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下周开考!2022广州一模作文最新预测来了,这样写超加分!

2022-03-10 18:09 作者:高考直通车App  | 我要投稿


广州一模下周一开考!“广州高三一模”素有“高考风向标”之称,在广东省是最权威的高考模拟考试。该场考试的试卷由广州市教科研精心打磨,不仅广州市所有高中学校都会参加并作成绩分析,而且省内不少地市也会借用试卷同步考试,影响范围颇广。

对于语文和英语这两科而言,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自然离不开作文。今年的语文和作文会考什么呢?不妨先跟着小车一起回顾一下历年的作文题目,或许能找到一些共通之处。


阅读指引

①广州一模历年语文作文题目及热门素材

②广州一模历年英语作文题目及范文

③广东各地2021-2022一模分数线


广州一模历年语文作文题目

012021年

试题:

写作素材:


  • 不忘初心、坚守

2021年恰逢中国航天事业发展65年,如果将1956年起步的中国航天的65年浓缩在一个小时,一定是一部分分秒秒都掀起高潮的史诗巨片。“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里程碑式成就,22颗北斗导航卫星,近150颗各种类型的在轨卫星,累计发射226次、成功率超过96%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及基于这些空间技术不断提升的科学探测能力和研究水平,无不显示出中国“航天大国”的称誉已是名副其实。航天事业65年,航天人始终牢记“航天梦,强国梦”这个初心,不断前进。


  • 继承创新

创新,让“嫦娥”飞上了遥远的“广寒宫”。 自2007年至今,中国航天先后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探测器,飞上了寥廓的星际,与月球为伴,完成着自己的使命。“嫦娥工程”是中国航天人的心血。中国航天科学家在技术落后、起步困难的情况下, 历经数年的不断的艰苦的探索、尝试,终于完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嫦娥二号”探测器。这凝聚着航天人们创新血汗的“嫦娥工程”赢得了世界的惊叹。如果我们固守 着现有的技术停滞不前,只是走在别人的路上,就不可能有“嫦娥工程”的飞天壮举。


  • 合作、团结

航天工程是极其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难以想象的各方高度协作与配合方能完成。据载人航天的工程办公室的不完全统计,直接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工作的研究所、基地、研究院一级的单位就有110多个,配合参与这项工程的单位则多达3000多个,涉及数十万科研工作者。没有广大科技人员的团结协作,航天器无法生产,无法运作,无法成功。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无不透着航天人团结协作的品质。


  • 精神信仰

航天梦,中国梦。中国航天白手起家、发力创新的经历,和这个国家从一穷二白到繁荣昌盛的过程相伴相随。2016年4月24日,首个“中国航天日”。航天日的设立,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这是对几代航天人不懈追求航天梦的褒奖和崇高致敬。回应伟大时代的呼唤,65年间,中国航天人自强不息、接续奋斗,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如今,一支让航天强国都艳羡不已的年轻的航天人队伍,将续写这一伟大事业的辉煌,致力于为人类探索并和平利用太空。


022020年

试题:

作文素材:

文化交流要遵循6个关键词:

  • 多样

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

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事物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自然规律。)

《礼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平等

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如果居高临下对待一种文明,不仅不能参透这种文明的奥妙,而且会与之格格不入。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冯友兰


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康有为

大殿的角石,并不高于那最低的基石。——纪伯伦

  • 包容

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中国俗话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 尊重

企图建立单一文明的一统天下,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

仁者必敬人。——《荀子》

  • 和合

亚洲各国人民要从悠久的历史文明中汲取养分,凝聚对亚洲价值的集体认同,拓展人文交流合作,夯实睦邻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把“和”、“合”的传统理念付诸彼此相处之道,把修睦合作的薪火世代传承下去。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 善鉴

我们要倡导交流互鉴,注重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美好画卷。

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032019年


试题:

作文素材:

人,一旦生在什么地方、长在什么地方,那地方的山水草木、人文地理、村闾小巷、乡俗民情,便会像盐渍刀斫一样深深地渗透在他的心窝里,镌刻在他的记忆中,使他一生一世都会与之结下浓得化不开的乡情,时时刻刻都在怀念着、向往着、追忆着,每每使心中充满温馨,使生活洋溢喜悦。

家是国的微缩,国是家的放大,我们每个人,正是“小家”和“大家”的连接点。接力国家强盛的火炬,也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浇灌祖国成长的森林,也为家庭积攒一片阴凉。建设心仪的家园,其实就是爱国;守护国家的温暖,其实就是爱家。

在先秦时代的青铜器上,每每有“鼏宅禹迹”“处禹之堵”字样,说明九州一统的观念古已有之。秦始皇统一六国,车同轨、书同文,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明与大一统国家交织互动,文明为国家提供向心力凝聚力,国家为文明赓续、文化繁盛提供支撑和荫庇,有人因此将中国称为“文明型国家”。悠悠上下五千年,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朝代如何更迭,对原乡故土的朴素情感始终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对多元一体的国家认同始终召唤着华夏儿女团结奋斗。(人民日报 宣言)


042018年

试题:

作文素材:

  • 《经典咏流传》: "歌"与"诗"的时代交响

央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掀起一股新的"文化年俗"热,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在一夜之间被亿万中国人记住并传播,很多人甚至将其当成自己的新年箴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支教老师梁俊和一群山区孩子用本真质朴的吟唱,将山区孩子的命运体验和小诗的情感意境紧紧交织在一起,道出了两者共同的精神之源。苔花平凡的坚持与芬芳、向上的斗志与梦想,和孩子们艰难的处境与纯真的梦想相互映照,横生出一种让人热泪盈眶的力量感。而四国艺术家演绎的中英文版《登鹳雀楼》更是让网友直呼"大开眼界",97岁大翻译家许渊冲作为英文版《登鹳雀楼》的翻译者也被歌声感动,他说让中华文化走出去才能让世界文化更灿烂。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创作出无数灿烂辉煌的诗篇,唐诗宋词更是古典文学的巅峰,它们已经成了中华文化的象征,融入了我们的血液。古典诗词大都有韵律节奏,既能吟诵,还可弹唱,很多经典诗词,在古代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经典咏流传》将传统诗词与流行元素结合,开辟了诗歌传承的蹊径,唤起了人们对古典诗词的不朽记忆,让观众沉浸在诗歌的无穷意蕴里,不由自主地为中华文化的精粹喝彩。

总结:从《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创意性文化节目的迅速走红让我们明白,传承与传播传统文化不能只靠老路子,而要不断与时俱进,用新的形式演绎传统文化,才能助其赢得时代的认同与传扬。


  • 《国家宝藏》: 古今对话新方式让文化自信亮起来

2017年12月,央视大型文博探索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一开播就获得无数好评,完结时在豆瓣上的评分为9.2分。为什么并不罕见的文博类节目,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宝藏》用了全新的方式,来讲述那些历久弥新的"老故事"。

不同于以往的文博类节目,《国家宝藏》邀请了王凯、雷佳音等27位当红明星作为"国宝守护人",以"小剧场"的方式演绎文物的前世今生,而九大博物馆馆长坐镇对文物进行讲解点评,让节目更具话题性和专业性。

在第一期节目中,王凯饰演乾隆一角,演绎了清代集中国瓷器之大成的各种釉彩大瓶背后的故事。在剧中,王羲之、黄公望以及雍正皇帝来到乾隆皇帝的梦中,他们用不同方式"吐槽"了乾隆皇帝的"农家乐"审美,但是,乾隆皇帝的一句"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完美地回应了世人对该瓷瓶的质疑。正是这种鲜活、接地气的呈现方式,拉近了文物与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使得观众更乐于去了解文物本身以及文物背后的故事。

《国家宝藏》在呈现与表达方式上的成功,对文化遗产的推广和传播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传统文化遗产,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都拥有辉煌的历史,但过去的发展模式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想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立足,在公众中间形成广泛的影响力,唯有创新这一种方式可取。

总结:听上去,创新与传统似乎是一对反义词,但文化遗产的传承离不开创新,"老故事"的讲述需要探索新的模式,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散发出更多活力。


052017年

试题


作文素材:

  • 创新要转换思维方式

摩根是美国的大富豪,在他年轻时携妻子闯美国之际,还是一个穷光蛋。为了生计,他开了一家杂货铺卖鸡蛋。摩根卖鸡蛋时发现顾客常常抱怨他卖的鸡蛋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总结之后,他让妻子来卖鸡蛋,结果顾客不嫌鸡蛋小了,原因是摩根的手又粗又大,同是一个鸡蛋,放在一个女人的纤手里和放在一个男人粗壮的手上,在购买者的视觉上,鸡蛋就不是同一个鸡蛋了。把鸡蛋放在纤细女人手上卖,“粗”与“细”一更换,便顾客盈门,财源滚滚了。


  • 思路创新才能生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建筑业大发展,砖瓦工的价码看涨,许多报刊刊登“招聘砖瓦工”的广告,这对失业者是天赐良机。

一贫如洗的迈克为了生计,由明尼波利来到芝加哥。他看到广告后,真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先去学砖瓦工,否则就不会为找工作东奔西跑了。

有朋友拉他去滥竽充数,混在砖瓦工中当当下手,虽然报酬差点,但总比失业要强点。

迈克没有这样想,他冷静下来后,一个独特的主意冒了出来:“既然到处都招收砖瓦工,那砖瓦工从何而来?我为什么不办个培训班,向建筑主提供技工呢?”

想到这里,迈克不禁哑然失笑。他自己根本不懂砖瓦技术,怎么培训别人呢?不过,迈克毕竟不是墨守成规的人,他通过朋友,打听到一位技术娴熟且带过不少徒弟的瓦工师傅,并说服他同自己一起开办培训班。

不久,“迈克瓦工速成培训中心”挂牌,许多想当砖瓦工而又不够格的工人蜂拥而至,他们愿出高价接受技术培训。后来,迈克又与建筑业联手,使他的“中心”不仅有培训的功能,而且还能帮参加培训者安排就业。

不懂砖瓦技术的迈克却在砖瓦业中大赚其财。

任何人都不可能样样都行,从而有可能在多变的人生中遭遇阻力。变通思维,曲径通幽,不懂砖瓦技术的人能在砖瓦业中大赚其钱,正是受益于创造性思维的能量。

广州一模历年英语作文题目

012021年

题目:

范文:

022020年

题目:


范文:

032019年

题目


范文:

042018年

题目:

范文:略。


052017年

题目:

范文:



广州一模历史悠久,质量和口碑俱佳,是考生“预演”高考的重要一环,它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同学们记得锁定小车,随时关注广州一模的相关动态。

广东各地21-22年一模分数线

前段时间,关注度非常大的深圳一模分数线刚刚公布!不知道你是否上线了呢?同时广东各地市一模近两年的分数线小车都给同学们整理出来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在考前一起做个参考

从表中得知,今年各地一模分数线有高有低。整体上,历史组分数线都比物理组分数线高,今年特控线和本科线,除深圳一模外,其他一模均比去年高。每一场考试都不一样,分数线的划线影响的因素也很多,如试题难度、考生水平、考试节点等。但分数线的提高,还是值得同学们警惕的,只有夯实基础,按节奏稳步前进并且坚持到最后,才能在高考的战场上取得胜利。



下周开考!2022广州一模作文最新预测来了,这样写超加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