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e与虎与鱼们》— 让人向往的美好爱情

早在本作PV释出的时候,我就对这部作品产生了不小的兴趣。
讨喜的画面风格,加上骨头社制作,以及不错的原作风评,就让我留意起了这部作品,想着有机会一定不要错过。而在日本上映之后的不久,新加坡这里也确立了引进的消息,我当时还因此激动了一会儿;结果直到过了几个月的现在,本作才终于在影院上映,我也才终于有这个机会,走进电影院,去观看这部作品。

看完作品之后,如果要我用一句话去概括,那就是:这是一个非常舒适且积极的爱情故事。
是的,虽然不能否认本作的这个爱情故事,在部分情节的设计上确实还是有那么一点俗套;但这个故事所呈现出来的感染力,以及看完之后的整体体验,却意外的非常舒服。
那么,究竟这个体验是来源于什么地方?作品又是如何把这个俗套的故事,以一个如此动人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是我这篇专栏所想要讨论的内容了。
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up主哦!
注:这篇文章会有比较严重的剧透成分。当然,本作的剧情其实也不难预料,所以比起纯粹的知道一些剧情走向,沉浸式地体验这部作品所能够带来的观感,才是更重要的。也因此我认为这部分剧透对观影体验不会有过大的影响。不过如果是非常在意剧透的朋友,也还请自行斟酌留意了。

俗套却又真挚的爱情故事
开头也提到了,本作的剧情,其实是相对俗套的。
当然,这里使用“俗套”这个词,也未必完全精准;更精确地说,是作品所呈现的这个爱情故事,主角在情感上所面对的难题,或者说阻碍,其实都是常见的、可预测的、甚至有那么一点过于波澜不惊的。
这样的设计,一定程度上导致这个故事在观看的过程中,其实很难因为情节的设计本身,而感到多么惊艳;甚至对于那些常看这类题材的作品的观众来说,可能都会显得有那么一点无聊。
这自然也不怪这部作品,毕竟它的原作也已经是快40年前的小说了,情节不够惊喜的问题即便客观存在,但也可以理解。

可是,以我个人的体验来看,即便本作的剧情没有太多的新意,但在真正看完作品之后,我却依旧会被本作中两人的情感,给深深地感动;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也非常直接,那就是角色之间的情感,表现得足够真挚。
那么,具体来说,我们观众又是如何感受到这真挚的情感的呢?
对此,我认为有四个层面:
第一个,是制作,是作品音画上优秀的演出;
第二个,是细节,是作品大量巧妙的对应关系;
第三个,是情节,是作品俗套却又不过分狗血的情节设计;
第四个,是积极,是作品那令人向往的爱情描写。

沉浸感十足的音画表现
虽然骨头社以前也做过偏向言情的故事(例如《赤发白雪姬》),但是像本作这种,非常贴近现实的爱情故事,却鲜少涉及。而在这部剧场版中,作品在音画上的表现,可谓是远超出我的预期。要知道,我本来对骨头社的预期,就已经不低了。
美术上,因为本作的舞台基于现实,所以整体的风格也偏向写实;无论是室内的各种摆设,室外朴素的街道与公园,还是两人常去的海边与图书馆,作品都予以了非常细致的还原。但是,在谈论到梦想的时候,在这写实的背景下,作品也会融入非常梦幻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浪漫的元素,到画面之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前期女主在梦中的那段戏,底下是被水淹没的城市,而女主却在城市的天空中,与鱼儿一同遨游,真的浪漫至极。
作品整体相对写实的风格,让观众能够有非常直观的代入感,也在一定程度上隐喻了“现实面”;但与此同时,在整体写实风格中,所浮现的闪光点,它所带来的梦幻与浪漫,却极大程度的调度起了观众的情绪,也以此,去指代了“梦想”与“希望”的概念。
也就是说,作品单是美术,其实就已经把故事的核心主题,涵盖在其中了。

