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居鲁士圆柱 The Cyrus Cylinder
大英博物馆著名藏品之居鲁士圆柱现存大英博物馆波斯厅的粘土陶器被修饰成圆柱状,尺寸相当于橄榄球大小,上面刻满楔形文字的阿卡德语(Akkadian),历经2500年的岁月难免有些破损,1897年由大英博物馆资助的考古队发掘于尼尼微城(Nineveh)的亚述巴尼帕尔(Ashurbanipal)图书馆遗址(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北400公里的摩苏尔附近)。前大英博物馆馆长麦克格雷戈称其为中东地区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文物。时至今日,对现代世界尤其是中东地区的政治仍然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居鲁士圆柱上的文字 圆柱上文字讲述的内容分两部分,前半部1-18行中,记述新巴比伦的末代统治者那波尼徳(Nabonidus ?-539BCE)的不敬神和给民众带来的苦难,神马尔杜克(Marduk)听到民众抱怨后挑选了居鲁士大帝(Cyrus the Great),使其成为新的统治者,民众重新开始了幸福生活。后半部中,居鲁士以第一人称提到自己的新称谓,并多次提到他要照顾巴比伦的异教民众,使其摆脱疲惫不堪、被奴役的生活;降低以往的重税,释放被巴比伦征服和奴役的外族人。 下面是部分居鲁士圆柱的文本,译者是大英博物馆中东部的助理管理员尔湾芬克尔(Irving Finkel) “1、当…马尔杜克,整个天空和大地之神,…他(指那波尼徳)…放下 浪费他…; 2、…,以智慧,…,审视四方; 3、…,他的长子(指伯沙撒Belshazzar ),一个小人,执掌国家; …… 7、他不再日常供奉,停掉了圣殿內的仪式,他的头脑中,对神马尔杜克的恭敬畏惧已经完结; 8、他每日恶行,给民众带来无尽苦厄; 9、神听到了他们的抱怨后暴怒,……,众神皆离圣殿而去; 10、…宽容的马尔杜克…当其圣殿被毁就改变主意…; 11、苏美尔和阿卡德土地上的人们已经变成行尸走肉,…; 12、…,神拉着居鲁士的手,…以自己的名义召唤他,大声宣告他成为统治一切众生之王; 13、…他给黑头人(苏美尔人自称黑头人)带去法制和公正的统治,他使米底军队匍匐其脚下; …… 16、他的军队如河水,数不胜数,全副武装,不可阻挡; …… 18、…全体民众…拜倒在其面前,亲吻他的脚,欣喜万分,神采飞扬; 19、主通过他(居鲁士)把民众从死亡、压迫和苦难中拯救,他们称赞他的名字,献给他最好的祝福; 20、我是居鲁士,宇宙之王,伟大强盛,巴比伦之王,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世界四方之王; …… 24、我的大军和平进入巴比伦城,没有给地区带去恐惧; 25、我寻求巴比伦城、所有圣所和全体民众的福祉,…; 26、我减轻他们的疲惫,疏解他们的绑缚,伟大的主,马尔杜克神对我的善举感到欣慰; …… 31、…,底格里斯河两岸的一些圣所,其圣殿早先破旧,现在几近坍塌; 32、我为居住其中的众神修建永久住所,我把他们所有信徒聚集在一起,把他们送回他们的居住地; 33、惹恼神的米底那波尼徳把苏美尔和阿卡德的神带到巴比伦,奉圣主马尔杜克之令; 34、我完好无损地送他们回圣所原处,使他们欢愉,让所有的神都回其圣所; …… 37、每天我增加献祭一只鹅,两只鸭,十只鸽子; 38、我力争加固巴比伦城宏伟的城墙; 39、我完成先前国王未完成的护城河和码头的砖瓦工程; …… 42、…雪松木大门和青铜裹件; 43、我重修刻有先王亚述巴尼拔铭文的城门、门框和金属部分…; 44、…,愿伟大的马尔杜克赐予我长寿… 45、…碑文抄写和审核者:Qishi-Marduk, …之子。(完)这显然是胜利者发布的一道官方宣传。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徳王朝创立者居鲁士大帝(Cyrus the Great)在公元前539年征服巴比伦后不久发布,类似于今天战争接近胜利时,优势方为了美化其参战的正当性以及巩固胜利所发布的宣传文稿。
巴比伦文明与居鲁士大帝 巴比伦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分为两个时期:古巴比伦和新巴比伦。 古巴比伦是指公元前2000至1595这段时期,其对后世文明最大影响是公元前18世纪的汉谟拉比法典。
