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夜大小姐》为什么好看?搞笑功力大分析

本文讨论《辉夜大小姐》火爆的原因,以及研究优秀搞笑二次元作品是如何诞生的,涉及剧透以及部分同类作品,全文3000字,尽量减少插图。
首先我们要对笑这个情绪有一定理解。笑可以由于很多种情绪导致,但主要是两种,表达心理满足和宣泄内心冲突。搞笑作品引起的笑在心理学上更多属于后者,也就是人们之所以被逗笑是因为内心紧张感和冲突的释放。搞笑作品往往塑造某种环境或者事件,让观众去理解。而想要理解这种环境或事件,人的大脑会潜意识预想多种可能性的结果,这就建立了悬念或者紧张感,而后搞笑作品揭露真相或者打破事件“包袱”给出的解释通路与人大脑构建的解释通路产生智力落差,从而将紧张感释放,引起大笑。这种智力落差越大,则笑果越明显,这和观众的知识储备和智力因素有关,所以相同笑话对于不同人的效果是不同的。
例如我写一首诗:“离地三尺一道沟,两岸杂草黑黝黝,不见牛羊来吃草,只见和尚来洗头”,有的人会觉得搞笑(普通受众),有的人会觉得无聊(高级知识储备或者绝顶聪明人),而有的人会觉得莫名其妙(缺少知识储备或者智力不足)。
《辉夜大小姐》的受众是青少年群体,所以其笑料准备大都是按照这一层次能够理解的范围。再者它制作良心,角色性格鲜明可爱。除了这些明显的因素,《辉夜大小姐》好看的原因还有大致三点,第一,恪守搞笑动画的节奏把握。在日常篇幅中,笑点均匀分布,并且笑果程递增趋势排列。例如第二季第7话辉夜请求会长做手部按摩章节中,先是铺垫手部按摩的背景,制造包袱,然后突然创造会长痛苦感受和辉夜温馨感受的反差,使包袱落地,引爆笑点。然后夸张演出,让观众隐约察觉不对,暗中布局包袱,然后让弥子入场引爆包袱,这里笑点升级。紧接着利用辉夜和弥子的信息不对称制造误会,连续制造笑点,前后只用了三分钟,制造了四五个笑点,而且无论是搞笑程度还是频率都有提升。《辉夜大小姐》几乎每一个日常篇幅都采用类似节奏把握,保证它足够搞笑。
第二,魔性的旁白和充分内心戏演出。与传统搞笑动画设计某个吐槽角色不同,《辉夜大小姐》的魔性旁白自带搞笑效果,堪称一绝。一方面它充当了笑点间的缓冲,增加了紧张感和夸张性,另一方面它提升了观众的存在感,拉开了观众与角色的距离从而避免因为不必要的角色带入而造成冷场。《辉夜大小姐》的内心戏也非常丰富,虽然男女主所谓智斗行为实际上像是在过家家,但是只要看了他们内心的演出就不禁会被感染而误以为他们的行为很高级,在这基础上的内心戏塑造紧张感同时也起到了增加搞笑效果的作用。
第三,主线篇幅衔接巧妙,情绪流统一。一部优秀搞笑二次元作品为了塑造人物成长以及创造更多搞笑环境,往往会穿插主线剧情。《辉夜大小姐》也如是,并且做的非常好。它主要是连接巧妙,在作为主线剧情的篇幅中,情节以塑造人物为主,避免因为盲目穿插搞笑情节而打断情绪流。再者它主线剧情出现的时机非常好,往往作为日常篇幅的穿插和花絮。再者主线剧情的精彩程度也十分重要,搞笑作品主线剧情并不需要格外优秀感人,它应该是以塑造人物为主要目的。《辉夜大小姐》第一季第12话“听不见烟花的声音”做的就相当典型,主题是塑造辉夜向往自由的情感,以及学生会对友情的重视,剧情感人深刻,不穿插无意义的搞笑情节引起尴尬。同样第二季第6话“想让弥子笑”和第二季第11话石上优真男人的主线剧情无一不是衔接巧妙,情绪统一。一部搞笑作品主线剧情的衔接和情绪流把握直接影响其口碑,对比《银魂》的主线篇幅剧情就经常的莫名其妙,乃至最终烂尾。

