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期的有趣传说(帝王谋臣之1)
远古时期的有趣传说Interesting legends from ancient times(帝王谋臣之1) 我国的远古时代,即通常所说的原始社会。如果从最早的祖先元谋猿人算起,到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王朝建立止,大约有170多万年之久了。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我们的祖先披荆斩棘、前仆后继地进行着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伟大斗争,不断创造出古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由于当时没有文字记载,所以只能留在世世代代的传说中。从这些丰富而神奇的传说中,可以窥见远古时代我们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同时,了解原始社会发生、发展、繁荣及其消亡的趋势。
盘古开天辟地、创业英雄辈出 自从我们的祖先刚从猿类脱胎出来,人类社会就诞生了。他们所处的是一个神秘而又多灾多难的世界: 茫茫林海,满目荆棘,毒蛇猛兽出没其间。时有洪水滔天,人为鱼鳖;时有烈日炎炎,赤地千里,还有无情的风暴,肆虐的地震等等。在这样恶劣的环境和自然灾害面前,我们的祖先虽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但他们不等待,不叹息,而且勇敢地创造工具同大自然进行搏斗。 最早战天斗地的英雄是盘古氏。相传那时天地还没分开,宇宙就象混沌一团的大鸡蛋。盘古就孕育、生活在这个大鸡蛋之中。不知过了多久,他睁眼一看,见周围一团漆黑。于是,他不知从哪儿抓来一把大斧,用力一挥,只听山崩地裂似的一声巨响,大鸡蛋破裂,其中轻而清的东西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下沉变成了地。这是三国时徐整在《三五历记》中创造的一个故事,它虽带有强烈的虚幻色彩或仅是一种幻想,然而盘古勇于开拓,征服环境的精神,正是人类的本色。 《三海经》中“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的故事,又动形象地说明了我们的祖先有填平大海、探索太阳奥秘的雄心壮志。
海水淹死了女娲,但她死不瞑目,而变成一只名叫精卫”的鸟。这只鸟常年不断地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块去填塞东海,要把它填平,解除洪水对人类的威胁。这种坚韧的斗志,博大的胸怀,正是我们的祖先战胜洪水,消除灾难,造福后代伟大理想的体现。
夸父和太阳赛跑,竟赶上并闯入烈日之中,他口渴难忍,从太阳中出来,一气喝干黄、渭两河之水尚且不够,又去喝北方大湖之水,可惜他没赶到地方就半途渴死。死时丢下的手杖竟化成一大片桃林。夸父追日,显示了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的伟大力量以及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决心。 《淮南子》中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给人们另一种启发。据说,支撑天的四根柱子倾斜了,大地崩裂塌陷,天也塌压下来。地上的大火无法熄灭,洪水泛滥无法制止,凶猛的野兽到处吞食善良的人民,凶残的猛禽也抓食老人和儿童,这可能是大地震之后的恐怖情景。在这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女娲勇敢地炼就五色彩石,迅速补好崩塌的苍天,杀死兴妖作怪的飞禽走兽,树起四根擎天大柱,扑灭大火,制服洪水,人民又恢复了安乐生活。从这个故事中,人们既可了解远古人民战胜天灾改造社会的大无畏斗争精神,又可了解人类消除天灾横祸的伟大力量和聪明的智慧。 大禹治水的传说更是家喻户晓,它反映了我们祖先改造自然的艰辛和取得的伟大成果。 传说尧当部落联盟长时,洪水泛滥,冲毁了住房,淹没了庄田。尧决心治水为民消灾除难,他任命禹的父亲鲧领导治水。鲧用筑堤堵漏之法治水,可是由于洪水太猛,堤坝刚筑好就被冲垮,辛辛苦苦干了九年也没制服洪水。 舜继位后,经民主推选让鲧之子禹领导治水。