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刺客信条:英灵殿》之前,率先奉上这本《刺客信条》百科全书

2020-07-28 15:22 作者:次元书馆  | 我要投稿

不说废话,书长这样。

看到阿泰尔、埃齐奥、巴耶克、卡珊德拉、谢伊这么多主角同框已经无法自控的可以不用再看了。请直接下单哈!

从诞生之日起,《刺客信条》以其自由开放的世界和精致细腻的画面而独立于世,在无数人花了十数年之功,创造了数十部游戏作品,上百个故事延伸线的基础上,《刺客信条》建构起了独一无二的宏大世界,拥有了核心灵魂。

 

《刺客信条:万物》便是这个灵魂的载体。

 

刺客兄弟会、圣殿骑士团、先行者文明、技能与武器……这里有一切跟《刺客信条》相关的要素。


整本书通过对剧情故事的梳理,兄弟会与骑士团的过去和未来被巧妙地连结;总览历代角色的平生、历史跨越的时间与割裂的空间就此被黏合得天衣无缝;在游戏细节中沧海拾遗,整个系列的永恒与变化渐次浮出,变得条理而清晰,令人心下恍然。


多元的维度带来了丰富而层次分明的体验,巨细靡遗,难以道尽。


故名:万物。


以下是其中几项:


关于武器


“这些年来,袖剑一直是我们的忠实战友。有些人说袖剑定义了我们,在我看来,这句话大概是正确的。”

——阿泰尔·伊本-拉阿哈德

袖剑,天生为刺客量身定制的武器,是阴影中无声的王者。一柄隐藏的尖刃搭配弹簧机关,以万王之王薛西斯一世的项上人头作为投名状,彻底奠定了袖剑作为《刺客信条》系列标志的地位。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早年间,刺客断指为剑,或伏于暗处,或隐于闹市,倏忽间剑出如电,饮血而返,目标在毫无觉察之下生机已绝。得手之后,刺客随即远遁,来去有如闲庭散步般自如,只有袖中利刃似灵蛇吐信,杀人于无形,徒留一群不及反应的杂鱼呆立原地,犹自惶惶不安,不敢妄动分毫。

一剑之威,夺魂摄魄。


 随着历史的演进,袖剑历经数十次迭代,断指早已成为刺客先辈漆身吞炭的精神象征。如今的袖剑在样式和功能上较之早先已经大为丰富,甚至还出现了电击袖剑这种结合了现代科技的变体。与之相对应,亚历山大、恺撒、埃及艳后……等一连串声名煊赫的当世枭雄,纷纷陨落,直接或间接成为剑下亡魂,生前彪炳的功绩全部成为袖剑荣誉的点缀。

指印:虽然袖剑在得到改进之后,大多数刺客用刺青或者烙印表明身份,但“有些刺客”还是沿承了截去无名指的传统,堪称硬核的原教旨主义刺客了。


关于人物

在我年轻时,我曾拥有自由,却未睹未视;我曾拥有时间,却未知未觉;我曾拥有爱,却未感未识。”

——埃齐奥·奥迪托雷

埃齐奥是迄今为止无可争议的最深入人心的角色。


从个人的复仇,组织的复兴到对命运的追寻,玩家通过三部曲的跨度见证了E叔从一个风流成性的纨绔阔少成长为一个风流成性的刺客大师。 此后的主角,即便同样身负国仇家恨(康纳丧母,亚诺丧父,巴耶克丧子)似乎都再难像埃齐奥这般引发玩家如此强烈而集中的共鸣。 如今再度追忆,无论是在佛罗伦萨的花之圣母大教堂穹顶的信仰之跃,还是马斯亚夫的图书馆与阿泰尔跨越世纪的会面,埃齐奥拥有无数的高光时刻,但是这些还不足够完整。


当伊甸苹果开启,获得启悟的埃齐奥终于找到了传承的使命之际,这种前所未有的平静最终成为他奔忙一生的闭环。

这种传承贯穿了《刺客信条》整个系列。

 

纵览游戏中数十位或真实或虚构的人物生平,他们或重要或普通,性格或单纯或复杂,身份和阵营也不尽相同。在这些迥异的标签背后,却可以切实地感受到刺客兄弟会和圣殿骑士团这两大组织被捆缚在命运的齿轮上,互相纠缠却又挣脱不能,在咬合中缓缓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最终让《刺客信条》得以一脉延续。 可以说,从雅典、巴黎、佛罗伦萨、君士坦丁堡、大马士革、耶路撒冷到伯罗奔尼撒战争、十字军东征、文艺复兴,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穿梭于历史的各个时代和角落,有文明的地方就有《刺客信条》的传说。 


翻开《刺客信条:万物》,恣意行走在上千年的人类文明之中,神话、历史、科技、信仰……万物之源从此肇始,万事之缘亦可在此追溯。 


如果只有上述只鳞片爪的介绍,无法体现《刺客信条》游戏魅力的全貌。正因如此,我们郑重地以最大的诚意奉上这本《刺客信条》的百科全书——《刺客信条:万物》。 


补充一点:如果说《刺客信条:万物》是对《刺客信条》故事和设定的360°地毯式无死角的包罗,坐拥业内首屈一指美术设计能力的育碧,曾经为历代《刺客信条》都精心制作了艺术设定集,现已由次元书馆全套引进(包括最新的《英灵殿》也会同期上市),是喜欢高清原画的小伙伴不可错过的收藏。


欢迎大家在淘宝上搜索“刺客信条 万物”购买这本百科全书,在次元书馆淘宝店购买本书,有包角包装,保护您的爱书,并且会随机掉落一本刺客信条官方小说(如需指定请告知掌柜)。




在《刺客信条:英灵殿》之前,率先奉上这本《刺客信条》百科全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