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富坚义博《Hunter X Hunter》「嵌合蚁篇」的一点学习笔记
早上看到 Lemon 夹子在朋友圈赞叹《全职猎人》的蚂蚁篇有多厉害,想起我 2022 年初写过一大段分析,发给了她,自己也顺着重读了一遍,又从富坚义博那里学到了很多——昨天我还在跟一个即将出道的中之人分享:讲故事要一波三折,营造矛盾——富坚义博是这方面的大师。顺便把这个笔记合并一下发到 B 站一份。感觉这是我最近两年写的最有雄心的文字了。 【上篇】 注:因为是纯笔记,就不认真讲究文字、段落之间的关系了,想到哪儿写哪儿。 缘由 无需刻意辩论,富坚义博的《Hunter X Hunter》(全职猎人)是少年漫史上顶尖作品之一。 早在《幽游白书》时代,尚年轻的富坚义博就已跻身日本最成功漫画家之列。但正如外界广为流传的:从「仙水篇」开始,他已身心俱疲,随后他以一种极其任性的方式,快速完结了《幽游白书》。之后经历了《Level E》这部脑洞试验式的短篇集,他又从 1998 年开始《Hunter X Hunter》这部长篇。 「嵌合蚁篇」作为《Hunter X Hunter》九大章节中的第七章,地位特殊: • 它是最长的一章(186 - 318 话,共 133 话) • 这段故事非常精彩,在整个少年漫历史上也堪称杰作 • 在嵌合蚁篇连载期间,富坚义博从稳定连载变成了每次更新十话就休刊 • 因为黑暗大陆篇连载未完,会长选举篇更像一个过度段落,嵌合蚁篇是迄今为止富坚义博完整创作的最后一个大段落 • 如果对富坚义博的长篇创作生涯做一个更宏观的总结,从《幽游白书》到《HxH》他一共创作的大段落只有五个半:暗黑武术大会篇、仙水篇、友克鑫市篇、贪婪之岛篇、嵌合蚁篇、暗黑大陆篇——如果暗黑大陆篇无法如预期完成,嵌合蚁篇就将成为今年已经 56 岁的富坚义博的创作巅峰 当然,之所以对嵌合蚁篇写笔记,对我个人而言,只是想解开富坚义博的一个天问:除了不停战胜强敌,少年漫到底有没有其他的创作方法? 为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对读者,只有新的故事和讲述方式,才能避免审美疲劳。对创作者,特别是对富坚义博这样早在 1990 年代就财富自由的创作者,它则是继续创作下去的理由。 甚至,我一直有一个观点:从「友克鑫市篇」开始,富坚义博就在为其他漫画家们探索新路径,并乐此不疲。 Jump 系的常规武器 没有人的创作是从钻木取火开始的。今天所有创作者都是在前人摸索过的创作工具、创作方法之上前进。 《少年 Jump》作为日本最成功的少年漫杂志,不可否认它有一套非常强大的创作方法体系。 试着将它拆解一下——这个拆解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Tier 0 创作方法:友谊、努力、胜利 当然我很清楚从鸟岛和彦开始,一直有内部人士说「友谊、努力、胜利」这三个关键词并非 Jump 系的内部口号。但其实仔细看这三个词,也需承认,它们是 Jump 少年漫最底层的创作逻辑: • 友谊:角色人设、角色故事;多角色、多角色之间的关系 • 努力:英雄之旅式的故事主线、角色(也就是读者)的目标、成长感 • 胜利:战斗、高潮 如果用荒木飞吕彦的总结,漫画的四大基本元素是「角色、剧情、世界观、主题」,那它们几乎是可以被「友谊、努力、胜利」囊括的。 