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武器)国产20mm捕获手枪
本期文章参考自《轻兵器》没有任何商业用途,只是分享各种国内外被遗的武器。

在我国轻武器的研制中,有些项目往往在时间紧、任务急的情况下被提出,所以指标也只能是大概要求,当研制结束时,已是事过境迁,使得该项目只能作为一种技术储备了,本文介绍的捕获手枪即属此列。

生产过程
20mm捕获手枪的研制始于1983年,当时公安系统急需一种非致命性与致命性兼备的捕获武器以取代警用制式手枪,并提出了一些要求;尺寸、质量与54式手枪相近,便于随身携带,与制式手枪一样,可以快速装填,便于精确瞄准,射击,可以发射各种捕获弹,如杀伤性及非杀伤性动能弹、麻醉弹、催泪弹等,以适用各种场合。
捕获手枪和非杀伤性动能弹---空心无壳橡皮弹同步开始研制,经过4轮样枪、7轮弹的研制试验,于1985年1月设计鉴定。



当出现哑弹或需退弹时,先拨动拉块将抽壳钩推向前,使其钩部卡入弹壳底槽,然后拉枪机退出枪弹。


创新的口径
为了适应手枪的一般特征,在衡量了威力、后坐力、精度等因素后,该枪口径定为20mm,开创了国内半自动手枪的新口径,为以后大口径弹匣供弹手枪的研制积累了经验。

枪口动能适宜,使用安全
按创伤弹道学标准,一般杀伤无防护生动目标所需能量约80J,在该枪对3.5m处动物进行射击试验后,确定枪口动能为57J,这一能量对穿衣服的罪犯射击时不会导致严重伤残。该枪还设有可靠的手动保险,更有效地保证了使用安全。
枪机后坐速度较低
由于该枪使用无壳弹,所以枪机后坐速度不像一般手枪那样受到限制,但因弹径较大,橡胶弹头又不能作引导,无法像一般弹那样斜推入膛,所以弹的上升距离较大。该枪后坐速度定为5m/s,低于其他手枪,这样既保证了供弹时间,又避免了因较长的后坐距离而导致手枪体积的增大。
能配用多种弹,实现多用途
该枪配用弹为20×28mm空心无壳弹。该弹质量14g,弹头采用空腔结构,稍作改动,腔内即可容纳液体、粉剂,可制成催泪弹、染色弹等各类特种弹,达到一枪多用的目的。该枪虽有一定的特色,但因研制条件有限,现在看来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基本套用了77式手枪的原发射机构,虽能通过鉴定时的跌落试验,但在安全上存在偶发火的隐患;个别弹的初速波动较大,对精度有所影响;供弹的可靠性及自动机工作的稳定性虽能满足某些特种环境要求,但因为仅经过少量试验,如用于实际,尚有待于进一步的考验。

总之,该枪作为新型警用手枪的一种尝试,虽未装备,但研制人员数年的辛勤劳动,为后来开拓者的探索之路铺上了一块坚实的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