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汉硕上岸经验分享
第一个方面是有关武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这个专业的问题。
1.招生人数。这个其实没有一个定数,每年的情况略有不同,根据往年推算,基本上是40个左右。
2.招生方式。推免和统考两种,如果能够推免肯定建议推免啦,毕竟要轻松很多。统考的话,就是我们的考研啦,跟广大考研群众一样~~主要提示一句,因为很多同学问到,武大不歧视不歧视不歧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任何学校的学森~只看成绩(什么意思涅,就是你六级过没过,分高还是分低,挂科没挂科,学校是二本某学院还是211、985都没有影响,只要你考研分高武大就要你)。
3.招生信息的获取。大家主要看武大研究生官网、武大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和武大文学院官网,就这三个。
4.外派志愿者。这个呢,相信很多同学都知道,美帝匹兹堡孔院是武大对口院校,而且名额比较多,大家努力把基本功弄扎实,进来以后机会大大的。另外欧洲也有一些,还有东南亚国家。
5.就业去向。继续走志愿者、中小学教师、升学(读博)、大型企业、公务员等等,比较杂,大概文科类专业都是如此,不过有一点比较好的就是,只要你足够优秀,武大毕业生绝对不缺好的工作。
6.导师相关信息,这个就不在这里多言啦,毕竟跟你们初试关系不大,明年大家复试的时候我再上一篇帖子介绍~
第二个方面是备考时间的安排。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跨没跨专业,跨度有多大,本专业的基础能力如何等等,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早准备肯定更好。(当然,也不用大一大二就开始,毕竟你又不考北大~~哈哈)我列一个大致的复习参考时间:
基础复习阶段:就武大汉硕来说一般是5月之前,因为武大的参考书相对还是比较多,而且考题风格多变,只能多做准备。这个阶段一定要把参考书目看完,看完的意思是不仅是要把书看完了,还要把里面的内容理解到,没有知识盲点。做到这两点就足够了,如果你还能同时把笔记整理出来,那自然是最好的,毕竟笔记的话,自己做的用着最顺手,但是一定要注意内容的精要和逻辑的清晰。
能力提升阶段:一般是6-8月,这个阶段要开始把真题拖出来了,认真比照真题,看看武大是怎么出的题,考的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怎么被链接起来的,答案又应该如何组织,再复习第二遍效果会大不相同。这个阶段除了真题之外,还可以做一些练习题。
能力进阶阶段:一般是9-10月,这个阶段要重返基础,除了一些保持语感的题,例如标点翻译古文题之外,其他的题目尽量少碰啦,把时间放在基础知识的背诵记忆上。
冲刺阶段:11-12月,与上一阶段一样,自己整理的笔记、真题疯狂地背起来,曾经做过的题目,再分析分析答题思路之类的。
第三个方面是有关18年武大汉硕考题的一些情况。
首先我想先说说武大汉硕考题在全国高校里面的特点:总体来说是风格多变,题型独树一帜。具体来说,专业一古汉的分值很大,十分重视古汉;现代汉语题型丰富,主要是分析、简答、名解和论述,没有选择和填空(早些年分出过选择,现在没有了);注重知识点的运用,考题内容相对灵活。专业二没有案例分析题,考题范围涉及中西文化和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知识,要求知识面广、基础扎实,部分题目综合能力要求甚高,特别是跟专业一的本体知识结合在一起考察的时候会比较难。
根据18届的师弟师妹回忆的真题来,18年武大汉硕考题变化还是比较大,集中体现在专业一的古代汉语上,主要是两点:一是加点词解释集中考了王力本《古代汉语》三、四册内容,特别是《诗经》、《楚辞》内容,这是第一次大规模考这些内容,以往主要偏重于先秦文献。第二个是训诂学和音韵学里面的内容出现了几分,是一个名词解释,这个对我们来说就有些偏了。专业二的变化倒不明显,跟往常风格差不多。
