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强迫症——成为“更好的自己”

2022-11-24 10:29 作者:心理师王宇  | 我要投稿

成为“更好的自己”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功、优秀、有魅力、受人欢迎,这本是人之常情,但如果这成了必须,则成了执念,必然会与现实产生冲突。但陷入其中的人却没有觉察,反而认为这是希望与理想,只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理想与执念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但后者是一定要,必须这样;一个是有限,而另一个是无限;一个是现实,另一个是幻想;一个是因为爱,而另一个是因为恐惧。虽然表面上看这两者极为相似,但却有着本质的不同,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一个人奔跑是因为喜欢,而另一个奔跑是背后有狼,虽然这两个人都在奔跑,但根本动机却是不同的。

但在这个全民焦虑的时代,成为更好的自己似乎很符合现代人的口味,所以对神经症患者来说,他并不在乎这个更好的自己是否是主观强求,他只在乎优秀的结果,而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在他的眼中只有赢,不能输;只能被尊重,不能被否定;只能超越他人,不能被比下去;必须超越平凡,而不能被现实拉回地面……虽然他因此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与压力,不过他却不肯放手,他把这一切当成优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爱上你,治愈我》是一部心理剧,剧中一个叫郑贤宇的年轻人热衷于整容,他做直播,当网红,整了18次,他还是觉得不够满意,甚至要卖掉母亲的房子来继续整容。劝阻无效的母亲只能以死相逼,要求儿子来看心理医生,而年轻人见到心理医生之后就表明态度:我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我妈。他还指责周围的人不理解,不接受新鲜事物,阻拦他走向成功。

他质问心理医生:我想让自己变得更好,有错吗?

心理医生问他:到底整成什么样你才能满意?

他的回答是:满意并不是我的脸要整成什么样。而是我身边,能有一群跟我一样的人。当我说到整容和我的整容计划的时候,立刻会有人回复我,追问我的感受和细节,跟他们在一起我就很舒服。

他享受被人追随关注的感觉,却也因为直播时网友发现他额头的皱纹而崩溃,情绪失控,甚至割腕自杀。

“我想让自己变得更好,有错吗?”这是来自郑贤宇的质问,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反思的问题。没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完善的需求,每个人也有追求美的权利。而像郑贤宇一样孤注一掷,执着地把人生的筹码放在整容上,真的是把自己变得更好吗?还是在糟蹋自己?

他虽然表面上在执着于整容,但实际上他真正需要的是被人追捧,羡慕,关注与认可的感觉。但他的脸无论怎么弄都会有不完美的地方,总会有不喜欢他的人,所以无论怎么弄他都不会满意,毕竟他逃不过做为一个人的局限性。

所以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毒瘾,已经不是变得更好地追求,最终他会需要不断更大剂量的“毒品”,就算突破了他可承受的极限也无法停止。

一位男性患者在重要的人面前就紧张,比如,美女和领导,因为他太想表现的好了,结果适得其反。但他放不下来,因为从小他父亲就说他是一个没用的人,所以他必须要抓住点什么,他必须要证明自己并不是爸爸眼中的弱者,所以他就不停地逼迫自己做好所有的事情,他怕自己成为那种工作、人生、情感失败与一事无成的人。所以,他不是想要成功,而一定要成功;他不是享受出色,而是他不得不优秀。所以他整个人生的出发点就错了,他的努力并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他要证明自己,摆脱卑微。


一个从小不被爱,不被接纳的人,他的内心才会及其病态地想要赢得肯定与赞美,这一切已经成了他精神的毒品,且永不满足。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如此想得到幸福的人,最终却总是与幸福失之交臂,是因为他不爱这一切,这一切只不过是他逃避自我与现实的手段。

剧中的郑贤宇在拒绝心理医生的治疗之后,愤然离开,在他走出诊室之前,心理医生问了他一句话:“你喜欢自己吗?”

郑贤宇一愣,无言以对,故而反问:“那你喜欢自己吗?”