早在《少年 Jump》做市场调研最终总结出这三个关键词之前,它创刊时的两大台柱,《男儿当大将》是非常典型在这三个词的好球区的作品,《破廉耻学园》似乎不是,但小学生与学校老师的无节操对抗,竟然也完全契合这三个词,当然说《破廉耻学园》是 T1 创作方法的代言人更不为过。 Tier 1 创作方法:搞笑、色气、文学技巧、电影技巧、少女漫画技巧 这四点在我看来是在 T0 创作方法之外,最容易被漫画家用到的创作方法。只是永井豪过于才华横溢,在《破廉耻学园》里展示了搞笑和色气不仅可以作为佐料,甚至可以成为一部作品的脊柱——以我个人的阅读经验,无论人们回忆起《破廉耻学园》怎么说起它带坏小学生、最早开始画掀女生裙子,它骨子里其实是 1960 年代全球学运、反文化运动的传火者。搞笑/色气和学运精神/反文化运动,就像硬币的两面,谁正谁反,只看读者是谁。 文学技巧和电影技巧指倒叙、插叙、多线剧情展开、蒙太奇、抒情、氛围营造等。 少女漫画技巧主要是角色和情感表达的一些语法,虽然 Jump 系大多数直男作者并不精通此道,但富坚义博恰好是个中高手。而鬼灭之刃的大获成功证明了这些技巧有多大潜力。 Tier 2 创作方法:必杀技、武道会 这是《少年 Jump》在 1980 年代崛起的两大前奏。按照 Jump 历史年表,以及车田正美的自传漫画《青色时期》,「必杀技」应该是车田正美在《拳王创世纪》(1977-1981)中期率先使用并大获成功的。武道会的集大成者当然是《龙珠》,但同样是车田正美在《拳王创世纪》,还有比《龙珠》稍早的《筋肉人》(1979-1987),初步验证了这种剧情展开方式是极其有效的。 Tier 3 创作方法:世界观 + 热血战斗 + 对反派的塑造 公论 1980 年代《少年 Jump》称霸漫画业源于《北斗神拳》(1983-1988),在此之后,Jump 一改以前以搞笑短篇、单元剧为主的作品结构,开启了一个几乎所有主要作品都要找到一个吸引人的世界观,以及安排持续不断战斗,并让主角们反复陷入绝境,反复自我超越的大时代。 《龙珠》就像活化石一样记录了 Jump 多种创作方法是如何被传播、杂糅的:它最初的两卷主打搞笑和一点点色气,但随后加入了武道会与必杀技,在短笛篇开始世界观和热血战斗的色彩越来越弄重,龙珠也越来越成功。 Tier 4 创作方法:极富动感的画面、电影式分镜 看一看 1990 年代之后的 Jump 系作品,比对一下车田正美、原哲夫时代的战斗画面,不难感受到即使天赋普通的漫画家们也跟以前画的完全不同了。对于分镜的灵活使用,以及既不增加阅读成本又能强化表现力的构图方式,是少年漫好看的重要武器,这需要归功于鸟山明、北条司、井上雄彦等不世出的天才们。 Tier 5 创作方法:超能力 + 超能力智斗 + 超能力心理战 事实上,只是 T0 到 T4 的创作方法混用,世界观的排列组合,已经足以反复推出新作——时至 2022 年,Jump 上的一些作品还主要在用 T0 到 T4 的创作方法,比如《鬼灭之刃》《坂本Days》,当然这并不是说它们不好看。 但稍有经验的创作者很容易遇到一个天花板:战斗力虽然可以无限通胀,但如果每次都是主角一发狠就打死坏人,战斗很难花样翻新。《北斗神拳》《龙珠》都遇到了这个问题,甚至《城市猎人》《灌篮高手》这种写实题材作品也会遇到这个问题。没想到,一个本不起眼的二线作品另辟蹊径,当然就是今天人们都很熟悉的荒木飞吕彦和《JoJo 的奇妙冒险》的第三部。 关于 T5 其实并不用太多解释,因为 1995 年之后的大多数热血少年漫几乎都有 JoJo 的血脉。我甚至想发表暴论说:因为荒木引入了 T5 创作方法,才有了后面 Jump 一系列十几二十年的大长篇,因为只要漫画家敢想敢设计,同一部漫画的战斗丰富度可以千变万化。