明显也是属于老人的。所以,我们不妨认为,《巨翅老人》更多地和现实的“老人”有关,而非和虚构意味强烈的“巨翅”有关。 我的第一个问题没有同学回答,实际上它关乎整个文本的核心。文学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瘟疫书写?从古代史诗《伊利亚特》开始,这种疾病就在文学内部盘旋不去。史诗中,两位希腊联军的将领争夺女奴,结果引发内讧,致使天神阿波罗降下瘟疫;到了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那里,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结果又使得城邦遭遇瘟疫,而他还惶惶然想要去找出污染源,殊不知源头竟是他自己;在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中,不孝的子女篡夺了父亲老李尔的政权,老李尔直斥女儿是“瘟疫”——古典时代的作家为什么那么喜欢写这种疾病?它可能来源于瘟疫给当时的人留下的强烈心理阴影,也可能有别的原因。 在古典时代,人们相信瘟疫是由不洁引发的,而干净与否这个概念,往往不是感官体验,而是认知经验。实际上,我们很多的感受,都会被误认为是感官传递的信号。比如,吃一盘肉吃得正香,你觉得这是舌头的味蕾传递的信息,如果忽然告诉你,其实这是一盘人肉,也许嘴里的东西顿时就不香了。然而,吃的东西没有变,怎么味道就变了呢——所以,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舌头,是大脑。同样的,干净也是一种认识,它往往关乎更为抽象的信息——头发在头上而不在碗里,就是干净的;鞋子在脚上而不在桌子上,就是干净的。因而,干净与事物的位置合理有关,也就是说和秩序有关。 很多时候,文学中的不洁都是由秩序的倾覆与混乱引发的。上文提到的《伊利亚特》,原本该分给阿克琉斯的女奴被阿伽门农抢走了,这就是乱了规矩;《俄狄浦斯王》中,主人公杀死了父亲,成为了母亲的丈夫,还生了孩子,这就是打破人伦秩序;《李尔王》中,女儿不仅不孝顺父亲,还颠覆了父亲的政权,这还是对长幼尊卑序列的破坏。所以,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瘟疫成为了一种道德性的惩罚方式。 《巨翅老人》的开篇,就是瘟疫。马尔克斯借助文学提示我们,一定有什么东西坏了秩序,只是大家不明所以,“认为这是由于死蟹带来的瘟疫”。后文,小说写到一个细节,说大家推测巨翅老人的来历,一致认为他是“天堂叛乱中逃亡出来的幸存者”,如果我们把这番经历做一个现实化理解,可以认为老人是从家庭中遭遇了颠覆与驱逐,类似于李尔王的遭遇,子女进行了“弑父”。因而,他和贝拉约夫妇的真实关系是父母子女关系,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他们收留了巨翅老人。最后,老人死去,贝拉约夫妇觉得再也没有负担了,长舒一口气。 这样,小说中老人和孩子此消彼长的关系,也可以理解成是对于对应的现实语境中老人处境的刻画:孩子一辈的成长与崛起,必然以父辈的消耗为前提。人的本能就是,会更多地爱自己的孩子而非父母(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也由自私的基因所决定)。贝拉约夫妇如何拼命爱着自己的孩子,巨翅老人就如何不求回报将自己奉献给贝拉约夫妇。所以,面对各种虐待与展览,他始终没有怨言。他曾经是有权威的父亲,但经历过弑父后,权威已经被打倒。只有“那些头脑简单的人”才会认为他可以“被任命为世界的首脑”。如今,他的作用就是抚养后人,提供各种资源。因而,此时“一些富于幻想的人则建议把他留做种籽”。巨翅的含义,可以认为是业已消失的父权的光辉,取而代之的,是残破衰朽的老年。 被忽视的老人与衰老 马尔克斯的书写,让我们注意到文学中的老人及衰老现象。

马尔克斯——«巨翅老人»细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