第四个方面是参考书目问题。
其实18专业一变化不少,所以在有些书目上的强调应该有些不同,主要参考书目如下:
专业一:
现代汉语部分
核心书目:黄廖《现代汉语》(第五版)
补充书目:胡裕树《现代汉语》、北大教研室编《现代汉语》(增订本,灰色封皮那本)、朱德熙《语法讲义》。
胡本和北大本往几年的考题里面爱考,最近的是17年都专门出了胡本和北大本上的知识点。黄廖那本因为观点比较折中,通俗易懂,例子也比较多,所以作为基础入门是很好的。《语法讲义》上面有很多语言点知识,武大爱考,也很重要。
古代汉语部分:
核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
补充书目:沈祥源(武大老师)《古代汉语》,训诂、音韵相关常识。
王力本的一定是重中之重,沈本有余力建议看看,特别是跟王力本不一样的文选重点词的意思,以及通论里面的常识。训诂、音韵不用专门去找书看,因为我们不是文字学专业,不会考得很多,可以在后期找一些整理的资料看看就行了。
专业二:
中西方文化部分
核心书目:陈荣杰《中国文化导论》
程裕桢《中国文化要略》
解光云、陈恩虎《西方文化概论》
孟昭义、曾艳兵《外国文化史》
对外汉语教学部分
核心书目:刘旬《对外汉语教学引论》(“刘旬”的“旬”还有一个斜王旁,不知道咋回事我的电脑打不出来,反正大家知道就行啦)
补充书目:李泉《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
跨文化交际部分
核心书目: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
补充书目:阮桂君(武大老师)《跨文化交际》
第五个方面就是备考的一些小tips。
就专业一来说:
1.抛弃重点说,就今年出其不意的考题内容来看,重点说是个坑,都是重点啊!
2. 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就要开始有意识地记一些知识点了,这样后面会轻松一些,因为背的实在是有点多哟!(这条专业二同适用)
3. 注意一些可以对比起来学习的知识点,比如比喻和借代,18年就考了借代。
4.注意一些概念的区分,知识点不要混淆。
5. 注意书上的例子,理解、记忆,做题要有逻辑。
6. 真题要做到题题都会,武大喜欢出重复考题。(这条专业二同适用)
7.古代汉语第三、四册的内容要重视起来了,之前都是说主要看一二册,今年就埋了个坑,文选在唐诗之前的,重点字词都要熟读、属记。
8. 古文常识(通论部分)要熟悉。
9. 训诂学和音韵学的内容要注意了。(前面已经说过,看书太费时间,大家后期可以自己去找些资料看看)
10.标点加翻译那道30分的题,一定要多看多练,培养自己的语感。
专业二的话,主要注意以下:
因为专业二要背的内容很多很琐碎,所以复习时有几个指导思想大家要注意:
1. 先理解再记忆,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会降低难度。
2. 专业二记忆负担比较重,注意遗忘曲线规律,及时复习。
3.要做题练手,不要吧第一次做题就留到考场上。
4. 不同的参考书有不同的特点,要相互补充,扬长避短。
5. 看书要细致。
具体来说,中西文化部分,这部分内容细致,所以要看得比较细,做不做笔记看个人学习习惯,如果自己整理笔记一定要有系统,这样用起来很方便。文化考的题型主要是填空、名解和简答,很少的时候也会和跨文化交际一起考分析论述题,所以建立知识系统,细致地看书很有必要。建议中国文化以《导论》为纲,《要略》为补充,西方文化以《概论》为纲,《文化史》为补充。第二块是对外汉语教学部分,《引论》这本书对跨专业的同学来说有点难,所以一定要先一点一点地看懂,不要囫囵吞枣地看。要注意书上的例子,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验来思考、理解。第三块是跨文化交际部分,这部分内容在《引论》里面也有一部分讲到了,这个看的时候也要结合例子。
大概就是这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