而像《鬼灭之刃》这样并不希望纠结于战斗本身的智斗、心理战,更像《圣斗士》时代一样战斗,它确乎又回归了更短的连载周期。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还需要 T6 吗? 我相信这是富坚义博最想回答的问题。 其实他本人应该算是最早使用 T5 创作方法的 Jump 系漫画家,《幽游白书》的暗黑武术大会篇,还是非常传统的主角不停练级、坏人越来越屌的热血战斗,随后马不停蹄展开的仙水篇就有了各种智斗与心理战。如果他想的话,总连载不足四年的《幽游白书》拉长成一部十年甚至十五年的大长篇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富坚义博还是以跟 Jump 编辑部不欢而散的方式,顶着巨大压力完结了《幽游白书》。 为什么呢?除了个人身体原因,我相信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诚然富坚义博或其他漫画家可以反复画不同的战斗,但它依然是一种重复,只是一种非常精彩的重复。 对于完美主义,同时缺乏耐心的富坚义博肯定一直在想:到底能不能不重复? 【下篇】 正常少年漫的套路: 嵌合蚁出现 — 小冈奇犽因为某个原因需要去消灭嵌合蚁 — 嵌合蚁有很多军团长,需要组一支战队一个个灭掉 — 如果需要的话中间可以加一段练级 — 小冈 vs 蚁王 想把这个变成好故事,就需要对嵌合蚁军团长们的能力做有趣的设计,再加一些讨读者喜欢的队友(甚至为他们设计好可歌可泣的牺牲),以及尽可能加一点叙事上的转折和意外。如果做到这些,就是往圣斗士、死神等王道作品的道路上前进了。 但富坚义博把故事讲成什么样了呢? 我先只基于大的结点,简述下嵌合蚁篇的故事线: 冈和奇犽遇到凯特,和他一起调查嵌合蚁(185话)— 调查中凯特和冈被刚刚学会念的蚁王直属护卫彼多(猫女)发现,凯特被断臂,冈被奇犽打晕后带走(198话) — 会长亲自出动,冈和奇犽被推到了跟莫老五等人协助作战的故事支线上 — 在冈们接近蚁王期间,蚁王因为下棋遇到了小麦(244话),并在跟小麦的相处中开始产生微妙的变化 — 最终挑战蚁王时,冈只和蚁王远远的看到了彼此一眼(270话) — 会长败给了蚁王,但对蚁王使用了穷人的蔷薇(297话)— 冈回归到与彼多博弈要求她修复凯特的故事线上,并最终以在瞬间成年化结束(306话) — 被炸的蚁王一度失忆,最终以放下野心、找到小麦并死在她怀中结束这一篇章(317话) 按照这个极简版的总结,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是:富坚义博放弃(或者说剥夺?)了冈的主角地位,他更像这段故事的一个主要参与者,甚至他的参与是非常微不足道的——冈在这段故事里只是希望救活凯特,这是个非常私人的目标。 但更关键的是,富坚义博在这 133 话中使用了非常多的其他漫画家不太常用的方法,让整个故事像蚂蚁穴一样极尽复杂与转折。我没有细数,但我整理了一遍每话的内容后,粗估嵌合蚁篇的大小转折与变化至少有一百个以上,细节更是不计其数。 为什么要堆积变化与转折?这其实是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但还是说一下:因为趣味都在变化与转折里。这世界上大多数故事只有几个经典内核,让故事之间形成差异的,是每个故事拥有不同的变化、转折,以及讲述方式。不然的话,当所有少年漫都被收缩成「小冈一拳打败了大坏人蚁王」,那这个行业就不用存在了。