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网络4格画联想,审题理解、半瓶子水与电影剧作分析

2020-12-11 06:25 作者:Link领域  | 我要投稿

首先要说明的是,整条消息发生在2020年12月10日之后

也就是赛博朋克2077轰炸全网之后。

在说明道理之前,我首先要表态,我个人是没有玩赛博朋克2077。


首先,是第一张图。一个大佬发了自己的数据,简单来说是捏人的数据,照片中女性很有“韵味”面部神态很传神,同时面部特征偏“东方”,面部肌肉线条不明显,整体感更好。或者说的再耿直一点,这是一个美女,美女的嘴角处相较于一般捏人游戏女性来的更传神一些。




即然有大佬在分享捏人,那毫无疑问,一般会出现按照大佬数据,捏出来的角色面目全非的情况,实际也是果不其然。。。但这位“照葫芦画瓢”的形象,有点,像蜥蜴。。。眼镜根本和方才的美女不搭边,面部肌肉感,棱角感十足。



但到了第三张照片,注释内容多了“显卡信息”也就是3090与1060.一般的理解是,显卡不同,导致捏出来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物种”


但是,熟悉“画质”的小伙伴这个时候可能会。。。猜疑一下,画质变好也仅仅会是令画面棱角更少,画面贴图更精细,也不至于出现面部雀斑从无到有,这样一种亚洲化妆邪术一般的效果吧?



如果说提供的照片仅有三张,那么总体的表达意义可能仅仅是“请买一张更好的显卡”

然鹅因为存在第四张图,总体的意思就会变得不一样。

由第四张图可知。。。第一张图大佬提供的照片是穿越火线游戏的。而照葫芦画瓢的那一位,实际上是另外的游戏,2077

  2077的玩家绝无可能拿着穿越火线游戏的数据捏出一样外形的角色,因为捏人脸的系统,绝无可能一样。所以就有了驴唇不对马嘴的情况发生。

  而恰恰是图3的内容,有了其他的含义。

  对于即没有玩过2077也没有玩过CF的人来说,图3就会是一个存在误导信息的内容。一般“想当然的人”会认为仅仅是画质的区别,带来了极大的反差。

  然而当你看到第四张图片,或者说你根本就两个游戏通吃(甚至是只玩过一个但一眼就能认出)的话,你就会知道。实际提供图3的意义在于,这条信息的创建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是。。。那些花了大价钱,费尽心机抢到一张3090的高级客户,平日里喜欢玩的则是特别普遍的穿越火线;反倒是那些平日里拿着主流显卡的玩家,越喜欢蹭新鲜玩那些时髦的大作游戏。

  这可以说是一种“讽刺”也说出了一种现象“暴发户土豪或者是资深退烧游戏玩家,一般会成为室外高人,清心寡欲,对时髦的东西嗤之以鼻,拥有神器却喜欢牛刀杀鸡”反倒是那些“红尘世俗之人会沉浸在时髦与流行当中”

  而今天要说的内容并非是在揭露的内涵当中,而是那些看完了三张图就下结论的“非厨观众”到底哪里犯了错。

  犯错的点,既是没能理解“消息发布人于图3注释上显卡信息的目的”

 因为没能将图4的信息,即“大佬这张图来自穿越火线”这一层信息理解,所以在图3的显卡信息变成了误导信息。得出一般性的结论也就不足为奇。

 而这样的错误恰恰是“断章取义”之人,或者说是“半瓶子晃荡”之人最容易闹出的错误。

  回溯到诸位平日里考试,像这种情况应当是最为常见的吧?

  也就是说,那些存在审题问题的诸位,一定会闹出不少这种“乱子”没能GET出题人提供各个信息的“意图”才会出现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结论出现。也就是说,在错误的论据基础上,闹出了“过于简单化”的错误。

 由这个事例普及,诸位可能会通过这一案例突破一些瓶颈,由半瓶子晃摇身一变成为“能够理解内涵”的那一批人。


  而文章写道这里并没有结束,因为本人在解读剧作时,会时常听到不一样的声音,所以不得不将其他案例拿出来,一共参考。

  3+1是解读系列里的金字塔尖,这其中仅有三期作品《机动警察P2》《无罪》和《空中杀手》

  比较有趣的是,由机动警察P2的一期之后,无罪与空中杀手都有向其致敬的内容存在。也就是说其实作品本源也存在这样的内容。如果以总结来看,会更加的有趣。

  机动警察的主力行动小队,是4人小队。攻壳机动队的主力行动小队,是4人小队,空中杀手的行动编制,也是4人小队。

 这里有必要注释一下,因为机动警察作战兵力至少有6个人,但实际上这一套编制应当以机体为主。也就是说,平日里出动的仅有两台机体,而每台机体是一名指挥人员搭配驾驶人员,也就是四人,在二号机的指挥人员位置轮流替补了香贯花、熊耳和进士。

攻壳机动队是草薙素子、巴特、陀古萨和石川(戏份太少了哥们)

空中杀手就更是直接说出来4人了。

而三部影片当中,都有南云忍的声优和斜眼荒川的声优入阵。对于剧情来说,前两部影片这两位声优榊原良子与竹中直人扮演了关键信息提供者的角色,而第三部影片当中,两位声优扮演角色虽然没有之前那样重要,但在电影“趣味”方面依旧扮演了Key information提供者身份。

  但是榊原良子小姐似乎三部影片当中,都撒了谎。

  南云说自己对旧情不感兴趣

  哈拉维更是带着巴特与陀古萨跑偏

  屉仓小姐说自己技术完备(应当翻译成完美,十全十美)

  竹中直人呢?就更有趣了。

  如果P2没有斜眼,那整个剧作都将不成立,没有泄密者,谜题会成为一滩散沙。

  如果没有那个侦察兵角色,黑客无能力将“人类的认知能力存在缺陷,进而推导人类永无可能探知世界本源”表达的话,《无罪》会成为过家家一般的电影,这样的话导演会更像太田宫一些,是在合理条件下“肆意玩枪”

  空中杀手里面,竹中直人去配了铃木敏夫。。。虽然戏份滑铁卢,但映射宫崎骏那可真是有意思多了。顺便说一句,片中宫崎骏一动不动的意思,可能仅仅是在说“世界都已经变化万千了,您老为何还要坚持一成不变?”

