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罗马尼亚TR-77-580中型坦克
1968年1月,捷克斯洛伐克掀起了一场被西方称为“布拉格之春”的改革运动,声势之浩大,令不少华约国家看到了一种全新前景。
4月,罗马尼亚国防委员会收到一份有关自主设计制造国产中型坦克的匿名报告。
1970年,罗马尼亚陆军开始接收苏制T-55系列坦克,其中有几辆被秘密运往自家工厂进行测绘及拆解研究。

1972年10月,罗马尼亚国防委员会正式批准秘密研制国产中型坦克的计划,由马萨尔机械厂负责,第111研究所和超过141家本土企业分工合作。
1974年5月,第一辆原型车在米齐尔机械厂被制造出来。两年后,第一辆量产型样车成功试制,并参加了长达6个月的测试。
1977年,马尔萨机械厂生产出第一批10辆坦克,定型并命名为“TR-77中型坦克”,此时采用的是联邦德国MTU-MB-838-CaM-500型柴油机。
然而,由于联邦德国无法稳定批量供应发动机,罗马尼亚不得不改用自产V-55柴油机,换发后的国产坦克便被称为“TR-77-580”。

在基本构型上,TR-77-580加长了车体,将原有的5对大直径负重轮换成6对中直径负重轮,并增加了3对托带轮。车组乘员4人,通过车顶舱盖出入。

在火力配置上,TR-77-580采用了一座自研铸造炮塔,搭载了一门100mm的A308坦克炮(备弹50发),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尾翼稳定破甲弹、高爆榴弹和炮射烟雾弹。
(主炮最大俯仰角为-5°~+18°)
辅助武器为一挺7.62mm的并列机枪(备弹2750发)和一挺12.7mm的DShK高射机枪(备弹500发)

在装甲防护上,TR-77-580为全钢焊接车体,正面采用大倾角设计,首上装甲厚度约为100mm,铸造炮塔正面装甲厚度可达220mm。
(由于罗马尼亚缺乏装甲制造经验,曾派出一支技术小组访问某东方古国以获得帮助)

在动力系统上,TR-77-580采用了一台580匹马力的自产V-55柴油机,搭配6速手动式变速箱,公路极速可达50km/h,越野性能良好。
整车战斗全重约为38.2吨,功重比约为15.18,加速性能合格。

在电子设备上,TR-77-580采用了自研火控单元,集成有激光测距仪、机电式弹道计算机和微光夜视仪。该车标配主炮双向稳定器,具备行进间射击能力。
1977年8月,马尔萨机械厂迁往布加勒斯特,与当地几家工厂合并为特种重型机械厂,继续从事TR-77中型坦克的量产和改进工作。
1979年1月26日,第一辆量产型TR-77-580中型坦克被制造出来。8月23日,由12辆该型坦克组成的阅兵方队亮相于罗马尼亚国庆节阅兵仪式上。
截止1985年,罗马尼亚共生产了约400辆TR-77-580中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