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独有的巩留野核桃沟,藏着千年核桃树王,自驾游新疆071

2023-05-24 08:29 作者:三叔的三天Vlog  | 我要投稿


视频在文末

中国最西北新疆自驾游的第19天,从特克斯去往新源的路上,正好路过巩留先的拉克小镇和野核桃沟景区,说来还真是幸运,没想到巩留野核桃沟景区今天也是刚刚重新开放,从拉克小镇到野核桃沟景区只有40多公里,

沿着G578到东买里乡,按照路牌和导航的提示,向右转入乌图布拉克村方向,一路上野核桃沟景区的路牌指引很清晰,虽然路牌上写的是野核桃林,但应该就是野核桃沟景区,这条路也好像是景区的专线公路。

经过了几个村庄,大约中午13点50,我们到达了野核桃沟景区大门前。门口检查人员说,

疆外的游客一律不能进入。此时行程码已经能正常打开了,查看一下行程码,我们14天行程全在疆内,这一点也符合疆外游客进入景区的条件,工作人员还要求查看驾驶证和行驶证,并且还拿到车前与车牌一起拍照,然后放行我们便进入了景区。

看来这几天疫情的影响还真不小,景区停车场不是很大,只零零星星的停着几辆车,也是是今天刚刚开放很多游客都不知道吧。

巩留野核桃沟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看上去很亮眼,全玻璃墙壁加尖顶造型,只是不知道与野核桃有什么关联。

走进游客服务中心,感觉很凉快的同时,也感到非常的冷清,从外面停车场停车的数量就知道,今天沟里一共也没多少游客。

在服务台换好票,与其他的景区一样,也需要先乘坐一段电瓶车,野核桃沟号称是世界罕见 亚洲唯一。

等了一会儿游客坐满了,下午14点16,电瓶车启动出发,看样子野核桃沟口距离游客中心还有一段距离呢。

电瓶车在林间小路上奔驰,看地图这一片好像有民宿餐厅和宾馆,树林面积不小,像是个大公园。

刚才看到野核桃沟的门票上,印着世界罕见 亚洲唯一几个字,小朋友们觉着很好奇,野核桃沟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野核桃沟风景区位于新疆伊犁巩留县城南面13公里处的天山支脉伊什格力克山北坡的江嘎德萨依沟中,江嘎德萨依就是哈萨克语野核桃沟的意思。

野核桃沟东西长3.2公里,南北长4.7公里,沟谷由主沟 东沟 西沟组成,不仅是一处4A景区,同时也是野生核桃自然保护区,因沟里生长有大片世界罕见,亚洲唯一中国独有的极为珍惜的野生核桃林而得名。

其实巩留野核桃沟内的野核桃树,属第三纪孑遗物种,是现今核桃的始祖,也被植物学界称为核桃活化石,野核桃沟景区也让众多科考工作者惊羡和称奇,并将其称之为物种资源的天然基因库,野生植物博物馆。

电瓶车大约开了10分钟,下午14点27到达山前停车场,这里是电瓶车的终点站,有一个木制候车亭,从这里往前再走一小段路就是野核桃沟的沟口了。

隐约听到附近有流水声,原来路边有一个剥开壳的野核桃喷泉,烈日当头 听到水声多少会感觉到凉快一些。

继续沿着水泥路往前走,一排木房子应该是卫生间,眼看进入山沟地面都变成了木栈道,这估计是自然保护区内保护自然的一种方式,山坡上有马儿尽情的吃草,看一眼旅游地图,山沟里除了野核桃树,还有野苹果 野山楂 野山杏等许多野生果树。

这要是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景区还让不让人进呀?继续往前走进山沟,木栈道变窄了,前方有一个岔口,直行是爱情谷,过桥山上是核桃树王,

小朋友们说既然这里叫野核桃沟,那就先去看看核桃树王,下午14点36,我们正式走进野核桃沟,走过小桥,接下来就要爬山了,野核桃沟里爬山的路全是木栈道,踩上去比石阶路要更有弹性更有节奏。

走了没几步,先看到了一株野杏子树,现在是夏天,放眼望去全是一片的绿色,终于在木栈道边看到了一颗巨大的野核桃树,但很难找到野核桃,走到树荫下,又凉快有惬意,苍翠满目的景色真的让人赏心悦目。

想象一下,如果春天来的话,各种果树都开着花,沟谷里的颜色也不像夏天这样单调,会不会满眼都是繁花似锦 争奇斗艳的画面呢?