  正是因为押井守作品下角色的台词会“不可信”,剧作的张力才存在。

  因为片中的角色,已经到了靠撒谎维系的程度,影片才会有趣,那些盯着台词就想当然的观众,会被是第一波刷掉的倒霉孩子。

  如何在押井守影片当中“去伪存真”呢?

  可能这一波被刷掉的观众当中,有人会说,要看设定集。。。

  我必须要跟诸位讲明白。电影,是一个艺术形式,电影本身能够讲明白故事,是必要要求。不仅仅可以通过镜头语言、台词提供的暗示、剧情真实发生过后观众的思索认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一系列对“信息的处理”来辨证。全剧什么意思,全剧的主题要表达什么意思。

  这就像文章开头那四张图一样,主题既是要表达“拥有贵显卡的人不全力榨干显卡性能这样一种反差”而不是简单直白到“买贵显卡”这样几个字的直白。

  正因为艺术作品存在具体明确的“主题”,所以一切看似“无用”的旁支末节暗示也好,故意强调也好,都不会“没有意义”设定这种东西在主题面前永远只会是参考,是辅助。

就像《空中杀手》一样,开头提供给观众的设定信息“大家在荷枪实弹的战争游戏当中参与”其实是个Fake news,实际情况已经由“见过部长的水素”,给过暗示,她在倒酒面对优一时,提示过战争想要持续。

  虽然战果与战争的关系,这个key information押井守是在书中强调过之间的矛盾关系,但是熟知战争的人应该不难理解这其中的道理。


在一系列作品当中连续穿插的角色,比如巴特,比如后藤喜一。他们不是仅仅登场过一次,所以还会有“角色特点”这一部分的内容,设定里不可能给你直白说明。

  说白了,为什么呢?就像后藤喜一,他是有现实原型的对吧?人物设定里面会写铃木敏夫吗?不太可能吧?或者太田的人设里来一句富野由悠季?富野听到这种消息会如何暴跳呢?如果官方能够公布的内容这样一般,这就像是公开挑衅,对吧?

  所以设定这种东西是。。。完全公开的内容,也就是能够给你看的内容,但是永远存在那些见不得光的内容。也就是所谓的阴阳道理。

  我们不可能在台面上把所有道理都讲明白,需要暗示,需要蛊惑,需要策应。总之表达能力也要分场合,在出版物上刊登实际原型?永无可能。

 所以剧作才有存在的意义,很多的内容需要“悟”而不是如代入公式一般做直白加减。

  我们当然可以通过直白对比,从中得出“这名角色不可能会这个样子”的判断。比如说。巴特。

  

我在无罪当中的解读,开局的巴特是见识到人偶自爆才扣下扳机。有很多人会反对这种说法。因为哈拉维斥责过巴特开枪,开的枪还过于强力了一些。

  然鹅哈拉维的声优是那个附带谎言的榊原良子,她的话只能听一半

  巴特在声光效果发生时,展现了如图的表情,说的直白一些。我和那些反对者争执的点,是巴特到底是随动开枪(反应开枪)还是主动开枪。

  如果主动开枪,那么巴特就是太田宫,找到合适的机会发泄自己玩枪的欲望。但显然,巴特不是这种人。

  所以展示狰狞的表情,恰恰说明了人偶此时“有特异表现”,另这位久经沙场的老手,有狰狞表现。

而接下来的辅佐证据就更加的劲爆了。诸位了解剧作的开头“需要爆点“这一创作结构吗?

  机动警察剧场2里面的开头,是大家都不熟悉的拓直对吧?习惯看机动警察的诸位突然看到一个不熟悉的角色在东南亚的雨林里面。。。。满头的问好吧?但这位军官确实是被火力打击了,这既是所谓的开局爆点,吸引眼球,引起震惊。

  攻壳机动队95的开局也需要素子“阿拉索”一下的对吧?一枪爆头!随后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光学迷彩遮掩桥段。

  空中杀手开局也是Teacher射击空中人类,直接打的血花四溅的对吧?

  那《无罪》就成了巴特按下霰弹枪的扳机,这样简单?

由结果而论呢?


图中躺着的人偶既是那一“跟巴特对峙”的人偶。这是它的尸体。


右侧部分完全消失。。试问一下,巴特的武器如果能一发造成人偶一半面积的创伤的话,为何在最后入侵战舰后不用这种武器?这可比那个AR效率高多了啊!


恰恰是人偶存在自爆,巴特才随动开枪,开枪造成了一部分创伤,比如打碎了腿部或者其他什么部分,而另外的躯干部分则是自爆了,可能自爆仅仅是发生在“炸掉内藏Ghost”层面,总之是存在声光刺激,令巴特随动扣下扳机。

 

当然这些东西“并不重要”人偶张开的外貌既是“要唬人”而一旦“被唬住”既是所有呈现画面的目的。一旦观众按照这套“理所应当”的反应去走,那就是有可能认清事实的。

 反倒是那些听信台词的“非理智观众”会得出一些奇妙的结论,就像看到图3就认为是在说买显卡一般理解问题的那些人,一样



网络4格画联想,审题理解、半瓶子水与电影剧作分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