禹接受了父亲失败的教训,又征求有经验老人的意见,认为除筑堤防水外,更重要的是疏通河床,开凿渠道,让洪水流向河海。于是禹跋山涉水,考察山川形势,弄清水源流向,有计划地疏河凿渠。当时工具十分简陋,疏通河床,开凿渠道,并非轻而易举之事,人们要付出巨大的劳动。在治水活动中,禹身先士卒,艰苦备尝。从西至东,又从北到南,前后奔波十三年,行程数十万里计,其中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终将洪水驯服,使它乖乖地流归大河,然后注入海洋。人们敬佩禹,尊他为大禹。这个故事表明,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人类又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了一大步。 人类史上第一次发明 我们的祖先最初过着群居的生活,由于支配自然的能力很低,所以维持生计的手段只能是采集和狩猎,从自然里获取现成的生活资料。“茹毛饮血”,生食植物果实,冬穴夏巢,穿兽皮树叶,生活资料极其匮乏,还经常受到饥寒和猛兽的袭击,天灾、瘟疫也会随时夺去他们的生命。然而人们并没停止斗争,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使之不断地增强战胜自然的能力。 燧人氏发明了钻燧取火。火,在五、六十万年前,北京人时代就懂得了使用和保存,到距今约三、四万年前山顶洞人时,有燧人氏在偶尔以木钻腐朽的木头时起火,这一取火技术遂被传播。传说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正是这一历史阶段人工取火的反映。 从用火到学会造火,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火为人类带来光明,使人们摆脱了黑夜的恐怖和猛兽的袭击,它成为人类自卫和进攻的武器。同时,火为人类带来温暖,也从而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进人了烧烤食物的新世纪。熟食,可减轻咀嚼负担,缩短消化过程,促进人体的进步和大脑的发达,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远古世界,人少而禽兽众,为防野兽侵害,有巢氏教人构木为巢。白天采集橡栗,夜晚栖宿树上。之后又发明穴居,进而学会建筑房屋。这样,不仅避免了野兽之害,还可能抵御风寒。有巢氏受到人们的敬仰,他是汉族人民想象中的始祖。距今七、八千年的时候,神农氏又发明了原始的农业,这为人类的生活来源及定居生活创造了条件。 那时,人口多了起来,狩猎经济已不十分可靠,经常为猎取不到禽兽而挨饿。于是分工采集的妇女们,在长期采集野生植物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反复试种,终于发明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部落领袖神农氏创制了耒耜等翻土农具,这才有了原始的农业。有了农业,原始的制陶和纺织业也相应而生。半坡人植粟,河姆渡人种稻,就是原始农业发生的实例。到奴隶社会,农业是主要的生产部门;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男耕女织”,一直是国计民生的基础。可见,原始农业的发明影响深远,恩及百代。 相传伏羲氏是个大发明家,他不仅“作八卦”创造了最早的文字,而且“作结绳而为网罟”(gǔ古),能织网捕鱼。还教人们驯养牲畜,以充作食用,故又号庖牺氏。传说他和女娲氏兄妹族外相婚,始创嫁娶制度,开始由血缘群婚向氏族过渡。 至黄帝部落联盟时期,远古的文明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黄帝,轩辕氏,姬姓,为一部落联盟的首领。他的时代“修德振兵”,势力强盛,人类已发明文字、养蚕织锦、百草治病,以及建造宫室、舟车、弓箭、乐器、凿井、造酒等先进事物。仓颉“因鸟迹而制字”;黄帝正妻嫘祖发明养蚕缫丝,制成五色衣裳。这些发明,都显示了我们祖先高度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后世称赞黄帝“能成百物”,赋予帝王之形象。 女娲氏、神农氏、伏羲氏,为人类的发展、进步立下不朽功勋,被后世尊为心目中的“三皇”。从黄帝始,继有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位部联联盟的首领,也为人类造福巨大,被后世尊为“五帝”(一说三皇为燧人、伏羲、神农)。 