继续上山,很快就遇到了野核桃沟内最出名的,有着1000多年树龄的核桃树王,此树王树干一分为五,倒地而不死,历经风雨沧桑,依然枝干健壮,挺拔郁葱,果实累累,被人们誉为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圣洁之树,身姿婆娑的核桃树王,仿佛也在诉说着野核桃林的无尽沧桑。

坐在树王边的木椅子上休息一会儿,吃点东西喝点水,小风吹过很凉爽,木栈道上总能发现从树上掉落下来的野果子。

野核桃沟内植被茂密可以为游客遮挡烈日,沿着阶梯向上走,每到一个小平台都能看到不一样的美景,大片的野核桃树林也算是挺壮观的。

继续上山便来到了野苹果植物园,野苹果沟是野核桃沟西沟的支沟,长约两公里,因遍布野苹果树而得名。

虽然从核桃树王这条路上山,一路上都是比较陡峭的台阶,但一直被树荫遮蔽,所以也并不感觉很热,小朋友们看着满山的果树,其实也根本分不清楚各种果树的区别,有的果树看上去都好像成精的样子,看来这野生的东西总能长出奇迹呀。

虽然最近在新疆游玩,体力恢复了不少,但爬这段山路还是稍微感觉有点气喘吁吁,不过这也算是轻松很多了,只需要稍加休息就可以继续砥砺前行。

不知不觉又来到了野山杏植物园,杏子沟的奇独之处是大面积的野杏树成片生长,浩浩荡荡 绵延不绝 蔚为壮观,大约有数万株之多,而且是清一色的野山杏纯林,其中闲杂树种等几乎没有,据说这里的野杏子是现在杏子的远古祖先,杏子沟也是由此得名的。

其实咱也看不出这都是些啥树,不过有些从果子上可能大体上能分辨出来,但在木栈道上可以看到一些树上掉落下来的果子,抬眼看看树上也挂满了绿色的果子。

继续上到山顶之前,还有野山楂植物园,野荨麻植物园 小檗植物园和野蔷薇植物园。可见这些同种类的树木倒是挺扎堆的,一片一片好像不同的部落家族,当然在野核桃沟里还是野核桃树更为出众。

小朋友们不知疲倦的跑上跑下的,不时的对我说,又超过我了。炎炎夏日,走在林荫山路上,沉浸在天然氧吧之中,心情显得格外美丽,别说,这还真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

不过随着高度的攀升,越接近山顶树木越稀少,被阳光晒到感觉自己一下子就变成太阳能了。

小朋友们突然问了一句,世界这么大,为什么野核桃树,唯独只生长在新疆巩留的这条山沟里呢?

其实,新疆伊犁河谷地巩留县东南部的深山密林,是一个三面环山向西敞开的山间谷地,西伯利亚高压所带来的寒气流以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干燥气候都被挡在了山外,而向西的缺口又能让来自巴尔喀什湖和里海的暖湿气流能够流入。

向东随着海拔的增高,形成降雨,逆温层笼罩着保护区海拔1000米到1500米的山坡,使得在此海拔上下温度相差仅0.2摄氏度。这样的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草原林木生长。

野核桃沟里目前保存的野核桃树,是第三纪喜暖阔叶孑遗种与更新世时北方移民结合后的物种,可以说是现代栽培核桃的原始祖先。

在渐新世时,天山一带拥有非常茂密的植被,山坡上往往为常绿和落叶的针阔叶混交林,其中就包括野核桃树。

第三纪时,阿尔卑斯造山运动开始,气候开始转向大陆型气候。曾经被子植物极度繁盛,但除松柏类占重要地位外,其余的被子植物均趋衰退,蕨类植物也大大减少,常绿和喜暖的阔叶树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落叶阔叶林,这其中也包括野核桃树。

