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幼儿园改革,值得期待、尚需观察
今天聊一聊幼儿园2022年的变化,实际上2021年的双减,减的也不只是小初高的作业作业压力(考试压力)和课外补习压力的双减。对幼儿园也是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和调整,今天就说说两个基本点吧。
那么第一个呢就是教委发布了一个文是这个《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这个文件里头就明确规定了,一些虐童、体罚或者是变相体罚的幼儿园(管理、处罚办法),其实就是年检(一票否决),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发生虐童事件,幼儿园就将面临停办的处理。。
这个管理一出台,总的来说是一片叫好,儿童体罚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恶劣事件在全国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大家肯定也都能听到。虐童的问题,主要还是取证比较难、问责比较难,因为儿童的表达能力比较有限,出现问题的时候基本上总是有些含糊其辞,而且不少幼儿园将这个责任直接推责给老师、园长,我们经常能听见某某老师被开除、某某园长应就辞职。
问题是这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说这次管理办法出台,最少在追责上面,对老师、园长,这些当然是第一责任人,所谓在教育局通告批评(终身不得任职)我觉得意义不大,当然了,也是应该如此甚至是刑事处罚、民事赔偿,那也是另外一回事儿,但是对幼儿园呢,现在可以实施的一票否决(年审),也就意味着如果出现了虐童事件,那么幼儿园的办学资质将直接受到威胁,但是这个一票否决是否会存在盲区,有一些灰色地带,毕竟这意味着理论上他还是可以继续办幼儿园,只是在年审的时候看怎么处理这个事儿。
所以,相关的管理工作值得期待,但是还需观察!
第二个呢,幼儿园最近比较严肃的问题呢,就是幼儿园的小学化。说简单些就是在幼儿园的时候,教一些小学的课程或者是知识,咋一听这种幼儿园应该是很好呀,对吧?
实际上是正在经历(或者经历过)的家长都知道,幼儿园这个小学化问题其实很尴尬,我们圈儿(教育圈)里叫三年级现象。
三年级现象其实是一种通病,孩子在刚刚入学的时候,因为在幼儿园学习了一些课程,所以说他在刚入学的时候会有一些优势,比如说拼音、识字、计算甚至是英语。那么这样反而导致了孩子在一年级、二年级的时候,不好好听课、不认真学习、不注意听讲,因为他本身这些东西他都听过了,然后呢在学习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新鲜感,而且和身边的好多朋友都没有这种同步(同时进步)的这种感觉,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就更别提了。
所以说他们大多都会在两三年后,也就三年级左右,养成这个注意力匮乏、多动、不认真听课的坏习惯,而且之前建立的优势也会慢慢消失(自己的压力上来了,动力又不足),然后也跟不上学习了,反而落后了,圈儿里这就叫三年级现象。
这种现象的产生大多就是因为让孩子上了幼儿园的提前教育课程。
当然啦,有的家长,其实是很多家长都跟我们聊到过这个问题,他们希望幼儿园还是能有一些这种课程,甚至很多家长认为,对这种事情举报或者是进行批评,简直是在开玩笑,因为孩子们上了小学(如果不参加提前课程)会不会被别人家的孩子碾压呢。
唉,这怎么说呢?要是从这个角度说,也不无道理,所以说部分家长热衷于这种抢跑的学习也是正常。
但是我们家长能想到,难道教委就想不到吗?
我们总是有个误区,什么是提前准备,没有人希望孩子是零基础入学,家长、孩子、幼儿园、小学还有小学老师都不希望,问题是如何做,对所有的孩子来说,才公平。
这种幼小衔接到底应该怎么做,教育部去年还发了一个文《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就是专门讲这个事,就是要修正一年级的相关课程,让它更符合幼小衔接的需要。
如果说我们(家长)在幼儿园进行这种提前的补课,仔细想想,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的,教委的意思是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两边一起来干这个事儿,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幼小衔接做的更加的完美。
当然了,咱们已经参加这些课程的家长也没有必要担心,就是一定要注意,保持孩子在1、2年级的这个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要让他们以为学过这些东西就大意了,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很多家长在上学前,尤其是幼儿园幼小衔接这段时间,大多会用力过猛,准备很多、很多东西,但是到了1、2年级发现,看来是没什么压力呀,这时候就放松了,这就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了,还是请各位家长一定要好好的把握住。
所以说通过去年的双减,我们能看见在这个小初高的阶段,国家政策已经非常明确了,减负(提前分流),在大学也就是以职业教育作为一个补充和倾斜,但是在幼儿园这方面,现在国家的相关动作相对来说还是要弱一些。
实际上幼儿园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当然可以不上幼儿园就直接上小学。在各个国家(包括日美等发达国家),这样做的人口比例其实挺高的,所以说幼儿园的教育如何和学校进行衔接,甚至未来是不是完全划入到这个义务教育的范畴之内,都是有待讨论的问题。
教委2022年的基本方向已经初见端倪了,没什么意外,但是各项政策具体落地和执行(包括微调)会怎么样,我们后续再观察吧,看看2022年到底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