而在最高等级的作者的比拼中,通常决定一个作者高下的不是他的主题、世界观设定、故事主线、角色塑造(虽然这些也很重要,而且可能一力降十会),而是他「构建预期-超越预期」的质量和密度。 在富坚义博和岸本齐史的对谈中,他讲过自己的某个方法论:在提示了「A或B」的选项之后,在结局处做出了读者没想到的第三个选择,以此创造惊喜。岸本齐史将此称为为「三择法」。而在《村田雄介的漫画教室R》里,富坚义博又讲述了此方法来自于他喜欢的漫才。 但如果细读嵌合蚁篇,你会发现他的工具绝不至于此,他简直有一个百宝箱。 我来列举一下我能看到的他的叙事工具: 第一个大方法:多元论 什么是多元论? 如果一部作品只由主角一个人的动机推动,它就是一元的。 如果作品同时存在主角和对手两个人的目的,甚至它们不是针锋相对的(经典针锋相对:坏人要统治世界,好人要打败坏人),那它就是二元的。 如果一部作品中许多角色有许多目的,他们只是因为某些原因交错在一起,并相互影响,那这个故事就是多元的。 嵌合蚁篇是典型的多元论的故事:冈和奇犽、蚁王、蚁王的三个直属护卫,甚至那些似乎隶属于蚁王的军团长们(狮子、狼、豹子等等)都有着自己的动机。富坚义博可以通过改变其中任何一个人,改变整个故事的走向。 在多元论这个大方法之下,还有几个中档方法: • 情感与理性的共存,让两者都有可能推进剧情发展或改变故事走向。嵌合蚁篇有许多关于该做什么的讨论与决策,大多是理性的,但也有一些冲动的、感性的甚至扭转局面的,比如奇犽、拿酷戮甚至尤匹的某些决定 • 连锁反应:当事件 A 发生时,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可能带来一系列新变化。最典型的是蚁王自断一臂和奇犽爷爷放龙之雨这两件事分别带来了一系列余波 • 不同性格的人做出不同选择:虽然现在大多数作品都会塑造不同性格的角色,但他们做的大多数选择是单一立场的——为主线服务——但如果这些人真的因为自己的性格做出对应的选择呢?嵌合蚁篇的尤匹、普夫、诺布、章鱼、狼都做出过专属于自己的决策 • 某个角色动机的变化:蚁王作为整个故事最重要的角色,经历了二周目的变化(统治世界->因小麦而思考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性;失忆->找到自己内心最重要的东西) • 自我怀疑:有些时候某个性格的人不仅可以做出符合他性格的决定,他还可以因为自我怀疑而带来变量。特别是在与下一个大方法结合时,非常真实合理 第二个大方法:信息不对称 大多数漫画是不在意敌我双方对信息的知晓程度的,毕竟给年轻读者看的作品,直白一点最好。因此大多数作品或者双方已然了解一切,或者快速看懂自己不了解的局面(JoJo多少次战斗是在一两个回合中解码对方能力的?),甚至经常有天降解说员解释一切。 但这个世界总是信息不对称的,而且它带来了新的创作可能性。 • 心理战与博弈:体现在嵌合蚁篇,就是戒心。嵌合蚁篇有非常多多疑的角色,他们会因为某个信号而思考,也会为了控制信息的流出而保密 • 某一方可以像侦探小说一样解码对方的的状况:对于彼多为什么一度撤除了警戒用的圆,对于诺布入侵蚁王皇宫为什么只走到某个位置就不再前进,不知情的另一方都做了非常多的猜测,并试图找到对自己有利的信息线索,当然也经常猜错 • 基于手上的牌边打边猜对方想要什么:跟上一条不同之处在于,当你不是凭空补全信息,而是跟对手坐在一张桌子上打牌,你是可以做试探并验证猜想的。比如当奇犽他们获得小麦这个意外的成员,他们试探了普夫 • 敌我界线的模糊:嵌合蚁篇里很早就埋下一个伏笔,即蚂蚁们有前世的记忆,于是有些人加入了小冈一方。