第三纪意思是 第三个衍生期,这是地质年代名称,是新生代最古老的一个纪,始于距今6500万年前,大约延续了6300万年。

到了第四纪时,新构造运动剧烈,气候经历数次冰期和干旱的间冰期,针阔叶逐渐消失。但伊犁河谷在第四纪遭受冰川的影响较小因而在巩留受第四纪气候变化影响小的地区,第三纪的针阔叶混交林和阔叶落叶林,便被大自然保留了下来,所以说生长在巩留野核桃沟中的野生核桃树,就是第三纪的孑遗物种中,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种质资源树种。

另外,在巩留野核桃沟中,野核桃树还有一些好像好伙伴一样的伴生乔木,包括新疆野苹果 天山桦 欧洲山杨等,从沟口海拔1250米到1500米,为野核桃纯林或野核桃 野苹果 野杏的混交林,1500米到1700米,是野核桃与天山桦 欧洲山杨的阔叶混交林,1700米以上则是欧洲山杨的纯林。

不知不觉,下午16点整,我们终于爬到了木栈道最顶端,前方的木栈道被拦住,据说山顶还有个亭子,可能现在都不让上去了,从沟口上来爬到这里,差不多正好1个半小时。

坐下来休息休息,喝点水吃点东西,从这边已经能够看清巩留县的县城了,很多很多小果子掉落在地上,不过印象中进入景区的时候,有提醒说不可以随意摘取沟里树上的各种野果子。

小朋友们休息了一会儿,开始兴奋的下山,我并不着急,在这里多享受一下美丽的时光。

在遍地戈壁荒漠的新疆,伊犁河谷尤其是野核桃沟,就显得十分的独特,静谧的山林中弥漫着大自然的气息,有如世外桃源一般惬意又纯粹,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几千万年以前。

下山的路一想就会很轻松,现在好像是在山顶横穿山谷,没想到一条小小的野核桃沟,竟然蕴藏着这么丰富的原始树种,伊犁的美景有很多,而且不少都是世界级的,巩留野核桃沟就是一个典型。

新疆野核桃是我国珍稀的重要野生植物资源,在亚洲成片分布的野核桃林,仅在巩留县野核桃沟自然保护区内。

经调查,2017年野核桃沟内的野核桃树数量约有5500余株,分布在西沟和东沟的野核桃树约占总数的66%,野核桃林整体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属于增长型群体结构。但病害的侵染,尤其是野核桃褐斑病野核桃枝枯病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树木长势。

这么多年来,野核桃林能够完好的保存下来,实属是一个奇迹,当然也离不开当地哈萨克人的功劳。

在当地生活的哈萨克族人认为野核桃树是神树,因而长期有人专门保护,这也是野核桃林能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

1961年,新疆八一农学院(现新疆农业大学)对巩留县野核桃沟进行过考察,二十世纪70年代,张新时对当地野果林进行地植物学方面的考察后,提出了特殊的地形和冬季的逆温层是当地野核桃林遗存至今的主要原因。

1976年,在现在的保护区部分地区建立了野核桃林场,从事保护和利用工作。

二十世纪80年代,专家们先后对野核桃林的生态学 生物学和土壤学等方面进行考察,此次考察按生境 生态和植物组成将野核桃林分为1个群系3个林型。

1983年,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巩留野核桃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

2018年之前,野核桃自然保护区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不过时常出现管理主体错位的情况。

直到2018年4月,巩留县林业局才开始正式管理野核桃自然保护区。

巩留野核桃沟景区就在自然保护区内,为中国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不过据说在2020年,有一则关于加强新疆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提案,之后巩留野核桃自然保护区内的旅游活动暂停,同时拆除了部分观景平台等设施。不知道刚才通往山顶观景亭的栈道,是不是因为这个而关闭的。

也许很多人都来过伊犁,但是我们今天的确看到了不一样的伊犁,下山的路少了很多的荫凉,尤其在高处几乎没有了树木,陡峭的木台阶全然暴露在烈日之下,不禁感叹 幸亏刚才是从核桃树王那边上的山,要是从这边上山,还真就跟走在烧烤炉子上一样了。很快下到半山腰,才又重新钻进了林子里。

