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第一位中国经济学家去世了——纪念厉以宁先生
2002年9月14日走进大学校门,紧接着是一周军训,再之后上课一周,然后国庆小长假。上课的那周,课余出入图书馆,知道了厉以宁先生,厉老是我知道的第一位国内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是第二位,大一国庆小长假回高中母校,听退休多年的语文名师张峰老先生提起吴老。也是那个假期,高中班主任郝润生先生命我读《十三经注疏》。) 厉老著作等身,大一读了《面对改革之路》,大二下学期读了半本《国际金融学说史》,大三上学期通读了《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厉老最看重的《非均衡的中国经济》,是工作后读的。厉老的著作,我最爱读的不是中国经济分析,而是经济史、诗词和散文。有一次去财税学院同学宿舍,看到墙上悬挂的书法“野无人迹非无路,村有溪流必有桥”,我们相视一笑,都是背诵过厉老诗词的人呀。 在心中,北大是灵魂栖息地,虽然我从来不是北大人。厉老是他们那代北大先生的代表。因为一代代德高望重的先生,北大才是北大。惟一一次去北大,进校直奔燕南园,瞻仰了陈岱孙先生故居、马寅初先生故居,拜见了陈岱老塑像,然后去了光华老楼,再经未名湖,去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在镜春园与骑自行车的平新乔老师擦肩而过,脱口喊出:“平老师~”,平老师回头:“你好!”之前,只见过平老师照片,凭记忆认出了本尊。陈岱老是厉老的老师,平老师是厉老的学生。这才是薪火传承、弦歌不绝。 今晨,B站网友“薄冰履过的喜茶”给我留言,告知厉老仙逝。手机搜索,看了看报道,遂净面洗手漱口,写下了以上文字。泰山其颓,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天地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