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汇总,学霸必备!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
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
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2.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
(3)常见混合物:
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
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
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
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3.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
(1)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称为酸。
(2)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化合物称为碱。
(3)盐:由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4)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
如CO2、CaO、NO、Na2O2等。
①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CaO、Na2O、Fe2O3、CuO等。
②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SO3、SO2、CO2、SiO2等。
③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4.常见物质的分类

5.分散系
(1)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体系。
(2)分类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3)三种分散系比较

(4)胶体的性质和制法应用
①丁达尔效应
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胶体中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有散射作用。
②电泳
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系里作定向移动。
③聚沉
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
使胶体聚沉的方法a.加热或搅拌)b.加入胶体粒子带相反电荷的胶体c.加入电解质
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法: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
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⑤性质的应用

【归纳总结】
(1)化学物质有“名不符实”的现象:
冰水混合物实际上是纯净物;
纯净的盐酸是混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是混合物等。
(2)只含一种元素或者组成元素质量比恒定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如O2与O3组成的混合物中只有一种元素;
C2H4与C3H6组成的混合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总是恒定的。
(3)若氧化物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以外的物质,
则该氧化物不是碱(酸)性氧化物,如Na2O2;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4)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两性氧化物与酸、碱反应且均生成盐和水,
SiO2能与HF反应但没有生成盐,SiO2是酸性氧化物,不是两性氧化物。
(5)酸性氧化物都是对应酸的酸酐,但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
(6)酸(或碱)的水溶液一定呈酸(或碱)性,但呈酸(或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或碱。
(7)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只有正价,但不一定只存在阳离子,也可以形成阴离子,如MnO4-、AlO2-,
非金属元素也可以形成阳离子,如N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