当然这种加入并非被感化,而是让很多人在某个阶段可能亦敌亦友,角色和读者要同步了解对方的真实立场。甚至己方也有可能有不可信任的角色,比如庞姆被改造后,奇犽与她进行了博弈。当然,真正改变蚁王的不是冈和会长,而是人类小麦,也是敌我模糊的产物 除了上述两个大方法,富坚义博还用到了一些也很重要但不便归类的叙事方法: • 意外转折:有意在某些剧情结点下猛药,创造剧烈转折,也给读者留下强烈冲击。比如凯特被杀、小冈的突然长大,以及穷人的蔷薇让复活的蚁王活不过几个小时... • 计划(目标)变更:就像我们生活中大多数重大决策,在无法掌握全部信息时,因为目标本身的变化,主角们也需要做出应变。嵌合蚁篇中,冈和奇犽本来要去NGL,后来因为蚁王移师东果陀,他们重新设计了兵分三路扰乱东果陀选人计划的作战方针,而彼多在意识到冈们在扰乱她时,她以伪装政变的方式打乱了冈们的节奏,却也加速了冈们围攻皇宫。其实从友克鑫篇开始,他就非常喜欢反复改变角色的目标,虽然主线没变,但读者的预期总被调整 • 埋伏笔或误导读者:我粗数了下,嵌合蚁篇的重要伏笔有十几个,有的在一话之后就兑现了,有的则延绵许久甚至最终不知道是忘了伏线收回还是只是为了误导读者:比如奇犽一直在纠结自己可能离开小冈,以及宰伊洛这个人... 当然副会长对会长之位的觊觎,也是在这段故事中就开始点出的。 • 现实主义:少年漫是很少加入成年世界的逻辑的,但嵌合蚁篇有好几处,比如收买东果陀军官、偷运女性进入皇宫(还专门画了庞姆跟毕则夫睡觉这个没必要的闲笔——少年漫历史上有男主角约会过的女性要遭这个罪的吗?)此外富坚义博还进行过两个人性拷问:是否应该为了几十亿人而牺牲500万人?人与蚂蚁有区别吗? • 特殊成长线:角色的成长绝不只是战斗力提高,但还有别的选择吗?富坚义博用蚁王下棋构建了一个少年漫历史上罕见的角色弧光,甚至为此发明了军仪棋这个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游戏(虽然有藏拙之意,但不失为一个绝佳选择) • 隐藏不写的支线:不写什么也是一种表达。比如嵌合蚁里的除念师希娜,富坚义博对她的不抛弃不放弃真是令人好奇... 写了这么多,想说三点收尾。 第一,如果只是上述表达技巧,其实读起来是很累的,所以即使是富坚义博,也会时不时穿插一段战斗,调剂节奏。所以嵌合蚁篇经常有信息量巨大的几话之后就是爽快、简洁的战斗。比如幻影旅团的出现除了帮忙收掉一脉支线,并没有其他叙事上的功用,但对于少年漫读者来说那是好看的段落。 第二,信息量越复杂,阅读门槛越高,读者就会减少。怎么办?富坚义博的平衡方法是:不管中间信息有多复杂,关键结论总是简单的。友克鑫篇、贪婪之岛篇、嵌合蚁篇、会长选举篇,都属于过程复杂,结局清晰,这样即使读者中间看得云里雾里,最后依然获得快感。 第三,虽然试图列举富坚义博的方法论,但我相信支撑他创作的,是他的旺盛的好奇心。很多创作者会在某个地方敷衍而过,但富坚义博会在许多支线上想尽可能多的可能性,甚至把支线扩为主线:友克鑫篇在很多作者那里是不必要的,冈本来可以快速获得 Joy Station 游戏机进入贪婪之岛,但富坚义博对拍卖会这个可能性的挖掘,让一段复杂的故事拔地而起。同样,真的需要构思每个角色的动机和发展吗?当然不用,只是好奇把他带到了那里,才会让一段故事有如此多的可能性。毕竟,像卡夫卡说的,人类的全部弊病就是两点:缺乏耐心与漫不经心。而这两点对于创作者来说,是格外需要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