接下来我会分析搞笑动画常用搞笑套路,举例类似《辉夜大小姐》的搞笑作品来评价如何练就高超搞笑功力。
1.制造信息差
制造信息差是搞笑作品最常用的搞笑模式,它被用来制造误会,往往会用来制造较为高级的笑点。这有可能是单方面的“无知”引起的信息差,如《辉夜大小姐》第一季中辉夜对于“初体验”的误解引起的笑料。也有可能是双方彼此的误会,在这种情况下对话俗称“跨服聊天”,如《辉夜大小姐》第二季第7话辉夜和会长关于内裤的讨论,《后街女孩》第6话中老大和夫人的跨服聊天,《CLANNAD》第一季第4话渚和椋的跨服聊天等等。而制造信息差用于旁听模式下同样会引起爆笑因素,如《辉夜大小姐》中石上和弥子经常偷听了部分内容引起误会,《碧蓝之海》第11话中爱菜和耕平对伊织和千纱的旁听,制造信息差还可以用于更多方式表达,比如《碧蓝之海》第6话潜水手势的误会,实际上《碧蓝之海》通篇充斥了制造信息差引起的笑料。
2.整蛊
整蛊或者恶搞(恶作剧)在搞笑作品中广泛应用,多用来制造大众笑点。它并不一定处于恶意,经常也会出于某种善意的误会。整蛊类笑点编剧成本低,它可以源自人物自发行为,也可以源自剧情需要,理解容易,往往造就很多“名场面”。如《漆黑的子弹》第八话名场面:

《月刊少女野崎君》第9话名场面:

《荒川爆笑团》第4话名场面:

3.制造巧合并串联
制造巧合常用来引起含蓄笑点,此类笑点较为高级,也是最体现搞笑功力的用法之一。通过连续铺垫情节,制造巧合来制造滑稽,往往让人忍俊不禁。例如《甘城光辉游乐园》第8话,讲了男主因为生病不能去上课,男主工作的游乐园的同事穿上伪装服假扮男主上学的故事。期间更换了四个扮演者,经历了同一串剧情,扮演者1号是女主,收到某女同学表白信,结果发现是误会,信本来送给别人的送错了。扮演者2号是个不良,偶遇女同学,发现女同学因为上次误会反而对男主产生好感,拒绝了本来想要表白的男同学的求爱,扮演者2号吓跑了男同学,鼓励女同学向其他好友请教,埋下伏笔。扮演者3号是个色批,遇到女同学的示好以为是桃花运居然主动要求让女同学欲仙欲死,结果引起反感被女同学拒绝。扮演者4号是个重情义的勇士,结果遇到女同学和其他好友上门讨说法,此处所有伏笔展开剧情达到高潮,最后在男主本人出场下化解冲突。制造巧合引起的笑点较为含蓄,但是回味十足,会让人感觉有意思,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往往结合荒诞因素,玩黑色幽默,如《两杆大烟枪》、《疯狂的石头》。《辉夜大小姐》中第二季中的弥子多次扮演了因为误会引起爆笑的关键角色,而连续的误会在第9话中串联造成连锁反应,引发笑果。
4.荒诞
这里的荒诞主要指二次元作品表达制作上的荒诞艺术,而非情节上的荒诞(因为荒诞情节太过宽泛了,可以在其他条目中拆解)。所谓“荒诞”即不正常,也可以说是“无厘头”,但“无厘头”只是荒诞的一种表达方式。荒诞之于幽默已经上升为一种艺术,广泛运用于文学、影视、音乐、绘画等各种艺术行为上。二次元作品本身就具有荒诞属性,因为动画演出具有夸张,幻想,省略等特征,搞笑二次元作品除了加深这种荒诞属性,还会运用镜头、画面、配乐等各种方式演出只属于二次元的荒诞属性。例如动画表情上的夸张演出俗称“颜艺”:


人物造型的夸张变化:

人物动作的夸张演出:

还有一些只属于二次元的荒诞符号,如额头竖线代表无奈:

鼻涕泡代表睡觉:

这些荒诞表达成为了二次元搞笑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贯彻程度近乎通俗,但是合理应用依然非常重要。荒诞表达既要突出也要适度,否则会让整部作品混乱不堪。
5.谐音与典故
谐音与典故是传统幽默制造方式,当然也被广泛应用于搞笑动画中,俗称“梗”。如《恋爱研究所》中对于“腋下”和“女汉子”的谐音梗,和《日常》中”最上川“的俳句典故梗等等。因为语言文化不同,国人观看日漫对谐音与典故理解有限,故笑果一定程度程度取决于翻译。随着二次元文化的普及,一些动画作品本身也作为典故来起到搞笑作用。如《碧蓝之海》恶搞《EVA》:

又如《校园迷糊大王》恶搞《黑客帝国》:

还有《银魂》恶搞的二次元作品更是数不胜数了,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恶路木梦碎”,恶搞《暴漫王》的“亚城木梦叶”。
《辉夜大小姐》在以上总结的各个笑点把握中都做的不差,再加上用心的制作和同行的衬托,眼下火爆显然是必然趋势。而在当前形势上来看,《辉夜大小姐》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会是搞笑动画的顶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