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3首都师范大学翻译硕士考研、首师大MTI考研怎么复习?

2022-04-18 19:01 作者:研谌专业课  | 我要投稿

自我介绍:我是柚子学姐,各位同学你们好呀。本人坐标江苏某相对排名较靠前的二本院校,一战一志愿上岸首都师范大学翻译专业。本科为英语(示范)专业,专四良好,CATTI三笔,专八还没考。学校期间也参加过一些大大小小的英语演讲、翻译比赛。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我的一些考研经验,希望对你们备考能有一些参考作用,各位加油。

一、考研的原因

在这里奉劝各位学弟学妹们,不要随大流考研,一定要仔细考虑清楚,不然很容易成为气氛组。本人高考发挥失常,从大一起就下定决心要考研,同时也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英语,喜欢翻译。因此虽然整个考研的过程很辛苦,也很累,但乐在其中。事实证明,只要选对方向,狠下功夫,结果不会差的~

二、选择专业和学校

英专生如果不跨考的话,考研就两个方向:学科英语和翻译。因本人对学科英语没什么兴趣,因此选择了翻译。翻译分为口译和笔译。笔译的竞争压力相对来说没有口译大,对于求稳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日后对口译有兴趣,可以继续深造,毕竟笔译是口译的基础,语言学习也是一个靠自己练习积累的过程,相信通过长期的积累和训练,我们都会成为合格的口笔译译员。

学校我是按照地区选的,只考虑北京和上海。最后结合自己的本科,个人实力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和规划,选择了首都师范大学。按照地域选择学校是一个很高效的方法,这里推荐各位学弟学妹们按照这个方法择校。

三、复试时间如何规划?

整体复习规划(基础、巩固、冲刺、押题各阶段复习安排、作息)

4月到7月:打基础阶段。

背单词+背词条+了解翻译理论+翻译入门

背单词就好比在打地基,所以词汇量特别重要。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单词就要从四级书开始背起,一直背到GRE;词条建议跟着公众号或者黄皮书每天积累,给自己规划一定的量,不断巩固复习~翻译入门就一定要看武峰十二天视频+练习+自己做笔记,后期可以看看英汉翻译简明教程等书。

7月到9月:强化阶段(黄金时期)

深入学习翻译理论和大量练习+百科广涉猎+政治简单听课

入门之后可以学习一些更深的理论和更大量的练习。比如可以详细阅读并练习庄译传老师的《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叶子南老师的《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式英语之鉴》等;搭配大量的翻译练习:黄皮书、三笔系列等。翻译一定要多联系,才能一直保持手感,且通过不断的回译巩固,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百科需要自己按照院校考察的方向整理知识点,初期主要留个印象,要广涉猎,后期再细化有目标的深化各知识点,并填充。

10月到11月:进阶阶段

积累背诵词条+继续翻译练习+百科背诵强化+政治

词条最后的礼物、卢敏热词要开始疯狂背诵了哈,基本上重要的常考的要背的特别熟练;翻译练习量可以减少,但是一定不能停;百科也主要过自己笔记的核心内容,熟练大作文小作文的素材和格式;政治需要疯狂背诵大题和巩固错题。总之这一阶段背诵的东西居多~

11月到12月:冲击阶段

政治复习黄金期+翻译保持手感+继续积累复习词条+百科查缺补漏

这是最后阶段啦,大家稍安勿躁,不到最后一刻千万不要放松警惕。这一阶段主要就是平稳心态,保持感觉啦~

四、公共课、专业课备考建议

1. 政治个人复习经验:

这门课我的分数中等,不出彩也不算拖后腿。我开始的不算早,7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正式开始学习。政治学习不需要太多的参考资料,而且认准了一个老师就从始至终跟下去,结果不会差的。而且政治大家要走出一个误区,觉得无非背背就能考高分。除了背以外,还需要理解。我的政治资料只有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1000题和肖四肖八,第一遍打基础听的徐涛网课。听网课的时候我会自己整理笔记,总共整理出了两个笔记本。我觉得自己整理笔记很有必要,不要只觉得听听网课,勾画一下书上的重点就行,自己梳理一遍会有一个框架,知识点也记得更牢固。听完一节徐涛的网课之后做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每一章配套的习题,把自己的错题或者该记的东西记在自己笔记相对应的部分,这样后期复习的时候很方便。我大概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看完了网课,之后用一周的时间把自己的笔记本再来回过一遍,就开始刷1000题了。1000题我刷了三遍,第一遍刷的时候正确率不是很高,一定要把每个选项搞清楚,把错误的点记在自己第一遍打基础的笔记的相对应部分,这样后期积累下来你会发现这两本笔记本是专属自己的宝藏,比别的什么押题老师总结的知识点有用多了!1000题刷完三遍之后,我就开始刷肖四,肖四选择依然过了三遍,然后就是肖八。选择题真的不要图快,要有质量,要动脑子理解。大题我是在肖八选择题出来之后(11月初),把肖四和肖八的所有大题分板块整理出来,然后每天开始背大题(除了马原,马原一定先把自己笔记本上的原理弄熟,然后先分析题目,套原理,再背解析的套话),从11月开始一直到考研我几乎每天都在背大题,也没时间做选择题了,直接背自己的笔记本(因为上面记录了自己所有的错题和易混淆的点)。关于时政,我只把肖四肖八所有的时政题总结在一起,分类整理,直接背这些就好。政治的东西很多,最重要的不是你买了或者你看了多少资料,而在于自己归类整理然后理解吸收了多少。整理完你会发现高频考点始终是高频考点,重复的地方很多,知识点的脉络也就很清晰。

