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出马仙的几个历史时期(本文本着以理性破除迷信的态度)

2019-11-21 15:25 作者:萨满孙少爷  | 我要投稿

大家公认的出马仙最原始的形态其实是巫术,在原始社会中。天灾人祸无法预测,只能以巫术维持人们的正常生活。

第一时期清代——萨满时代

    其实萨满时代不仅是从清代开始的,而且在一千多年前辽金时期就已经出现。但是真正风靡而且达到顶峰是从清代开始的,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各个少数民族,均信奉萨满教。

     要想成为萨满只要两种方式,一种是家族传承,由上一代萨满或者族长甚至全族选定一个最适合的人选(传香弟子的前身)。另一种就是好好的一个人突然生一场怪病,病痊愈后成为萨满(抓马弟子的前身)。

    其特点在于当时的萨满地位很高,家传萨满多数担任家族祭司,负责祭司祖先诸神,甚至可以代表族长发言,地位等同族长。而那些生病痊愈后的萨满多数能力过人,一旦名声在外,变会被当地的牛录章京(地方官员)选中送到京城。为皇帝服务,在坤宁宫主持祭司。皇宫里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而萨满可以乘坐驴车进入内宫,拿六品官员的俸禄,称之为萨满太太(能进宫的必须是女萨满)。

     此时的缺点在于权利太大,一旦妖言惑众可以决定人的生死。

第二时期民国——香门时代

随着清朝的灭亡,原本为少数民族信仰的萨满教,随着历史一起灭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吸收了中原地区民间信仰和道教法术的全新的信仰。

    代替萨满的有了一个新的名词,顶香!顶香者又叫弟马香童,信奉的最高神也从萨满教的阿布凯恩都里变成了汉族的玉皇大帝,而原本萨满教信仰的各种神鬼精灵也变成了现在的胡黄白柳灰五大家。和萨满一样也可以请神附体,但是与萨满做法的击鼓唱歌不同的是,香门又添加了很多道教的法术,比如拜斗,破关,拘魂等等……

     不止如此,顶香者的服务对象不再是皇宫里的帝王,而是普通的民众,功能也从祭祀诸神变成了治病驱邪。

    这个时期也有它的缺点,就是容易蛊惑愚民,甚至发动政变。例如晚清时期的洪秀全杨秀清假借上帝附体,还有义和团的刀枪不入。

第三时期建国后——跳神时代

     解放后,人们的思想发生变化,香门那一套已经不能左右人们的思想。香门逐渐从信仰变成了一种行为,也就是跳大神。昔日的弟马香童被人们半褒半贬的称之为大神大仙儿!形式和香门一样,融合了萨满文化、民间信仰、道教法术。

     并且在破除迷信的正确思想下,逐渐从城市走向了农村,信仰范围缩小,成为了一种少数人的信仰。大仙儿们假借神仙附体骗人钱财,但是此时已经失去了萨满的权力和香门煽动民众的能力,仅仅做为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给与穷苦百姓的精神支柱的行为。

    从萨满时代保留的击鼓唱神的行为,成为主要的形式。从香门时代到跳神时代,顶香者大仙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致使萨满文化和道教文化几乎面临失传,仅剩的一些传统也错误百出十分矛盾。缺点是文化全无,剩下的是纯粹的迷信。

第四时期改革开放后——出马仙时代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正确引导下,文化教育普及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而此时的跳大神行为多数是封建迷信行为,萨满的文化传承几乎中断。

    就在这个时候,大仙儿们也受到了文化的熏陶,想要尝试恢复萨满文化的部分。从而选择将萨满文化重新搬回历史舞台,希望能将纯粹的迷信程度降到最低。此时立堂口成了一种手段,立堂收徒这种行为被一些心怀鬼胎的大仙儿,使用如同传销一样的方式传播开来。使得继跳大神之后这种形式又产生了一个信的称呼 出马仙!

     出马仙这个信仰包含了跳大神的迷信色彩,也包含了萨满教的文化,以及道教法术和一些民间的信仰。

     这些因素使得出马仙文化变的丰富多彩,但是如今也被商业化一般的推广。让这个几百年历史的出马仙文化再一次面临考验,选择理性的文化?还是选择被利益驱使的迷信?这些都交给时间去选择吧。


出马仙的几个历史时期(本文本着以理性破除迷信的态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