走着走着听到路边出现了溪水的声音,听到水声感觉就会凉快一些,继续走下去就是爱情谷连心桥,刚才在沟口看到的岔路原来就是一条环线,可以从核桃树王上山从爱情谷下山,也可以从爱情谷上山从核桃树王下山,如果是下午来野核桃沟爬山的话,我觉得还是从核桃树王上山更舒服一些,毕竟那边都是树林,在树荫下爬山真的是很清爽的。

在巩留野核桃自然保护区内,野核桃主要分布在南北向的三条沟谷内,海拔1250到1550米的北部 东北部和西北部的阴坡或半阴坡之上。

保护区内野核桃可以分为两个林型,分别分布于沟底溪水两侧及坡度大且阴暗潮湿的西北坡处。此处的野核桃林为纯林,树木高且生长旺盛。

另一种则是短柄草-野苹果-野核桃林,主要分布在峡谷侧坡和坡度较小的开阔地带,占地面积较大。多为野核桃和其他果树组成的混交林,树木也相对较矮。

保护区内野核桃林无论在阳坡还是在阴坡,其种群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相比之下,生长在阳坡的野核桃树存活率高于阴坡,从爱情谷一边沿着溪谷下山,路面坡度缓和了很多,同时也能够看到一些倒在溪水边的树木。

据说在野核桃保护区内,有一颗树龄200年的野核桃树,其根系可达1.4米深,树高16米 干粗直径超过110厘米,冠幅超过20米,树冠覆盖面积超过330平方米。虽然基部有腐朽的情况,但该树长势良好,每年可产核桃超过200公斤。

加上其他核桃树,每年在这里能采摘倒野生核桃八九百公斤,据说这种野核桃皮薄肉美,营养相当丰富。

沿着小溪一路走出山谷,下午16点55,我们又回到了沟口核桃树王与爱情谷的岔口,在野核桃沟这一圈下来,心情真是舒畅,虽然来新疆每天都在玩,但感觉好长时间都没有真正意义的爬山了,尽管这山沟并不高并不大。

要不总有人说,锻炼后出过汗,会使人心情愉悦呢。

去卫生间洗把脸,然后走到候车厅去等待电瓶车,再次路过这个会喷水的大核桃。

下午17点07,电瓶车启动返回。其实,从野核桃沟到游客服务中心,除了坐电瓶车之外,还有一段徒步路线,先经过一段爱情桥,转过弯来山坡上有一个彩虹状热气球模型,接下来还有一座小水库和玉兰亭,继续走下去,路过双拱亭,又出现了一个蘑菇屋。

蘑菇屋旁边就是伊犁草原最标志性的草原石人,当然这很可能是现代人工打造的石头,不过散落在野核桃沟内,还真展现出了另一翻景象。

经过草原石人,好像还有一座网红吊桥钢琴桥,如果真要是从这边走到野核桃沟口的话,还真得需要至少1个小时的时间,眼看着电瓶车又钻进了林地,不知道这是不是后期人工繁育的野核桃林。

回来的路程电瓶车开的很快,只用了5分钟,下午17点13,就返回到了景区游客中心停车场。

走进游客中心凉快凉快,再洗把脸,瞬间浑身通透了,体力活动之后的感觉真好。

突然小朋友们说,前面还有一个欢乐谷,想过去看看,有什么好玩的。欢乐谷这边好像只有一个彩虹滑道,大太阳晒着还不玩了直接走吧。

没想到在野核桃沟景区竟然玩了快4个小时,大约下午17点36,我们离开了野核桃沟。

接下里本想去恰西塔里和木库尔德宁,但景区电话始终无人接听,还是算了吧,以后有机会再去吧。

今天时间还早,从野核桃沟景区到新源县正好差不多100公里,估计最慢两个小时也能到了,爬了一下午山,那晚上必须得吃肉啊,在新源县小朋友们又会吃到什么样的大餐呢?咱们下期继续吧。


中国独有的巩留野核桃沟,藏着千年核桃树王,自驾游新疆07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