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如果思想上不去殖民化,恐怕我们会在新冷战中屡遭败绩【温铁军践闻录6-4】

《关于“所拥有的大量的自然资源货币化”的问题》5:57
首先要说明一下两点,其一就是以下质疑之处并不是反对自然资源货币化的理由;其二,关于如何货币化和分配收益的问题均为管理技术的问题,不在讨论之列,即以下讨论都默认货币化的具体过程和收益分配具体方式的问题都已经被解决。
第一,自然资源货币化作为吸纳流动性过甚的池子是否有效?这里需要特别说明,自然资源吸纳流动性的阶段有两个,第一个是在货币化阶段还有一个是产权交易阶段,两者在吸纳流动性过甚的问题上具有同质性,所以就按货币化的来讨论。我指出温铁军的问题是流动性不可能被吸纳,不是说资本不会进入自然资源货币化的过程(“首先”的前提中已经说明了),而是货币化不能处理流动性过甚的问题。原因有二,一是不能二是不会。不能:自然资源货币化的目的是为了修“内功”,修“内功”的目的是为信用扩张提供支撑(人民币更坚挺)。反问:有可能在信用扩张的时候还同时收紧流动性的吗?不可能!(确实有可能,人民币升值!特别是数字人民币的出现提供了技术路径。但还是会遭遇流动性紧缩时钱不往自然资源货币化的方向流动的问题。)不会:这个讲起来就很麻烦(真的很麻烦,我都不知道自己咋想的,但这里有问题是肯定的),简单得说是出现在人的问题上,自然资源不被代表谈出议价能力时往往只能贱卖,挤兑不仅出现在省与省、市与市之间,还有可能出现在同一集体内部,尤其是在前期路线不明、经验不多的情况下(很显然不是我真实所想的,但也只能表达到这个份儿上)。这不是说价格低没法吸纳更多的流动性,而是流动性被吸纳后又很快被吐出来,自然资源货币化在全国形成统一铺开局势之前不会长期地反复地吸纳流动性,尤其是对劣势地区而言。对于能否成为有效的吸纳流动性的工具还要考虑货币政策问题,这就是有很大的变数的事。
第二,货币化的生产方式的问题。在本质上,自然资源还是那么多,增加了一个货币化后的产权交易环节并没有解决产出的问题。自然资源货币化要不解决生产的问题就只会出现寅吃卯粮贱卖土地出现大规模的土地兼并问题,其实这倒不怕,土地兼并后的收益率也并不及于二三产,怕是不见得真有太多资本进来,你若警告我以拉美国家今日之下场我到也不怕,我们是闹过土地革命了,这经验我们有,真个过不下去了就再革命它一次。只是我在想这能不能解决问题!我是在提醒,即使货币化和货币化后的收益分配不成问题,也要看那山那地是否真的多了些只不过之前没有货币化却也仍旧承载的生产力之外的产出。若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本来有多少的资源仍旧是多少的资源,不过是之前自己在自己地里免费摘青菜黄瓜这会改为在集体土地里种出来买了罢!
第三,仍旧是生产方式的问题,但是是更好的生产方式所导致的问题。这次我们讨论的是有了别样的生产方式,农民迈步进了二三产,收入增加环境宜居生态健康,之前的问题得到解决了。但显而易见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现在我国人口问题很严重,去年人口已经负增长,现在讨论的问题是人们有了生育条件国家又有生育鼓励,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是人均土地占有率的下降和平均生活水平的下降。这里指出了生产方式只能解决生产的问题,不能解决除此之外的问题,若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单靠某一方面的成就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相反,它有可能引起价值洼地导致的分配不均进一步加大的问题,讲人话就是之前一家一年挣十万养活夫妻两没有娃,现在挣十二万要多生一个娃,人均的量就下来了。
第四,最后一个还是生产方式的问题,但是是从具体的经营理念出发。货币化和产权交易的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属于金融领域的事。它意味着两点,一是金融本身的问题,二是脱离农产的问题。金融本身的问题在于门槛,它貌似对交易设置了极低的门槛,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对于农民并不友善,农民可以持有股份并得到股份收益,但决不允许让种地的农民做炒股的股民,必须看到金融有金融的交易法则,不能把农产搞成金融,因为两者的运行逻辑不一样。脱离农产的问题在于农产不会成为金融,如果强行以金融的逻辑搞生产一定是行不通,并且对正常的农产活动造成破坏,这是由农业是民生之根本的性质所规定的。要意识到二三产在农村地区只能是辅助性质的,而且符合马太效应,解决部分具有区位优势和自然及人文资源禀赋极好的地区的发展问题绰绰有余,但个例不能上升到普遍性。不要认为三变改革能解决所有地区的问题,要因地制宜要审时度势!三农问题可以是让货币更坚挺的原因,但决不能以货币坚挺为目的来主导三农的发展问题。
最后再强调一遍,质疑温铁军关于这一问题的理由不是反对对这一问题的态度的理由。我相信温铁军在此的论述仅仅是他论述内容的一部分,不要断章取义,更不要以此为反对他的学术观点甚至他本人的理由。我本人对于自然资源的货币化也另有论述,在真正施行时,在其形制上与温铁军在5:57处的描绘有着高度相似性。要看本质不能只看到形。这一点上对温尤其如此,正因如此,不能单看他是三农专家以为就是围着田间地头转的专家,相反,真正的三农问题专家其对三农问题的着眼点不可能只在三农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