“你喜欢自己吗?”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要问问自己。一直以来,我们都努力地想获得别人的认可,最终却发现,最不认可的人竟然是我们自己。

一个不接纳自己的人,就会把救赎放在被他人认可上,并幻想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但这并不现实,毕竟就算成功,也只是维系了虚假的自负,而不是产生自爱。就算有,他爱的也是成功与虚荣的外在,他依然不爱那个面具下的真实的自己。

因此一些成功人士来治疗的时候也发出感慨:为何别人都认为我应该快乐,但我却快乐不起来呢?也许,他一直都只是在错误的方向上,毕竟真正的自我救赎并不是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而是可以接受本来的自己,也许这个自己不优秀,不完美,很平凡。

话虽如此,一些人依然固执地幻想被成功拯救,他认为有了钱,有了地位,或变得漂亮,比别人强了,就可以摆脱卑微,就可以喜欢上自己了。但这只是他美好的想象罢了,毕竟,总有更好的,更优秀的,更有钱,更受欢迎的,他永远不会对自己满意。

成功只会给人被拯救的假象,而不会真正医治一个人的内心。毕竟如果钱,成功,地位可以治愈一个人的内心,那么成功人士就不会有心理疾病了。实际上,金钱与地位并不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保证,并不能提高一个人内在的价值感,仅仅是给了人一种虚假的优越感罢了。这并不是真正的自信,毕竟自信来自于内在的自我接纳,而非外在的光环。

成功与优秀的幻想就好像美人鱼的诱惑:美人鱼看起来很美,富有诱惑力,她经常会在天色昏暗不明的时候出现在莱茵河畔,用她冷艳凄美的外表以及哀怨动人的歌声,迷惑过往的船夫,使其分心而失去方向,最后沉入河底。

一个高中女孩写到:我虽然考上了重点高中,但这里高手如林,没人认识我。于是我就幻想有一天成绩提上去让别人刮目相看,可我的同桌的英语非常厉害,而我英语基础是很差,所以我又开始害怕看到她。后来我换了同桌,在我看来她是很不努力的那种,一开始我们相处还挺好的,又是因为一次考试中,我最擅长的科目考差了,和她拉的距离不是很远,于是我又开始焦虑。我以前觉得努力的生活才是最好的,为什么没有我努力的人过得却比我好?

“努力的生活才是最好的”这句话没有错,但如果努力就是为了超过别人,如果幸福就是来自于凌驾于他人之上,那么如此的努力并不是来自于“纯真的心”。这就好像电影中的大反派,我们不能把白雪公主中的毒皇后当成是有上进心,不能把为了争夺天下第一而练功到走火入魔,最后又和自己影子打架的欧阳锋当成是有理想。他们不过是被贪婪的欲望吞噬,而迷失了心智。

希望一切都好没有错,但强求这一切都是好的,则是严重的病态。生活原本如流水一般自然,但因为患者对“好”产生了执念,在任何他所认为重要的事情上抓住不放,但最后却适得其反——当他没有要求自己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做的还不错,但当他要求一定要做好的时候,反倒再也做不好了。


一位患者写到:我突然觉得每个冲突的起源其实都很相似,就是想要的没达到。一直致力于达到是不对的,真正的症结在为什么想达到,这个动机才是根本。我前两天面临冲突的时候,我意识到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不满,为什么会不满呢?答案是对自己要求高,没达到产生不满。综合起来问题就是为什么我想达到那个高要求?一开始我弄不清楚,后来意识到原来我从小就被高要求逼迫,从小我就被期待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种优秀还会有一种甜头,那就是优越和满足感,其实这就是自负,但自负会让人安全的同时也会上瘾。我追求的到头来不是一种普通的生活,我已经把优秀当做了我的价值,所以踏上了对优秀的执着,却忘了我本不必优秀,不必继承我爸的期待。如果不是爸爸的逼迫,我本可以好好做个普通的孩子。

为什么不可以犯错误?为什么我要什么事情都要做的对?为什么我要优秀比别人好?为什么我要完美圣洁不可以有污点?为什么我一定要是一个好人?为什么这些规矩与要求变成一种压力?我知道,我小的时候只是想努力变成父母眼中听话懂事优秀的好孩子,成为他们希望的样子。其实,这是最大的错误,我本不用那么听话,也不必把自己逼成一个父母眼中应该的我。

一些患者也会在某一刻发现自己错了,错的很离谱,也许不是别人不思进取,而是他不放过他自己,错误地把病态的欲望美化成了上进心。

一位患者提醒我:正是因为看了太多“丑陋”的东西,所以他才对“美”如此的执着。如果一个人不是受到了太多的伤害,如果不是一个人从来都没有被爱过,谁会幻想,谁愿意执念?太多的“丑陋”让他不敢直视与接纳本来的自己,因此他才躲在虚假自我的背后,妄图脱离自我,来拯救自己。

所有的执念只是掩盖了患者内心深处的伤!但找回自我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接纳那个被嫌弃的小孩,而不是继续远离他,恐惧他,抛弃他。但这一切并不容易,当一个人内在虚弱的时候,就容易被心魔蛊惑,迷失心智。所以,救赎自我就是一场战争——与心魔的战争。

 


强迫症——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