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对《新纪元》 的评价

“世界上不久必有一番大战争,黄白两种的优劣,就从此一战定局”——《新纪元·第三回》
版本
书名:《新纪元》
作者:碧荷馆主人(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版次:2008年10月第1版
关于我为何看此书及如何得到这本书
我曾在报刊上听到了《新中国》、《新中国未来记》与《新纪元》这三本书的名字,于是想借来一阅。现在前二者已然看过,而第三本没借到,因此尝试去买一本,没曾想真买到了。
黄之盛之名,我早有耳闻,看这本书只为一观其如何击败白人联军。本以为他最终在陆地上和白人决一死战,但书中基本是海上的战争,这里让我有些失望。不过书中的一些译名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就算是意外的收获。
外表
这本书,长约20.9cm,宽约14.cm,厚约1cm。书为平装,用纸不错。需要留意的是 ,看书时手易出汗的同学,翻阅时应避免将书皮浸湿。
评价
我个人认为,为“中下” 等,除非感兴趣或工作学习上的需要,否则没有看它的必要。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有一些当时的名字翻译,我将把书中出现的部分政权名、地区名及个别白人人名列在文中后半段,希望能对各位有帮助。
它正文有147面,属于文学类书籍,为本章回小说,分二十回。按我个人的划分方式,可将其归类于“素材”类。
在描写方面,它依旧为传统古典小说的方式 ,可以称它为科幻小说。但是,这本书中,战争常常像游戏中的回合制一般,对方用了新武器,本方解决不了,就去请人或调物,就这样一路从南海打到苏伊士。同时,海战描写常常与陆战区别不大。在人物描写方面,我个人认为它是没有成功刻画出人物的,黄白双方人物的性格大同小异,包括主角黄之盛。不过,本书作者的想象力值得夸赞,书中出现了很多富有想象力的物品,其中个别已经在现在出现了,例如,不用线的德律风(德律风,即电话)。
内容
本书讲述了清朝立宪后,1999年,清国议会决定使用“黄帝纪元”以代替旧的纪年法,并在黄种人国家推广实行,欧洲各国认为这“明明是要联络黄种的先声!”(第4面),遂商议对策,认为,“若再因循观望,不肯同心协力筹一个抵制黄祸的善法,将来必然受制干中国 ,中国所鱼肉了。” (第4面) 于是以法德为首的白种人国家,于六月一日在荷兰举行“万国和平会” ,“专行会议抵制黄种的办法。”(第5面) 而匈耶律(即匈牙利,书中认为其为匈奴后人,所以黄种人居多),虽然是欧洲国家,但其为匈奴人之后,所以没有得到参加会议的邀请,匈王担心国内黄白人冲突造成动乱,于是在其议会中通过了使用黄帝纪年的决议,希望得到清朝保护。
此举激起了白人各国的愤怒,加之国内出现动乱,白人各国遂组建联军向其进攻。匈耶律向清国求援,清国调停不成,因此决定出兵保护,并设法得到了埃及和土耳其的支持(但土耳其在书中没有直接出场,更可能为偏向中立) ,于是白人各国与清国交战,并组建联军,游弋南海。前海部大臣黄之盛临危受命,下中条山,统领黄种人联军,在世界各地黄种人的帮助下,与白种人联军在海上大战,从南海一直打到苏伊士,使白人各国签订合约。书的结尾,英俄两国认为战争还没结束,而清国主和派上场,主战派中坚人物、统率黄种人联军,在世界各地黄种人的帮助下,与白种人联军在海上大战,从南海一直打到苏伊士,使白人各国签订合约。书的结尾,英俄两国认为战争还没结束,而清国主和派上场,主战派中坚人物、统率黄种人联军的“水陆诸军兵马大元帅”黄之盛,被封以头等伯爵,守卫锡兰。
本书出现的部分地区名、国名
独国(德国)
弗国(法国)
匈耶律(匈牙利)
何来国(荷兰国)
罗国(不明,只知道是个大国)
亚国(同上)
臆国(意大利?)
比国(比利时?)
葡国(葡萄牙?)
恶国、恶地利(奥地利?)
瑞西(瑞士)
蒲加利亚(保加利亚)
色尔为(文中称其为小国,这是塞尔维亚?)
贝加立(文中称其为小国,这是保加利亚?)
布格尼亚(不明,应该在欧洲)
密黑制必(不明,在美洲)
星架坡(新加坡)
苏彝士(苏伊士)
巫来由(马来亚)
澳大利(澳大利亚?)
因地典拿省(在美国,应该是一个州,我想不出是哪个地方)
有两个虚构的华人国家,我个人认为需要提一下,一个在澳洲,一个在美洲,都是华工后裔所建,行共和制。
在澳洲的那个,书中没说名字,只说他们和法奥军队血战,为黄种人联军争取时间。
在美洲那个,叫“西支那”,他们成功闪击了巴拿马,控制了运河,成功抵挡了美洲的白人联军的进攻,并击败美军,使美国无法有效援助在南亚的白人联军。
本书出现的部分人名
摩哈默特、摩哈默德(默罕穆德)
洛意斯(路易斯?)
非地难德(斐迪南?斐迪南德?)
昂飞的安(文中说是奥地利人,我想不出这在现在可能会是什么)
麻克雪夫(俄国人,其余同上)
部分海战描写
第八回, 第54,55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