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界原神同人《另一个提瓦特》设定:稻妻航空工业简介(上)

阅前提示:本文纯属虚构
第一次外海战争时期,稻妻陆军航空兵和稻妻海军航空队均在这次战争中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战后,稻妻陆军航空兵和稻妻海军航空队的一些对航空作战高度重视的高层,决定组建属于稻妻的航空力量。提瓦特纪年1948年,稻妻在鸣神市成立空军省和防空军本部,航空本部则改组为海军航空本部和空军航空本部。
最初成立的稻妻空军拥有各型作战飞机近3万架,航空人员、作战和后勤人员5万人。进入50年代后,稻妻开始生产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以自研的J24型涡喷发动机为主要动力来源。
提瓦特纪年1952年3月13日,稻妻战后第一架自行研制的战斗机A12M“夕风”试飞成功,该型飞机可以搭载4枚使用红外/无线电制导的“天龙(Tenryu,日语罗马音缩写为TR)-1”空空导弹,这是稻妻第一架配备导弹的战斗机,由于其先进的高亚音速飞行能力,刚刚服役就领先于鹰联使用的F-86战斗机。
提瓦特纪年1956年秋季,稻妻海军航空兵和稻妻空军计划联合开发一种可以进行超音速作战的战斗机,该机代号为A13M1“旋风”,最大飞行速度1.82马赫,可挂载对地武器,机载空射火箭弹或者TR-2型空空导弹。于1962年3月正式装备稻妻海军航空兵和稻妻空军,该型的舰载版甚至可以挂载使用红外制导的小型反舰导弹。外界一般认为“风雷”战斗机的研发成功,是稻妻空军进入超音速时代的开始(注1)。在60年代初期,第一架稻妻自行研发的、符合未来空战需求的轻型空优战斗机Seko-1首飞成功。
提瓦特纪年1962年6月,随着稻妻的核武器研发成功,稻妻也越来越需要一种可以担任远程空中打击任务的实用型战略轰炸机。当时稻妻的第一任空军大臣林弥勇志对至冬使用的米亚-4型战略轰炸机产生了兴趣(林弥认为该型飞机的潜力远高于图-16),于当年8月访问至冬,并提出了向至冬引进米亚-4飞机和相关技术的申请。第二年2月份,两架米亚-4样机抵达鸣神市的成田机场,米亚西舍夫和相关的科研人员甚至乘坐专机访问稻妻,为稻妻提供飞机生产线、完整的飞机设计图纸在内的一系列的设施。提瓦特纪年1970年,稻妻的第一架完全自行制造的米亚-4飞机在樱都完成了首飞,并被命名为“剑山”轰炸机,从此,稻妻版的“大号轰6”出现了。在提瓦特纪年的21世纪,新的“剑山”24型轰炸机(使用4台FB-9涡扇发动机(注2),航程增加到1.2万公里以上,有效载荷增加到30吨以上)在樱都首飞成功,它和稻妻海军的G14N“白山”系列战斗轰炸机,一直被认为是稻妻航空工业的常青树。
进入提瓦特纪年60年代后期,面对鹰联、卡美洛在空中对稻妻的挑衅,稻妻空军研发了一款新型的可变后掠翼截击机——SKB-1,广泛装备稻妻空军的本土防空部队和稻妻防空军。提瓦特纪年1971年发生的鸣神湾空战,SKB-1截击机在高森美羽(稻妻第一位驾驶截击机的女飞行员)的驾驶下,成功将两架鹰联的F-4击落一架,击伤一架,这也是提瓦特的截击机空战第一次击落战斗机。
随着70年代提瓦特情况的变化,稻妻防空军并入稻妻空军。稻妻对新飞机的需求也日渐增大。比如提瓦特纪年1974年由中岛飞机公司研发的Seko-2舰队截击战斗机和藏王重工研发的Seko-3战斗机,这两款飞机是稻妻航空工业走向成熟的标志。在70年代中期,随着新式大型核动力航母的建造,稻妻海军对舰载机的高速能力也越来越重视(G-41方案(注3)被要求搭载高速舰载战斗机、重型舰载战斗轰炸机和正在研发的大型多用途舰载战斗机)。提瓦特纪年1975年,川崎重工以“技术合作”的名义引进了米高扬设计局停止研发的米格-23A舰载机方案并在稻妻进行测绘仿制和自产化,优化了整体的航电系统和机载雷达,并授予Ki-265“闪电II”这个名称。随着提瓦特纪年1980年“苍鹤”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1号舰“苍鹤”号的服役,Ki-265、Seko-3作为稻妻的新式舰载机登上稻妻航母,这是稻妻航空母舰最后一次搭载第二代战斗机。
提瓦特纪年80年代中后期,随着稻妻与鹰联、卡美洛之间的关系缓和,稻妻开始接触新一代的战斗机。起初,稻妻对鹰联的F-15和F-16战斗机比较感兴趣,但是鹰联认为稻妻仅适合F-16战斗机,而且是一种拥有缺陷的验证型号——F-16/101,这种型号的F-16不能搭载新的AIM-120中距弹,对地攻击仅能使用普通航弹,而对海攻击则必须使用鹰联的“鱼叉”反舰导弹。稻妻人很快就拒绝了这款机型的引进。后来在璃月引进苏-27之后,藏王重工也相继引进苏-27系列机型。从授权生产、组装到完全自产自研,“樱花侧卫”在稻妻开枝散叶,成为了继璃月之后的又一个与至冬完全不同的侧卫家族,这也是提瓦特第二大的侧卫家族。
进入提瓦特纪年21世纪,随着“远山”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影向山”重型隐身战略轰炸机、“天照”战略轰炸机等轰炸机的相继入役,稻妻的远程航空兵也有了“质的飞跃”。在战斗机方面,除了Seko-4这款使用三角翼布局的空优机以外,也诞生了Seko-6这样的“最强单座侧卫”战斗机。目前的稻妻航空工业正在向着研制第八代战斗机(注4)前进。随着稻妻的五代机和六代机不断完善,第七代的空天战机已经研发成功,稻妻也会成为提瓦特与璃月并列第二的航空工业。
附:稻妻飞机命名规则
【机种代号】
Seko:战斗机
SKD:在战斗机的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电子战飞机
SKB:截击机
Ka:直升机
Ko:攻击机
KS:反潜机、海上巡逻机
RS:教练机
E:预警机、指挥机、大型电战机、电侦机
H:水上飞机
Yu:运输机
Yuko:空中加油机
“山”字号:轰炸机、舰载战斗轰炸机
【机种名称】
“风”、“电”:战斗机
“岚”:潜载战斗机
“雷”:陆基战斗轰炸机
“星”:攻击机
剑名:截击机
飞鸟:教练机
“空”:运输机
“云”:侦察机
“雨”:直升机
“海洋”:反潜机、海上巡逻机
特种机的名称比较随意,在此不多赘述。
注1:原型为十六式舰战“鬼丸”。
注2:D30KP2涡扇发动机的稻妻自产化型号。
注3:“苍鹤”级大型核动力航空母舰的项目代号。
注4:东提瓦特的可变形战斗机方案,外形可以参考超时空要塞里面的SV-51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