化公为私、历史飞跃前进 原始社会是“天下为公”的时代,《礼记、礼运》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没有阴谋诡计,没有盗窃乱贼,大门从不关闭,这是个大同世界。另据《抱朴子》记载:“远古世界,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干活,日落休息。人们不竞不营,没有祸乱,故干戈不用,城池不设”。“天下一家,而无私耕积织,共寒其寒,共饥其饥”。这些美好的传说,把远古社会描绘成人间的乐园,社会发展低下的种种艰难全无踪影。 虽然,这些作者是赞美“天下为公”而谴责 “天下为私”的,但是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他们不懂也不可能懂得社会的发展规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私有制代替公有制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飞跃。 大约在五千年前,这个飞跃终于发生了: 第一是战争代替了和平。黄帝以前是没有战争的记载的,而后战争这个恶魔就出世了。 先是黄帝与炎帝第一次结成军事联盟。 炎帝是姜姓部落首领,号烈山氏,传说他最早发明农业,故又称神农氏,原居姜水流域(今陕西岐山东),后迁太行山东。常与南方迁徙到这里的九黎族首领蚩尤发生冲突。《史记》记载:“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不是对手,退居涿鹿(今属河北),并向黄帝部落求援。 炎黄两部联合后与蚩尤在涿鹿打仗,蚩尤神通广大,能呼风唤雨。黄帝神通更大,发明指南车不使迷乱方向。最后终于击败九黎,擒杀蚩尤。九黎族一部分为炎黄部所俘,成为下属成员,一直到西周时还有“黎民”之称。 之后,黄帝与炎帝发生矛盾,两部落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大战三次,结果炎帝败北,被迫与黄帝合并为一。炎帝与黄帝在黄河流域融合、繁衍,构成以后华夏族的主干。至春秋时,随着民族的大融合,“黄帝”逐渐成为华夏族的祖先,所谓炎黄子孙即由此来。 黄帝之后的尧、舜、禹等圣人,都与“三苗”发生过 战争。先是尧率领各部落对“三苗”进行长期战争,迫使其首领獾兜参加尧的部落联盟。之后舜也对三苗进行战争,更易三苗风俗,把獾兜放逐于崇山。到禹时,更是兴师动众,大举进攻三苗。他在誓师大会上说:“大家都听我的号令,我不是喜欢打仗,那是苗人来攻掠,我理应率领大家去惩罚他们”。结果,三苗吃了败仗,退往江南,不少战俘当了奴隶。 第二是专制代替了民主。当初的氏族首领和部落联盟长是由氏族会议及部落联盟会议产生,条件是德才兼备。首领和氏族成员地位完全平等,没有特权,也不脱离劳动。神农“身亲耕,妻亲绩”;尧住茅屋,吃糙米,着粗布。尧召集部落联盟会议,让四岳推荐治水人,大家一致选鲧。尧认为不好,但四岳首领否决了尧的意见,主张让鲧试试再说,尧只好服从。 后来,民主终为专制所取代。舜继位后,因鲧九年治水无功,就把他杀了。说明部落联盟长已拥有生杀大权。另据《韩非子》记载:禹在会稽召见各地氏族首领,防风氏没有按时出席会议,禹将其杀之。因迟到会议遭到杀戮,也是前所未有的,说明部落联盟长与各部落领袖之间的平等关系,已为君臣关系所代替。 第三是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禹之前,部落联盟长由各部落首领会议共同推选,实行禅让制度。尧年老,各部落首领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受到长期考察后接替了尧的位置。舜也用同样办法把部落联盟长的位置让给禹。 禹在位时,大家虽然推举了伯益为继承人,但在禹死后,其子启破坏了惯例,用武力夺取了联盟长的职位。这种夺权叛道的行为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禅让制被废弃,王位世袭制由此开始。 “禹传子,家天下”,是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父死子继,代代相传,干戈纷争由此而起,此谓小康世界。”化公为私,大同变为小康。从此,人类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作者: 赵运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