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武城县遗址考察报告

2023-04-01 16:42 作者:龙王山下十三少  | 我要投稿

前言:2023年3月25日下午4:02,笔者来到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贡觉县雄松乡的三岩片区管委会办公区,海拔约为3700米。在三岩片区管委会办公区的中央矗立着清末武城县遗址,现将笔者考察所得分享于此,敬请各位方家指教。

 

三岩风光


一、武城县历史源流

武城县(又名武成县)是清末赵尔丰对“三岩”地区武力改流的直接结果。三岩地区居民长期有劫掠传统,清末愈演愈烈。宣统元年(1909),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进藏时,遭到三岩地区居民攻击 ,遂于宣统二年(1910),以知府傅嵩、统领凤山分五路驱剿平三岩,并将其改为武城县,划隶巴安府。根据刘赞廷《武城县志》记载,武城县的建筑有:“武城县以雄松为居中之地,经县令范润呈请,于此建筑县署监狱、仓敖及小学堂各一处,点虽系土筑,形势观瞻。”并且“另有西军中营管带顾占文,建筑营房数十间,以土筑为墙,以为驻防军队之宿舍。”1918年第二次康藏战争爆发后,驻扎昌都的川军被藏军驱逐,藏军入驻武城县,改为三岩宗。之后的历史据《贡觉县志》所载,由于三岩地区乱相不断,治理难度大,噶厦所任命的三岩宗本到后期基本放弃治理,仅派管家来收税剥削了事,武城县遗留建筑亦遭到废弃,最终垮塌。据笔者与当地干部交流所知,新中国成立后,直到2016年贡觉县政府巨资开发修建三岩管委会建筑群时,根据学者意见以及当地群众反映,才将当年武城县遗迹予以保护,并树碑记之。

 

二、武城县遗址现状

该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贡觉县雄松乡政府驻地巴洛村正上方,从巴洛村开车沿公路上山约十分钟即可到达,遗址所在小山包已经用水泥修墙围起,并种有云杉稳固水土。整体长宽目测为60*30米。遗址前立有一碑,介绍其始末。


武城县遗址现状



武城县遗址碑文


                          

目前遗址没有任何直接上去的通道,遗存目测高6——8米,笔者从左侧手脚并用方才爬上。山包上遗址共有一大一小两块残余墙壁,高不过2米,为土石混用型建筑,当地干部称其为内地城墙类型残留,不敢苟同。初步断定应与当地碉楼为同类型建筑手笔。

在遗址考察时发现有趣的现象,尽管没有发现汉字碑文遗迹,但是发现了七块刻有藏文的石头,请教藏族同学后所说均为佛经及“六字真言”内容,结合当地干部所言:“这些都是当地老百姓扔过来的”。可以猜测这里曾经有一段时间被当地群众当成了远眺雪山的玛尼堆

 

结语:根据实地考察结果,清末武城县建筑样式应该与今天三岩地区所存的碉楼一致,干部所言与内地样式相同似乎缺乏依据。希望该遗址保护能继续落实,不因搬迁工作而沦为牲畜的“乐园”。

 

 


武城县遗址考察报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