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说“全员唱跳”体制是工地唱跳组合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2-04-22 22:33 作者:Jordeyson  | 我要投稿

我最近收到了一个小伙伴的留言,问我工地(LDH事务所)是不是打算放弃“唱跳分离制”?对此,我的回复是这样的(如图)。

我个人认为,工地今后培养“全员唱跳”组合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而“全员唱跳”这种新体制很有可能就是工地唱跳组合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近几年工地一直在鼓励事务所的旗下艺人们全面发展,尤其是针对在工地从事歌手、舞者之类工作的艺人们,各种类似的企划活动也层出不穷,比如鼓励vo(主唱)们去跳舞、让主唱团的成员们去上舞蹈课,再比如鼓励per(舞蹈表演者)们去唱歌,以及录制各种体育运动类的节目等等。很明显,工地想要培养的是全能型的艺人,即唱歌跳舞、玩乐器、体育运动样样都行的人才(说是天才都不为过了哈哈!)。

所以,对于工地的唱跳组合来说,“全员唱跳”这种新体制更有利于培养全能型的艺人。

其次,“唱跳分离制”这种表演形式虽然令人耳目一新,乍一看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种分工合作的形式是非常科学且合理的,然而并非如此。“唱跳分离制”的弊端,很可能是阻碍工地唱跳组合未来发展的一个绊脚石。

关于“唱跳分离制”的弊端,我主要说明两点内容:

一、“唱跳分离制”的宣传难度大且宣传成本高。

我们绝大多数人在入坑工地之前,看到工地唱跳组合的演出时,都或多或少地误以为站在主唱身后跳舞的那些人是伴舞,因为在我们固有的印象中,舞台上负责跳舞的表演者们基本上都属于“陪衬”一类的角色,他们所要突出的是站在舞台最前方的那些手持麦克风的歌手们。所以当我们不了解工地的情况时,就会先入为主地将没有麦克风的舞者称为“伴舞”而不是团队里的一名成员。

“唱跳分离制”这种表演形式听起来非常的新奇有趣,但实际上,除了工地自家粉丝之外,很少会有人主动去了解什么是“唱跳分离制”,以及为什么只有在工地才会产生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

所以,知道“唱跳分离”这个概念的人少之又少,由此产生的问题便逐渐显现出来,即“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什么是‘唱跳分离’?”

我平时在制作有关工地艺人的介绍视频的时候,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希望所有人都知道什么是“唱跳分离制”、我希望所有人都知道工地和其他艺人事务所不一样、我希望所有人都知道民工团不是偶像组合……

这样的想法很强烈,但要实现起来真的非常困难……很显然,宣传的难度很大!

平时做视频也好,写专栏文章也罢,我总是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在视频和文章的内容中强调什么"per"、什么是“vo”,反复地跟新粉去解释什么是“唱跳分离制”……说的次数多了,连我自己都会觉得很麻烦。

我身为一个up主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工地作为一家公司,为了对外宣传“唱跳分离”这种表演形式需要付出的成本了。

所以,与其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接受“唱跳分离”这种表演形式,倒不如顺应当下的潮流趋势,培养出更多的既擅长跳舞又擅长唱歌的优秀艺人,同时,推出更多的以“全员唱跳”这种为人熟知的表演形式为主的艺人组合,这样一来,既降低了宣传成本,又培养出了更多的全能型艺人,岂不两全其美?

二、“唱跳分离制”并不能改善舞者在演艺界内的尴尬处境。

海螺爸爸(工地一把手,EXILE HIRO)最初是为了消除人们对于舞者的偏见、让舞者能够和主唱一样令人瞩目,才创造出“唱跳分离制”这样一个独特的表演形式。虽说如此,但实际上,工地唱跳组合的per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会被vo们的光芒所遮盖。

因为,大众对于舞蹈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普遍较低,人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更愿意听歌曲而不是观看舞蹈,究其缘由,我想大概是因为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其思想内涵的,而歌曲是直接通过语言来抒发情感的,所以音乐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因此,人们对于歌手的关注度总是远高于舞者。

正是因为绝大多数人不够重视舞蹈这种艺术形式,所以海螺爸爸才想到必须打破人们的固有观念,让人们对舞者引起重视,不是单单将他们看作伴舞,忽视舞者们在艺术表现方面所实现的价值。而这一理念毕竟只存在于理想的状态中,现实生活中,舞者们的处境依然非常被动。

