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幸福公开课07--逆境还是机遇?

2021-03-17 21:39 作者:虚心宁自持yy  | 我要投稿

当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努力,并且通过自我知觉理论,我们对自己做某种总结:我很勇敢、我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我是个非常渴望成功的人,等等,我们给自己做出了总结,就像我们给他人的总结一样。然后通过一次次的失败我知道了失败并没有那么可怕,真实的痛苦远没有大脑想象的痛苦那么可怕,所以我可以更好地应对失败,并觉得自己是个适应力很强的人。 

  1. 我们如何变得更乐观?1)采取行动尽管去做,把自己置于风险之上(put ourselves on the line);2)想象力、形象化(visualization)的力量;3)认知疗法。

  2. 行动。我们需要的是行动而非空谈,我们对任何事都要付出努力。当我们面对并行动是,肯定会比之前不面对不行动获得更大成就,而就算是一点点的成就就可以提升我们的自我效能、增加我们的自信,而自信反过来可以激励我们更加努力,我们开始更相信自己。同样通过自我知觉理论,我们也会更自信:当看到自己去面对努力奋斗时,我们对自己作出结论,我们的自信增长,我们的动力增加。

  3. 想象成功,善用思想模拟器。我们的大脑无法区分真实的事物和想像的事物。当我想象成功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在为大脑做一个模拟,我可以说是在欺骗大脑认为,这是真的事情。大脑并不知道两者的区别,潜意识无法区分真实的事物和假想的事物。如果我在脑海中反复想象着成功,并且由于大脑不喜欢不一致,如果我想象着成功并且坚持不懈,就更有可能让外部的现实和内心的想像相符合。就像飞行员要先在模拟器中练习之后再飞越海洋一样,大脑(思想)就是我们构建的模拟器,我们可以在大脑中反复构想想象,那么在真实的执行过程中也会像之前想象的那样。关键是不仅仅只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不要只想象自己能考高分,也要想象自己在自习室坚持学习,为考试做准备,最后拿到了好成绩。【想象实现目的的过程(怎么做)和目的本身】。另一件事是当我们想像成功时尽可能逼真一些,尽量使人有所感受(可以利用感官等),因为感受越真实,我们的大脑就越相信这是真实的。最后,要唤起情绪,我们要对正在做的事感到非常兴奋,情感—行动(emotion—motion),没有情感就没有行动,如果你想让自己和别人行动起来,你得引起情感共鸣,必须引发情感来创造行动不论是在自己的想象中还是在真实的实践中。

  4. 认知疗法。其基本前提是,思想驱动情感。(event—>evaluation/thought—>emotion—>motion对事件进行评估思考,产生情感,引发行动)要想改变情感我们需要干预评估和想法层面,摒弃荒谬的想法(如,一次没考好就觉得一辈子都完了),恢复理性意识恢复真实。

  5. 非理性想法的三个陷阱:1)放大,即夸大发生的事。一次考试失败,认为自己以后都是个失败者。归纳过度;2)全或无,将失败小题大做而非将其当做一次机遇,要么自己做的所有事都是最好的,要么就认为自己是彻底的失败;3)极小化,“隧道视野”,只关注某一个小部分现象而忽视绝大多数其他的情况,比如十个人中有九个人很喜欢我,只有一个人不太喜欢我,我只关注那个不喜欢我的人对自己说“我肯定很不招人喜欢”,或者反过来,九个人不喜欢我,我只关注那一个喜欢我的人并认为自己很值得被人喜欢。如果觉得自己某件事没做好,不要只是盯着自己做错的那个点,然后不断反刍,这个时候其实是自己把视野缩小了(隧道视野),应该把视野扩大,允许自己感到后悔遗憾,但从总体上我能以比之前更加理性的目光看待这个问题;4)虚构,无中生有。全部归因于自己或他人;5)情感的推理(emotional reasoning)。如:我在去考试的路上遇到一点麻烦,所以考试肯定考不好了。这种选取一种情绪让它成为现实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把情感只当作情感,不必符合现实,情感只是只是我对现实的评估;要更正扭曲的想法。

  6. 关键是真实化,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变真实:首先,我的结论和现实相关吗?第二,那合理吗?我忽略了什么重要的事吗?比如十次考试中九次还不错?什么重要迹象是我需要考虑的?进行辩论,举出证据,现实化,放开思维打卡视野。我夸大了什么?我在贬低什么?我陷入困境了吗?我忽略了什么进展很顺利的事儿吗?我忽略了什么进展不顺的事儿吗?

  7. 对最幸福的10%的人进行研究发现他们与其他的人一样都会经历痛苦,但是他们和剩下的人之间的区别是,由于不同的诠释,他们恢复地更迅速。所以尽管有时候他们很沮丧,但是他们会很乐观,他们不会说:我之后的日子都会很难过,而会说:我现在很沮丧但是会慢慢变好,没什么大不了。我能从中学到什么,我怎样让自己感觉更好一点?然后他们会比悲观者恢复的更快。世上有很多事情发生通常是不受我们控制的,我们不能创造所有遇到的事,有些事是好的有些却是很消极的,重要的是我们要如何评估这些事情,我们的评估会变成自我实现预言(比如积极着会认为事情没什么大不了总会过去的,并且相信自己的自我实现预言也就是评估)

  8. 关注/专注。对幸福而言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比客观环境更重要。我们的感情由内外部状况一起决定。要关注什么由我们自己决定,诠释很重要:我们会庆祝成功还是认为成功是理所当然的?我们认为失败很可怕还是认为失败也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满足基本需要和基本自由之后幸福主要和我们如何认知现实有关。你如何创造现实基于你提的问题(专注的点)。

  9. 积极者(benefit-finder)和消极者(fault-finder)。消极者总是关注失败的事,进展不顺的事,积极者总是关注成功的事,也关注失败的事(尊重现实,现实包括好的和不好的事物。如果分离地只关注好的事情看不到现实中其他不太好的事情,那么长期也会对我们有害。积极者并非不会感到痛苦或失望)(积极者和消极者的区别是:积极者明白事情不会事事如意但我们可以因事制宜,事情会好转的,一切会变顺利的,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曙光,可能要过很长很长时间才能忘记某事带来的羞耻和失望,但最终一切不好的事都会过去,即,积极者明白这些情绪是暂时的,他们允许自己为人,允许自己感受这些负面情绪、允许自己失败,但他们明白事情最终会好转)。没人是两个极端,但我们要从消极者慢慢向积极者方向移动。

  10. 认知重建:学习乐观地诠释事情。永远不要浪费一次好的危机,危机在发展中具有潜力。我们都经历过困境,有些人能从这些困境中找到益处,从而成长,所以永远不要错过一个好的危机。(无论是和人相处、职业发展方面的,还是关于个人内在个性方面的)有些人可以接受所有可能是很糟糕的现实(比如疫情下考研难就业难)然后因事制宜,充分利用这些事情。事情发生,我们要么无动于衷要么从中获取利益。悲观者在每个机会中看到困难,乐观者在每个困难中看到机会。我们本身参与创造我们经历的大部分事情,所以,选择自己关注的方面,选择自己对事情的诠释方式。


幸福公开课07--逆境还是机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