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加茂教授的人类经济学讲义】苦劳随想

2022-08-16 13:36 作者:苦劳骑士  | 我要投稿

最近的加茂教授的人类经济学讲义,终于是讲到了针对年轻人群体、主要就是刚刚成年、离开家庭独立生活的大学生群体的诈骗活动。


不用膝盖头想也知道,两个字,“传销”。


啊,因为是针对年轻人的,那当然是要加上一个网上冲浪,所以是四个字,“网络传销”。


不过实际上,因为国情不一样,法律规定也不一样,在日本那头,网络传销却未必就是违法犯罪活动......虽然对我国而言肯定是件很荒谬的事情......当然,首先这些混球也不会直接说“我们搞传销”,这一点不管是我国还是外国可都是一样的,正可谓诈骗无国界。

在日本那头,或者更严谨一点,在本作的这故事中,这种网络传销被美名其曰“网络商贸”,而这种行为合法与不合法只需要一点点的小操作,便能安全翻身——首先,骗子们在劝诱别人入会时(传销当然就是要骗人花钱加入),关于合同方面不能故意隐瞒重要事项或者撒谎,然后,在被骗者想要脱离的时候,骗子们不得进行恫吓威胁,之后,拉人骗人的时候必须是在公众场合,不能私下劝诱。


因为作中只提到这三点,虽然很难以置信......但是只要把握好以上三点的尺度,在日本就算是传销也是合法的商业活动了。


那要说传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个恐怕已经无需赘言。至于传销能不能挣钱......这种金字塔式的骗局收益的永远是上层那么一点点人,而受害受损的永远是底下的绝大部分人,正因如此,不管再怎么修饰,再怎么美化,传销就是一种害人的东西。


话题还是转回作中。作中主要是以一个刚成年、刚离家、举目那当然无亲、又没有结识到朋友、因为新冠只能天天在大学里头打转打发时间的内向青年作为焦点。


挣不挣钱当然是一个大问题,可是比起这个大问题,还有一个迫切的虽然小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寂寞。


对,日本那边的传销,当然也做得非常彻底,不急着谈钱,先从谈心、谈感情开始。


哎哟,一个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可爱女大学生忽然来和自己搭讪了......


稍微一点美人计,然后就拉着这可怜的内向青年加入自己大学的社团——不用说,这社团就是专门为宰这些大学生而设的,然后便是氛围压迫,“大家都在这样做”、“朋友之间互助互利嘛”等等等等,以社交包围的方式击溃了内向青年的心防。


结果是什么?花钱入会,花钱购买化妆品,然后......一件都卖不出去,更别说发展下家,可是为了面子,为了“那可爱的女大学生”,为了能跟上“朋友”之间的对话,当然也有一点点暴富的期盼......就像滚雪球一样,名副其实从天而降的沉重经济负担就此压在了青年的背上。


可是,青年能因为吃到苦头,及时止损而脱身吗?


不能。这当中涉及到一种心理,“我都投入了这么大这么多,怎么能说退就退”,可同时,另外一方面,作中这一传销并不仅仅止步于一种“来钱快”的“正当商业活动”,它还要开发一种内涵,来给被骗者们洗脑,“我们的生意,是为了快乐”,“是为了只和自己喜欢的人连接在一起的美好商业活动”,“我们最讲究的,是彼此的信赖”。

大概会有看客觉得奇怪,这种压根不值钱的论调没用吧?

不,对于正值多愁善感年纪的年轻人,这一类三观的侵袭,其实反而要更为重要和关键。


骗子们通过这种子虚乌有的老生常谈,将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法律上,甚至是在一般意义上也正当化起来,换言之,就是“我们这是一种正确的活动”。那对于心灵空虚、渴求友情、爱情、以及轻轻松松就有所成就的年轻人来说,这一套理论就是彻底扣住他们手足的镣铐。


当然,作中有无敌超人加茂教授,他总是能找到办法拯救这些可怜的被骗者。而这当中,尤为需要重视的一点,便是如何解开被骗者们的“洗脑”。


同时,原本也是“被骗者”,却一路打拼从“被骗者”摇身一变成了“臭骗子”、肆无忌惮汲取着利益的同样是大学生的年轻人们,又该如何应付他们......


老实说,作中的处理过于理想化,但是,这不是漫画的重点,重点在于,对于年轻人群体,心灵的空虚,其实比利益诱惑要更为值得重视。


加强精神建设,是一项重大而且不能放缓的关键工作。


【加茂教授的人类经济学讲义】苦劳随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