只有在工地,舞者的处境才会有所改善,因为工地是重视舞蹈的,但在工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就并非如此了。对于工友们(LDH事务所的粉丝)而言,per的地位等同于vo,但对于普通的路人而言,一个团队的主唱,其存在感远大于非主唱的其他成员。

所以,“唱跳分离制”并不能改善舞者在演艺界内的尴尬处境,毕竟人们的固有观念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被打破的。在日娱圈目前的形势之下,工地发展“全员唱跳”这一新体制更有利于改善这种现状。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两点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很大程度上也会缩短per们的舞蹈职业生涯。为了保持良好的体型和体质,在舞台上向观众们展现出近乎完美的舞姿,per们在平时的体能训练中会加大训练量。我之前也说过,工地艺人的体能训练几乎和运动员差不多,尤其是per们。大量甚至是过量的体能训练,在挑战着人体极限的同时,从一定程度上也会消耗着人的身体机能,日积月累,可能会导致各种伤病。到目前为止,因为伤病选择改行或者退出工地的艺人也不在少数。

而“全员唱跳”体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和这种状况,因为“全员唱跳”组合在舞台上表演时需要手持麦克风,所以在表演的过程中,跳舞的部分有所减少,即“唱跳分离制”组合中per们群舞或独舞的部分有所减少。也就是说,对于“全员唱跳”组合的成员们而言,跳舞的压力会相对减小,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体能训练的压力可能会小一些。

关于“全员唱跳”组合,很多小伙伴都存在着理解方面的误区,认为工地培养“全员唱跳”组合就等同于培养“偶像组合”,因为偶像组合都是人手一个麦克风,所有成员在舞台上又唱又跳。

对此,需要说明的是,“唱跳分离制”并不是专业术语,这个体制只是海螺爸爸设想出来的而已,属于工地独创的产物,这种体制在日娱圈乃至整个演艺界都不具有普遍性,没有哪位演艺界的大佬或者专业人士分析说“唱跳分离制”是艺人组合必备的表演形式,而“全员唱跳”就是偶像组合必备的表演形式。

其实,工地“全员唱跳”组合的演出形式更优于“唱跳分离”组合,因为“全员唱跳”组合的每一位成员都会唱歌、都会跳舞,所以“全员唱跳”组合的表演内容既可以是全员唱歌,也可以是全员跳舞,还可以是全员既唱歌又跳舞。所以,从舞台观感上来看,工地自家培养出来的“全员唱跳”组合在舞台表现力方面肯定要比偶像组合强,因为不论是唱歌还是跳舞,工地“全员唱跳”组合的专业性更高。

各位可以参考一下巴黎波(BALLISTIK BOYZ)这个组合,这是工地推出的第一支男子全员唱跳组合,我之前也在视频(BV1GX4y1w7H9)中介绍过他们,所以在此不再过多解说。

对于工地是否打算彻底放弃“唱跳分离”这一体制,各位其实不必过于担忧!

我个人认为,“全员唱跳”这一体制在将来未必会完全取代“唱跳分离制”,因为从工地的角度来看,工地作为一家公司看重的是哪种表演形式更容易获利,如果观众们愿意接受并喜爱“全员唱跳”组合,那么今后就会继续培养“全员唱跳”组合,反之,如果观众们更愿意接受“唱跳分离”组合,那么今后很有可能还会培养“唱跳分离”组合。

从工地创业之初到现在,“唱跳分离制”在工地发展的时间算是比较久了,这种旧体制的优势与劣势,我相信海螺爸爸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所以,近年来工地培养“全员唱跳”组合也相当于一种尝试,这种新体制在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与潜能究竟有多大,或许没有人比海螺爸爸更想知道。

我之前在视频(BV19i4y117rY)中也提到过,工地的艺人组合之所以能发展得越来越好,是因为工地艺人的基础扎实、实力较强,不论是唱歌还是跳舞,其水准均在日本演艺界的水平线之上;而且工地艺人的专业性很强,不论是舞者还是独立歌手亦或是唱跳团的主唱,都是各领域内的佼佼者甚至是领军者。

那么,要想将工地的这种优势继续保持下去,就势必要对其进行优化。

工地一直以来,在日本演艺界内都是特立独行的,海螺爸爸始终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一理念贯彻到底,不仅如此,还力争“与众不同”,坚持做到“工地独有”!所以,在海螺爸爸看来,要想把工地的这块招牌给做强做大,提升艺人的职业素养势在必行!

简而言之,就是“不会唱歌的per不是好DJ”。(开个玩笑 ~ )

文章创作不易,欢迎三连鼓励!

为什么说“全员唱跳”体制是工地唱跳组合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