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伴侣应该是什么样?

没谈恋爱前,自己想得天花乱坠。
对方要温柔知性美丽大方鬼马聪颖爱批判忠诚体贴,具体细节还可以延伸。除此之外,还有世界观价值观,婚姻家庭教育,父母财产事业,这些标准一大堆,不写了。
冷静下来想想,对方样样优异,地球上就根本没这号人。而且即使有,为啥会轮到我呢?我渴望与对方“琴瑟和谐”,但事实上我不会弹琴,也不会弹吉他,书看的不多,只会板一张脸,玩游戏,爱用无聊的大道理逞强。
再不客气些,自己想要包容理解,是因为平日我是那个小肚鸡肠的人。自己渴望激扬文字挥斥方遒,拿起笔写个日记都磕磕巴巴。自己追求浪漫,说穿了也只是复刻滥俗的好莱坞片段。自己讲起爱情的模样头头是道,实际上和异性多交流一句都急促得不行。
看剧玩游戏,整天晃荡做无聊的事,还幻想着完美的人儿来我身边,人家吃饱了撑的吗?
现在看,自己的种种设想,更像一种肤浅的文字游戏。而且设想的越多,越容易给自己使绊子。
我设想的爱情大致如这首歌,夜に駆ける(BY YOASOBI),激烈浓郁。
但实际上,爱情来地如这首歌,Khongpo Song,自然舒适。
小柚子包容我的臭毛病,也支持我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我使小性子了,她踹我一脚,让我清醒清醒;大多数情况,她都会包容我这个“刺猬”。如果找李清照做伴侣,那每晚睡前我都得偷偷翻书背句子,好第二天装样子,太累了。
歌中唱得好:“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恋爱者把太多精力放在开场秀——浪漫的“相爱”上,“三板斧”使光了,爱情就熄火了。
如果把新鲜感认作是爱,那你和对方都得是亢奋的天才,日日激情满满。而且其实即使是天才,也会露出疲态。故事中伟大的爱情,背后藏了多少的磕磕绊绊。
为爱情定标准,一项项评比,总不对劲。你给对方评分,对方也会给你评分,如此绩效考核,很难说是真爱。把恋爱比作果子,不尝爱情者,多只盯着果子大小成色,实际上,只有入口才知道味道如何。
用李银河的总结:“爱一个人虽然是需要幸运的,即需要与那个“对”的人的偶遇,但是会不会爱、懂不懂爱、能不能爱是一个人能够最终得到爱的关键。如果你根本不知道爱是什么,就不会去爱上一个人;如果没有爱的能力,那就不会遇上爱,找到爱;如果不会去爱,也就不会被爱。即使那个“对”的人出现了,你也不会认出他来,只会与他失之交臂”。
从恋爱中体会到最重要的一点:爱是一项行动的能力。做美梦谁都会,光叫嚷没啥用。相互倾听,了解,共同克服困难,前进。把激情融入生活,让爱富有激情又高于激情。
理想的伴侣更像美好的水中倒影,完美的人格寄托。现实生活中,合你拍的来了,就别犹豫什么标准不标准了,赶紧牵起手一同上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