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类型科普大全,你了解多少?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性眼病,各个年龄段都有患病可能。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
青光眼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眼。
一、原发性青光眼
根据前房前角的形态及发病缓急,又分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等:
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是由于眼内房角突然狭窄或关闭,房水不能及时排出,引起房水阻滞,眼压急剧升高而造成的。
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发病年龄30岁以上。此型发作一般都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视疲劳、用眼过度、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妇女在经期或局部、全身用药不当等均可诱发,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
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也被称为“视力的小偷”,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人,25%的患者有家族史,开角型青光眼发病隐匿,病变进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视物疲劳、眼胀、头痛,部分患者发现时已管状视野或失明,高度近视是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眼压测量和眼底检查可早期诊断。
二、继发性青光眼
继发性青光眼,它是由于某些眼病或全身疾病、药物等因素导致眼压升高的一组疾病。不同类型的继发性青光眼,病因各不相同:
1.晶状体源性的青光眼:晶体可因外伤或者自发因素脱位导致青光眼,白内障发展过程中晶体可吸水膨胀引发闭角型青光眼,成熟或过熟期的白内障,晶体皮质溢出阻塞小梁网,导致急性眼压升高;
2.葡萄膜炎、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等;
3.血管性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栓塞等引起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4.眼部外伤出血堵塞房角或者造成房角损伤,可继发眼压升高;
5.眼局部或全身使用激素会导致激素性青光眼;
6.眼部手术后少部分可继发青光眼。
患者常有眼红、眼胀痛、虹视、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表现,此外,不同类型的继发性青光眼还存在相应的眼部原发病的特征,如外伤、出血、白内障等。
三、混合型青光眼
混合型青光眼是具备一种以上因素的原发性或继发性青光眼,以及原发和继发青光眼合并存在者。病因复杂,包括炎症、外伤、药物、手术、球后肿瘤或甲亢等,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压升高、眼红、眼痛等,积极寻找原发病,可针对病因行药物、激光或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眼压。
四、先天性青光眼
先天性青光眼属于遗传性眼病,部分表现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也可能因为基因突变产生,约40%的先天性青光眼出生时就有青光眼的表现。根据发病年龄又可为婴幼儿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种视神经损伤疾病,与病理性的眼内压升高有关,最终会不可逆地致盲。患者应尽早就医、积极治疗并定期随诊,以阻止病进展、延缓视力衰退,绝大部分人可以终身保留一定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