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薛宝钗真的有资格给公主做陪读吗?贾母一语道破:她不配

大家好,今天从古代选秀的潜规则角度,说一说薛宝钗到底有没有资格做公主陪读?《红楼梦》中,薛宝钗出场就要进京城选秀,不是选嫔妃,而是选公主的陪读。
但是,后来却再也没有提到选秀的事,她跟着母亲和哥哥住在贾府,七八年的时间里都在做一件事:经营“金玉良缘”。薛姨妈更是大肆宣扬:宝钗的金锁要和有玉的男人才能婚配。就差直接念贾宝玉的大名了!
那矛盾就出现了,如果“金玉良缘”是真的,选秀就是假的。古代选秀的潜规则很复杂,待选的秀女不能自主婚配,当公主陪读的门槛很高。贾母曾无意中说出答案:薛宝钗她根本不配做公主陪读!
选秀可能不过是薛家进京避难的幌子,“金玉良缘”也是薛家早就制造出来,想要攀附贾府的噱头。
一、薛宝钗选秀是谎言的!公主陪读是一条青云路,大家闺秀打破头。
《红楼梦》里写薛宝钗出场,就是要去选秀。
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按照原文中的意思,薛蟠早就准备好了行李,准备带着母亲妹妹进京城:一是为了选秀,二是为了探亲,三是为了去户部公干算账,四是为了旅游。
眼看马上要出发,为了争抢甄英莲,薛蟠打死了冯渊。但薛蟠蠢而狂妄,根本不把人命案子放在心上,仗着薛家有钱,贾府和王家有权势,还是带着“母妹竟自起身长行去了”。
但是这只是薛蟠这边的一面之词,因为他愚蠢不懂事。事实上,这个案子很严重,我们前面的视频都分析过了因为牵扯人命,死者还是乡绅之子,冯家也不是吃素的,拖了一年多没判决。王家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王子腾只能写信,让薛家母子赶紧进京城避难。
那么薛姨妈一家三口进京城的性质就变了。
因为薛家是“皇商”,隶属内务府,所以宝钗就算真的要参加选秀,也只能是参考清朝的选秀制度。
清朝的选秀有两种,一是每三年一度的八旗秀女选嫔妃,称为大选;二是一年一次的内务府上三旗包衣选宫女,称为小选。
按照薛宝钗的内务府商人之女的身份,她只能参加小选,也就是一年一度的选宫女,书中提到的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都属于选宫女的范畴,女官也是宫女,是给皇帝、皇后和嫔妃们等皇室人员服务的。
清朝的宫女选秀流程是先把年满13岁的包衣女子的资料造册送给内务府,就是书中提到的“亲名达部”,然后等宫里通知具体选看时间,清朝选宫女一般有固定时间,就是每年的八月份。
清朝宫女同一时期内的人数约保持在三百人左右。因为每年都会选一次宫女,宫女更新换代很慢,且选秀劳民伤财。
所以每年选宫女也不会选看上万人,且不是集中在一天选看,但据推算乾隆年间每年选宫女的记名人数在三百人左右,就算参选者有二三千人,一天看一百个,一个月也该看完了。
但从时间线上来看,从薛蟠打死冯渊到薛姨妈母子三人进贾府,至少过了一年多的时间。那薛宝钗的选秀岂不是早就凉透了?不仅不赶趟儿,而且延误选秀还要被治罪的。
虽然内务府上三旗包衣是皇帝的奴才,但千万别小看了他们,这里面可有好多朝廷重臣,比如年羹尧、曹寅等都是包衣出身。他们虽然都是重臣,但他们的姐妹或女儿也只能参加宫女选秀。
不过,这些包衣重臣的女儿即使参加了宫女选秀,也很少会真的进宫干粗活。因为古代选宫女也是很势利的,秀女的家庭出身,决定她的工作岗位和以后的人生前途,全都是“潜规则”和套路。
只要秀女家世出身好,父亲兄弟的官职大,很大概率会被赐给王爷们当侍女,一般王爷会很给皇帝和大臣的面子,收为侍妾,当上侧福晋都不是事儿。比如乾隆的慧贤皇贵妃,就是这么上位的。
更带劲的是还可能被皇帝直接赐婚给王公贵族做侧室,或者给大臣做嫡妻。比如曹寅的女儿被指婚给平郡王讷尔苏为嫡福晋。
这才完全符合薛宝钗的青云之志,她想凭自己的美貌才学,以及贾府和王家的东风势力,在选秀中一步登天撞大运,实现阶层飞跃。
可惜,她连去皇宫端茶倒水的资格都没得到。。
就算是宫女选秀选进宫之后,真的去端茶递水、铺床叠被、梳头擦地干这些大丫鬟的活儿,只要是包衣重臣家的女儿,就能伺候位份高又得宠的主子,也有很大的机率被皇帝看上,或者宠幸称为妃嫔,如康熙的德妃,良妃,乾隆的令妃都是这样上位的。
《红楼梦》贾元春就是这种情况,她的出身参考了曹家的包衣出身,进宫就是伺候皇后的女史官,后来就被皇帝宠幸,一跃成为贵妃娘娘了。
雍正时期曾专门下令:“凡挑选使令女子,在皇后、妃、嫔、贵人宫内者,官员世家之女尚可挑入。如遇贵人以下挑选女子,不可挑入官员世家之女。及披甲闲散人等之女,尚可挑入”。意思很明显,贵人以下的低阶嫔妃只能使用出身低微的宫女,不配使唤出身官宦大臣之家的宫女。
薛宝钗想要通过选秀充当的所谓的公主、郡主陪读,也是宫女中的青云之路,简单来说就是给公主和郡主当侍女。公主上学,她负责陪听,公主写字,她负责磨墨,公主绣花,她负责拈线。
这个工作其实比去后宫伺候嫔妃们更加轻松愉快,并且待遇很好,容易保住清白之身。就像贾府中三春的大丫鬟们一样,是副小姐,但姨娘们的丫鬟明显就惨多了。
薛宝钗想要做这个工作,基本就属于做梦!这么好的工作,京城里那么多上三旗包衣重臣家的闺女都打破了头要抢,能轮到她一个金陵没落商贾家的女儿头上吗?