可用的资料推荐:肖秀荣1000题,肖四、肖八,腿姐后期纸质版资料

2. 翻译硕士英语211个人复习经验:

首师大的题型为选择、阅读、翻译、作文。选择20道,15道熟词僻意或者GRE难度词汇,5道语法题。选择题这里我先看了专四语法,对语法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学习,然后刷华研专四1000题,黄皮书各校选择真题、中科院考博真题、桃子姐基英冲刺1600题以及其他基英选择题。我从4月开始,每天20道选择题,一直坚持到考研前一周。背单词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个人喜欢纸质书,因此按照大外四级、六级、专四、专八、GRE的顺序每天十页,在考研前把这几本单词书过了两遍。越是简单的单词越要注意他的英文解释,理解它在不同情况下的用法。后期我还看了六级、GRE、考研词义辨析,词义辨析建议记在本子上,要利用好零碎时间复习。阅读我先把华研专八做完,最重要的是我基本上每做完一篇,都会对照译文把文章过一遍,写得好的文章可以整理出它的框架,学他的表达和观点,同时也可以积累单词(这个适合考研时间充裕的同学,如果你考研开始的比较晚,不建议这么做,太费时间),我做完一整本华研记了三四个笔记本,然后每天早上背完单词会抽出20分钟专门读笔记本上的东西。这个过程对我的英语水平有很大提升。华研做完做了部分星火阅读,然后还做了英语一的阅读。首师大的阅读量很大,5篇,其中还夹杂着小说或偏文学类的阅读,因此后期阅读训练我都是严格控制时间,提高速度,保持质量。再说说这门课考察的翻译部分,句子难度不大,跟catti的风格类似,分值的占比也不大,但会让考试时间变得紧张。因此平时要做大量的翻译练习,考场上基本没有时间让你想句型结构,所以熟练很重要。作文部分往年都考翻译相关,比如“你怎么看待翻译有种含蓄的美让人不再渴望原创作品?”“你怎么看待翻译家纽马克提出:对译作质量的评价要依据原作者的意图和原作的主题?”其实首师大的作文一直都很难,无论是基英的小作文还是百科的大作文,都考的是翻译理论相关,因此这个基英作文我是和百科一起准备的,最后只需要把自己的百科素材转换浓缩成英语即可。除此以外我也练了黄皮书各学校的常规作文,主要练审题和观点,学习参考答案的句式表达和结构。事实证明,首师大今年不按常规出牌,作文考的是“双减政策会引起更公平的教育吗?”这样的时事话题,幸好我提前有所准备,不至于措手不及。在这里建议学弟学妹们在了解自己要报考学校的出题风格后,不要只复习考题相关,复习面尽量广一点,这样在考场上才能从容应对。

可用资料推荐:

大外四六级、专四专八GRE词汇书;专八阅读(华研、星火);专四语法与词汇;基英选择题;中科院考博真题;

3. 英语翻译基础357个人复习经验:

这门课首师大是有难度的,卷子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十个词条翻译(均为汉译英),三段英译汉,三段汉译英。首师大不以政经类文本为主,主要考长难句的翻译,以及偏文学一点的散文段落。今年英译汉考题就涉及到了atmospheric science, Darwinian Revolution以及Lefereve’s book和他的翻译操纵理论。汉译英涉及到了一段小散文,机器翻译以及关于人的记忆。先说词条,我从6月份开始每天跟着谜题翻硕积累词条,到9月份把黄皮书的词条过了两遍,并且把自己认为可能会考的词条摘抄出来反复背诵,后来背了1-12月的卢敏热词、中国日报热词,在考前还把《最后的礼物》过了两遍。其实好多词条都是重复的,只要大致理清了词条翻译的基本思路,即使没准备,在考场上也能写出来。再说翻译,翻译是重中之重,我每天要花四五个小时做翻译练习。4月份看完了武峰12天视频课,进行笔记整理,之后做完了庄译传的《简明英汉翻译教程》,进行笔记整理。笔记整理是非常有用的,只有自己动手实践,才能积累经验,并得出感悟。之后还练习了韩刚90天攻克三级笔译,如果把这本书的每一个句子搞懂,你会发现自己的翻译水平和分析句子的能力会有很大提升。到了暑假7月份开始,每天一篇黄皮书上的英译汉,汉译英,外加四篇专八翻译练习,做完之后对照译文,整理好的句子词组,反思自己的问题,并把自己总结的技巧整理在笔记本上。文学翻译不是短短几个月就能提上去,得先打好基础,再慢慢积累,因此翻译练习在你确定要考翻硕的那一刻起每天都要练习。这期间我还跟着橙啦公众号偶尔翻译政府工作报告的小片段,尽量让自己熟练各种体裁的文本。到了后期由于时间紧张,大概在考前一个月翻译量减少,重心放在了背诵自己的笔记本上。

可用资料推荐:黄皮书英汉互译词条;庄译传英汉翻译简明教程;黄皮书是各院校真题;韩刚三笔;专八翻译;韩素音翻译解析

4.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448个人复习经验:

这一科题型分为四类:选择题,名词解释,小作文和大作文。今年首师大的百科大赛,考题内容和风格与往年大不相同。考完百科出来就觉得自己考砸了,选择题基本上一半以上都是懵的,而且今年出题也特别偏。(比如:丝绸之路沿线撒马尔罕位于现在哪个地方?皖南事变后,谁是第四代理军长……);名词解释五个也只复习到了三个,其余两个(圣女贞德和辜鸿铭)全靠现场硬凑;小作文往年都考的欢迎词之类的,今年换成了策划书;大作文仍然是翻译相关。说实话,在浏览了这门课的卷子之后我特别紧张,愣是用了五分钟强制自己平静下来才继续答题。这里说说我备考百科的过程吧。黄皮书是重中之重,每天早上背完单词之后我都会再背10页黄皮书,大概用2个月的时间背完了第一遍。当然,第一遍背黄皮书只是为了对每个知识点有个大概印象,不必一字不落地像名词解释一样背出来,碰到翻译理论或者文学性较强的专有名词,我会上百度搜相关资料,在旁边记一些扩充的资料。过黄皮书第二遍的时候就快很多,针对往年首师大的出题偏重点(中西方文化知识、地理、翻译家和翻译理论)进行详细背诵,大概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过完了。之后我还看了《欧洲文化简要精读》《简明中西翻译史》《专八人文知识1000题》,每本书我都整理出了框架,并且把知识点分板块总结出来,最后背诵自己整理出来的笔记。尤其是《专八人文知识1000题》,由于它是全英文的,里面涉及到一些英美文学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我一一上网查证,把他们按时期和派别整理成中文框架,虽然过程真的很耗费时间,但会极大提高后期复习效率。基础打牢之后,冲刺阶段我做完了黄皮书各学校的百科真题,并进行了错题整理。在考前两个月的时候,全部在背自己整理的每本书的框架、精简内容和错题。

小作文其实很好上手,黄皮书有针对每种模版的讲解,看完之后结合旭东翻硕的小作文资料,我整理了20种模版,平时没事了拿出来看看。除了首师大的真题,其他考得最多的那些我也每天写了一篇,考前反复看,记一些素材和套话,以防万一在考试的紧张状态下脑子一片空白。大作文的准备我先是把黄皮书上翻译部分的人物和理论搞懂,理清每位翻译家的主张,以及每种翻译理论的意思和适用条件。然后结合自己整理的《简明中西翻译史》的框架,查缺补漏,把黄皮书上没有涉及到的翻译知识进行扩充。了解了基本翻译理论之后,根据首师大近十年的大作文的题目,我把他们分为了六类,每类找了10篇论文,读完之后整理论文观点,积累能用到的套话和句子。其实大量摄入加上自己的梳理,久而久之,这些艰涩难懂的翻译理论就会迎刃而解。可以看出我的百科准备的是挺充分的,但事实是今年的考题风格走向与往年的重点完全不一致,基本上复习的都没用到(除了小作文和大作文),但是或许正是这种竭尽全力复习给自己带来的踏实感,亦或是建立在大量积累之上的“语感”,才支撑我从容地答完了一份非常陌生的卷子,最后得分也出乎预料,没有拖总分的后退。

可用资料推荐:

《欧洲文化简要精读》;《简明中西翻译史》;《专八人文知识1000题》;《黄皮书》



23首都师范大学翻译硕士考研、首师大MTI考研怎么复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