公元前7世纪后期,巴比伦人伙同来自伊朗的米底人合力攻陷亚述首都尼尼微,亚述帝国灭亡。历史进入了新巴比伦帝国时期。新巴比伦帝国有两位著名的统治者,第一位是尼布甲尼撒二世( King Nebuchanezzar II),他灭亡了犹太人的犹大国,洗劫了耶路撒冷,并毁坏了所罗门圣殿(第一圣殿);据说还为爱妻修建人类古代七大奇迹的巴比伦空中花园。第二位就是我们本文提到的拿波里德。他任期发起宗教改革,强尊月亮神Sin,引起了巴比伦祭祀阶层的不满,这也间接导致居鲁士大帝占领巴比伦城时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抵抗。他常年四方征战,不在首都,就指派长子伯萨沙摄政管理首都巴比伦城。 公元前539年(同年佛祖释迦摩尼24岁,老子61岁,孔子13岁),波斯的居鲁士大帝率领米迪亚和波斯联军向北进军,新巴比伦帝国在俄庇斯之战(Battle of Opis)中被波斯国王居鲁士大帝击败。巴比伦著名的城墙确实是刀枪不入,只有通过城门或者通过幼发拉底河才能进入。幼发拉底河在厚实的城墙下面退潮。河流流入和流出处都配有金属大门,抵御有能力潜水且能够游到大门的入侵者。居鲁士(或者他的将军)制订了一个利用幼发拉底河进入城市的计划,命令多批部队停留原地待命,等到巴比伦人全国性节日的夜晚(普遍认为是《但以理书》第五章里伯沙撒王的宴会的当晚,更多详情请参考爱博文传的相关信息【伯沙撒的盛宴】Belshazzar’s Feast),居鲁士部队改变幼发拉底河上游的河道,导致幼发拉底河水位下降到男人大腿中部高或者全干。士兵通过河道在墙下方行进。波斯军队迅速占领了城市内部的外围区域和中心。 随后居鲁士大帝建立了波斯帝国的阿契美尼徳王朝。在他继承人大流士执政时期,其统治版图达到顶峰,帝国西起今日利比亚,东至印度河谷,成为世界史上第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大帝国。
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详尽地记述了这一历史事件。《希伯来圣经》也有记载。居鲁士大帝随后下达法令,允许巴比伦的俘虏回家,其中也包括允许犹太人回到耶路撒冷并重建圣殿(被后世称为“第二圣殿”,以区别于之前的所罗门圣殿)居鲁士大帝是后世许多人心中的英雄,自己民族历史从7世纪伊斯兰化推前1200年至波斯帝国的建立。置巴列维王朝于民族叙事的中心,给国王的统治赋予更多的法统。 伊朗还制作了复制品,并将其作为礼物赠送给联合国,并宣称和广泛传播一个理念:居鲁士圆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人权宣言。虽然有学者争议:居鲁士大帝统治期间仍然有数量不少的奴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人权概念;但对他尊重不同宗教及信仰自由,认可的民众越来越多。1979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了亲西方的巴列维王朝,新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统治者和西方国家关系非常紧张,但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朗政府仍然经过艰难的讨价还价从大英博物馆以40万英镑的价格租借来这件展品,以作为凝聚民族团结,提高民众士气,战胜对手伊拉克的物品。当它于2010年9月12日-2011 年1月12 日再次在德黑兰的伊朗国家博物馆展出期间,伊朗总统内贾德亲自出席。 作为英国人一方,希望通过它能够唤醒伊朗统治者对宗教宽容等现代人权意识的回忆。提醒他们:他们引以为傲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允许拜火教徒,犹太教徒和各种其他信仰的人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帝国的历史。更有部分媒体直接质疑伊朗伊斯兰政权:你们正在实施的宗教政策是否与居鲁士大帝信仰自由的宽容政策一致? 居鲁士圆柱与犹太人和圣经相较不同时期伊朗人对待居鲁士圆柱的感受,犹太人对此也耐人寻味。 希伯来文献这样记载,“以色列人在巴比伦河,附近,流离失所,当他们回忆起耶路撒冷时,泪水涟涟”,48年后,他们重获自由,被允许重返家园,重建神殿。这是犹太人历史中的重大事件,犹太拉比们宣称是他们的神耶和华召唤了居鲁士大帝,使他颁布了这条法令。一方面,居鲁士圆柱印证了犹太历史中古文献记载的相关事件,使得虔诚的信徒们再次强化了圣经记载的真实性,上帝耶和华惩罚邪恶的巴比伦国王,……。但另一方面,圣经中声称犹太人的主-上帝耶和华-拉着居鲁士大帝的手,在居鲁士圆柱中被描绘成了一个异教徒的巴比伦神灵马尔杜克的所为。双方描述的文字都非常相似,不幸的是居鲁士圆柱制成的年代明显早于记载相同内容的圣经有关章节成书的年代。这就有了问题:圣经吸收了不少中东地区的文化和历史,还有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