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注射疫苗剂次超10亿!中国抗疫的背后和这项技术息息相关

2021-07-02 11:54 作者:科研市  | 我要投稿

自新冠病毒爆发以来,中国人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从10天完成建造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仅76天武汉解除封城,到注射新冠疫苗剂次超10亿,中国速度震惊全世界。



中国的抗疫能有如此成效,除了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共同抗疫之外,还离不开“健康通行码”的应用。“健康通行码”以真实数据为基础,连通重点人员动态管理清单等相关数据库,根据群众申报信息与后台数据的校验比对结果发放。



“健康通行码”分为三种:绿码可以直接通行,红码集中隔离14天,黄码隔离7天,“健康通行码”已形成一套标准,可根据不同地区需求,结合各地疫情防控需要快速推出。



中国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10亿剂次新冠疫苗接种的?在我国,新冠疫苗接种需要经过预约、签到、预检、接种、留观5个步骤,公众需要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预约过程中可以选择接种时间与地点。



预约成功后,微信公众号会生成一个“接种码”,剩下的所有流程都会围绕这个“接种码”进行。到达接种现场后,首先需要扫描“接种码”与身份证进行签到,预检完成后扫描“接种码”进行接种,接种完成后再扫描一次“接种码”进入留观阶段,半小时后扫描“接种码”结束留观,疫苗接种完毕。



如果不算留观时间,一个人完成接种前后不超过5分钟,让我们粗略计算一下,如果从早上9点钟开始12点结束,4位护士同时接种,仅3个小时就可以完成144人接种,效率相当高。



也许有朋友会问,对手机操作不熟悉的老年人群体接种起来会不会存在困难?这一点不必担心,工作人员会现场为他们预约,预约成功后发放一张纸质“接种码”,引导老年人完成接种。



不管是“健康通行码”还是“接种码”,它们的本质其实还是二维码,二维码具有信息容量大、编码范围广、容错能力强、译码可靠性高、可引入加密措施、成本低、易制作等优点。如今二维码几乎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付钱转账、网页登录账号、聊天加好友、饭店点餐等,那么二维码是怎么来的呢?



计算机只能识别二进制语言,为了让计算机识别文字,需要将人类的语言翻译成二进制语言,二维码中的白色小方块代表0,黑色小方块代表1,黑白相间的二维码连起来就是一串编码,这样机器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找出编码对应的信息。



有了二维码,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出门时不用带现金,付钱时不用找零,仅需一个“健康通行码”就可以有效降低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从某种程度来讲,我国的高效抗疫,二维码功不可没。



注射疫苗剂次超10亿!中国抗疫的背后和这项技术息息相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