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之三百米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大唐诗人里 世功最高的一位,对国家贡献最大的诗人。
大唐武将中诗写得最好的将军。
在高干子弟中,他最勤奋,最坚持。
在落魄世家中,他最吃苦,最踏实。
在人才辈出的大唐盛世,我们读过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方面感叹诗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才气逼人,另一方面也钦佩大唐文字的激扬: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如果说,李白是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的天真派大富翁。
如果说,杨国忠,杨玉环是“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的实权派。
如果说,王勃是“天妒英才,玩物丧志”的斗鸡少年。
那么高适是一个笨拙的人?
还是一位宏毅的国士呢?

高适的人生也不是一帆风顺,他750年出生在没落的官宦世家。
开元七年(719年),高适初游长安。19岁
开元九年(721年),高适自长安失意而归,客游梁宋,定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耕读自养。21岁
开元十八年(730年),高适北上燕赵,过魏州,至钜鹿。同年,作《苦雨寄房四昆季》《赠别晋三处士》《钜鹿赠李少府》《酬司空璲》等诗。30岁
开元十九年(731年),高适往来东北边陲。同年,有《塞上》《营州歌》《别冯判官》等诗。 31岁
开元二十年(732年)春夏之交。高适作《信安王幕府诗》先给信安王李祎幕下诸人,求援引而无果。同年,还作有《蓟门五首》诗。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赴长安应试,未能考中。同年,作《题李别驾壁》《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赋得征马嘶》等诗。35岁参加科举考试(考公)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高适与王之涣、王昌龄宴游。高适的诗已经开始有人传唱。同年,作有《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独孤判官部送兵》等诗。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有感于张守珪隐满败绩、军中腐败之事,结合此前北上幽蓟之见闻,作《燕歌行》诗。同年秋,离长安回宋中,中途暂住洛阳。同年,还作有《同熊少府题卢主簿茅斋》《送崔录事赴宣城》《酬岑二十主簿秋夜见赠之作》等诗。
漫游十年,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回宋中后,寂寞寡欢。天宝七载(748年),居睢阳,穷困潦倒。同年,作有《宋中遇陈二》《宴郭校书因之有别》《酬裴秀才》《咏史》等诗。
天宝八载(749年-751年)春,三年任职,略解生活之苦。与刘眘虚、畅璀往来。睢阳太守张九皋举荐高适为有道科,三伏至长安,授封丘尉。 初秋,至封丘上任。
天宝十一载(752年)秋,辞职至长安, 与崔颢、储光羲、綦毋潜、岑参、杜甫、薛据等人唱和应酬。秋末,受田梁丘推荐,赴河西幕府,登陇山,先至武威,经昌松,至临洮,皆不遇哥舒翰。转至陇右节度使驻地部州西平郡,终于见到了哥舒翰,哥舒翰认为高适是奇才,于是上表请任高适为左骁卫兵曹,充任哥舒翰府内的掌书记。52岁才名显于天下。
至德元载(756年),上半年,佐哥舒翰守潼关。六月潼关失守,高适奔长安,向唐玄宗献策,建议竭库藏召募勇士以御贼,唐玄宗不纳。唐玄宗西逃后,高适自骆谷西驰,间道追至河池郡,谒见玄宗,上《陈潼关败亡形势疏》,极言朝廷军政腐败。 到成都后,于八月擢谏议大夫。十二月,永王李璘在江东发动叛乱。当初唐玄宗让各位藩王分别镇守天下,高适恳切规劝不能这样行事。待永王叛乱,唐肃宗听说高适的规劝有真情,就召见高适与他共同商议。高适于是陈述江东的利弊关系,肯定永王的反叛一定失败。唐肃宗对他的分析感到非常惊奇,任高适兼为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出兵讨伐李璘。同年底,与韦陟、来瑱誓师于安陆,结盟讨伐李璘。56岁天降大任!

大唐的气象——布武天下
以诗陈情,武略报国。
人才密度极高,李白是“为无为,为而不争。”
高适是厚德载物。
很多人认为李白一生追求道济天下,德育百姓,结果才大无用。
李白与高适的路
不要说李白怀才不遇,李隆基一日杀三子。
太子李享被李林甫构陷诋毁,身处险境。
李隆基被太子夺权,晚年凄凉。
李享之子被赐死。李倓(tán)(?~757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肃宗李亨第三子,母为宫人张氏。英毅才略,善于骑射。初以皇孙,封为建宁郡王,授太常卿。安史之乱后,跟随唐玄宗进入蜀地。支持太子李亨(父亲)分道扬镳,即位于灵武。统军作战,击溃盘踞关中的叛军。为人正直,得罪权宦李辅国和张良娣,纠缠于权力斗争。至德二年,受诬赐死。宝应元年(762年),唐代宗李豫即位,追赠齐王。大历三年(768年),追谥承天皇帝,改葬于顺陵。
修德于身,其德乃真。
高适修德于身,一生积极乐观,穷而不困,达而不骄。
上有李泌运筹帷幄之中,下有李倓统兵司州刺史,李白,高适岂非等闲之辈,长安哪有酒肉之徒?
大唐盛世,更是卷王。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牝马生于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