做了公主的大丫鬟,前途一片光明:要么二十五岁被放出宫去,公主给个面子赐婚,轻松嫁个王孙公子,因为有公主的关系,丈夫婆家都不敢得罪;或者直接做公主陪嫁,进了公主府,将来有可能会给驸马做妾,公主的丈夫当然是好的。
最牛的就是被皇帝爱屋及乌地看好了,直接赐婚给得宠的皇子,先做侧室,以后皇子登基,就成了贵妃了。比如嘉庆皇帝的孝和睿皇后就是这样上位的,她是清史中明确记载的十公主的陪读。
但是,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人家六岁甚至更早就入宫陪公主读书了,她的祖父是六品工部工部笔帖式,祖母是正蓝旗宗室奉恩将军之女,父亲恭阿拉袭佐领之职,补授印务章京,也是妥妥的名门世家,官宦之女。
钮祜禄氏这种家世身份放在《红楼梦》中,和三春也差不多了。“金陵一霸”商贾家的姑娘薛宝钗和京城里包衣官宦家的姑娘竞争,是根本不可能有机会的。
二、官宦之子秦钟才“堪配”给宝玉做陪读,薛宝钗没资格去陪读公主。
贾母自然是从一开始就瞧不起薛姨妈母女,连她调教的二等丫鬟紫鹃都说:“世代书宦之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在亲戚家,落人的耻笑。”明摆着就是嘲讽薛姨妈一家子。
作者借贾母帮秦钟入学贾府私塾的时候,无意间一语点破了薛宝钗选秀的谎言。
贾母见秦钟形容标致,举止温柔,堪陪宝玉读书,心中十分欢喜,便留茶留饭,又命人带去见王夫人等。
秦钟的父亲虽然和贾政一样都是五品官,但秦家不是贵族,秦钟想要给宝玉做陪读,还是他姐姐废了好大的心机筹谋算计来的呢。
既然秦钟这种官宦子弟都只配给宝玉做陪读,那么薛宝钗更加没资格去竞选公主、郡主的陪读,因为《红楼梦》里的薛家连“仕宦之家”都不是。
古代的皇帝和王爷们都是封建社会的顶流权贵,他们会让一个商贾之女给自己的女儿做伴读吗?想想就知道不可能的,更别提薛宝钗的哥哥还背着人命案子,薛宝钗的家世有了污点,家教在外人看来就很糟糕了。怎么可能入得了皇帝和王爷客户盖章后回传扫描件,谢谢们的眼?
《红楼梦》中作者没有直接写薛宝钗落选,是怜惜她是个有才华,有志向的女子,给她留了体面。
薛家所谓的进京待选,其实就是编个理由上京城去贾府、王家攀附势力,薛姨妈想把薛宝钗这个出色的女儿推进上流社会。
薛姨妈宣传“金玉良缘”,就证明宝钗的选秀是谎言无疑,一个待选的秀女是绝没有资格自行婚配的,更别提上赶着男家,提出自己的求偶标准。
好巧不巧,薛蟠又打死了冯渊,这下子宝钗落选更加理所当然,“金玉良缘”就提上日程了。可是就算是攻略贾宝玉这个荣国府的二房次子,薛宝钗费尽心机也是难以成功的。
她一个大姑娘家抛开了矜持和道德,明知道宝玉爱着黛玉,却天天去围着宝玉打转挖墙脚,一早一晚往宝玉屋里跑,大中午跑到宝玉卧室绣鸳鸯肚兜;什么解排口看金锁,露出雪白的酥臂羞笼红麝串等下作的招数都用上了。
宝钗一个主子小姐连贾府的奴才婆子小丫鬟都尽力笼络,结交花袭人为盟友,甚至不顾王熙凤探春的情面,拿着大观园改革的银子假公济私,给自己赚人情。
全家一起上阵助攻,薛姨妈劝宝玉喝酒还要流苏,大丫鬟莺儿屡次推销,还和宝玉的心腹小厮茗烟拜了把子,薛蟠和宝玉喝花酒。
如果薛宝钗不是金陵没落商贾,金陵一霸薛家的女儿,而是甄家三小姐,她需要这样不择手段吗?费劲心机吗?
很明显不需要,王夫人就带着宝玉主动颠颠地跑到她府上拜见去了。结果,甄家根本不甩宝玉,直接不辞而别,吓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