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脉要明确的三个问题:1.把切脉运用到临床。2.切脉贯穿五个步骤(诊断-辨证-立
切脉要明确的三个问题:1.把切脉运用到临床。2.切脉贯穿五个步骤(诊断-辨证-立法-遣药-出方)。3.切脉重点考察:第一,正气或肾阳如何;第二,五脏脉的生克制化如何;第三,有没有外邪,也就是《伤寒论》说的三阳证问题。 首先我们说说,有没有《伤寒论》说的三阳证问题。这三个指头,我要讲一讲,正常脉,指端指腹要一条线,这个患者稍微高一点,壮一点,丰满一点,寸脉的空隙比较大,我们就定在中间,寸一定,其余就自然定了,松紧自己掌握,这个误差的把握, 就是在一两毫米。 轻取:轻轻搭上去,什么心包、胆、小肠,不去细分,一起切,了解他的气,没有胆病,一般就不需要专门切胆脉的。这个人轻轻搭上去:浮,稍紧(紧:起码分五个层次,紧甚、紧、稍 紧、稍微紧、微紧),不同的紧,说明寒不一样,这就了解了肌表。 然后稍重,切膀胱脉,这就跟《伤寒论》的三阳、三阴有关系了。这个患者的膀胱脉:浮,紧(有风寒),这个紧是稍紧,这个是风邪重于寒邪,比刚才轻取这个紧要明显,也就是说太阳膀胱是风、寒两感。从这个脉来看,他不是今天,也不是昨天,是前几天就感受了外邪的,此为旧疾。这个时候,就要考虑用解太 阳膀胱经风寒两感的法,这个法,我们已经归纳得比较简单了。 三个指头重取下去,就是了解他内部。“查外而知内,明内而知外。”察体内气的运行情况。重取脉为:洪、大、紧,气滞,湿滞。紧脉反映有寒,有里寒,虽然还不是很重,但是脉达不到缓力神了。 膀胱:膀胱脉过后就按少阴脉,也就是肾脉,要至骨,这三个指头,只有食指至骨,其他两个指头不动。这个患者,首先反映出来:①肾脉紧,肾有寒。②肾脉稍浮,这并不是肾阳起来了,是阳不归位的表现。因为肾脉(指肾气、肾阳)要起来,就必然是沉取脉缓而有力有神。 沉取:这个患者是阳不归位的表现。阳不归位怎么解决,除了治外邪以外,还要用四逆白通汤,使其阳归位。 左尺脉:反映了两个主要问题。第一个肾阳弱、正气弱(肾脉紧、肾有寒都是肾阳弱,阳不归位)。肾阳和整体结合起来,断定这个人的正气如何。这个人正气亏损,这是我们的一个结论。我们并不是要按照他说的,针对血脂高、血糖偏高这些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