作画上,我认为作品对于角色的情感的表现力,也非常到位。尤其是心口不一的女主,作品透过大量表情与动作细节,将她内心真实的想法,给展露无疑,让人能够很直观的,感受这个角色的魅力。
当然,不只是女主,本作中很多角色的想法,其实也都不依托于台词,而是依靠动作演出来表现。这一来使得这些角色得以被塑造得相当立体;另一方面,这也让这个相对单调的剧情,在每一处情节,都有着更丰富的信息量,让观众丝毫不感到无聊。
另外,作品的配乐更是做得非常出色。负责本作配乐的是由曾经负责过《紫罗兰永恒花园》的Evan Call,风格也与之相近;给人的感觉,都是带有一些梦幻色彩,但又不完全脱离现实的氛围。而这样的曲风,也相当适合本作的故事,让人能够依靠音乐,就感受到角色与故事当下的情绪。
所以,单是制作层面,本作就已经足以让人感到沉浸,自然对于角色的情感,就能够随之有着更大的共情了。

充斥着对应关系的细节
作品在画面上其实就已经安插了非常多的细节,去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会感到特别的单调与无聊;但是,这个细节不仅仅存在于画面中,在台词里,也有不少非常有意思的对应关系,等待观众发掘。
我这里举一个同样令我印象深刻的例子,那就是当男主在讲述自己的梦想的那段剧情。
这段对话具体的细节我们这里也不详述;简单概括就是儿时孤独的男主,因为店里的一只罕见的鱼,让他的童年得到了莫大的鼓舞,甚至在其原产地西班牙找到它,成为了男主后来的目标与梦想。不过我想讨论的不是男主的这个梦想本身,而是他在讲述着这段梦想的时候,女主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大意):“那只鱼一定很幸福,至少有你每天陪伴它。”

虽然这句话表面上就只是在回应男主所说的内容;但我们也不难发现,这句话里的鱼,指代的也是女主自己。女主就是那只被关在水箱里的鱼,幻想着外出遨游,却因为双腿的关系无法做到;但是现在,因为男主每天的陪伴,她的心里,一定也是倍感幸福的吧!
但这句话真正精妙的地方,不仅在于它有着这层隐喻,而在于很可能连说这句话的女主,都没有意识到她心里的这份情感。也就是说,女主把自己真实的想法,用一个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而这样的表现方式,让这个情感,显得极为真诚、不做作。

这样的有着对应关系的情节设计,作品里还有不少,像是多次“好咸”的台词之间的呼应,又像是女主寓言故事里所映射的现实。
而如同我所说的,本作中这些具有对应关系的台词,非常能够将角色的情感以非常真诚的方式,表现出来。毕竟,当角色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所说的话语的时候,意味着这些话语并不是他们精心雕琢的产物,而是他们当下最真实的想法的表达。
也就是说,透过这些台词,只要我们找到它所指代的事物,我们就能以此理解角色当下的感受;而即便主观没有刻意去察觉这些具有对应关系的细节,它们客观上的存在,也会让观众在潜意识里,对其有着一定的认知,并以此为基础,更好的代入到角色的情绪之中,感受着这个故事的美好。
所以,本作的情感之所以如此真挚动人,与它在细节上的铺垫,有着不小的关系。

不过分狗血的情节设计
作品优秀的制作,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沉浸到故事之中;作品细节上的雕琢,让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情感更显真挚。
而让这个故事能够更进一步地征服我们的,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本作在剧情的设计上,不会显得过于狗血。
又或者应该这么说:本作虽然有俗套得让人觉得可以很狗血的情节,但是它避开了这些特别狗血的发展,以一种相对舒适的方式去接着推进故事。

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车祸的这段剧情了。
车祸,几乎是这类爱情故事的标配了。而常见的狗血处理,像是角色因此失忆,记不得对方而导致关系破裂;又或者角色因为车祸而将所有怨念付诸于对方身上,进而导致关系破裂;这都是刻意透过这场车祸所构建出来的剧情冲突。
本作中,我很欣赏的一点,就是男主确实因为车祸而严重失意,甚至差一点都要把怨气撒在女主身上了;但是,在他要爆发的刹那,他的理性阻止了他,这不是女主的错,女主的遭遇甚至比自己更糟糕,自己没有这个资格与她抱怨;所以,他压下了这股情绪,不让自己冲着无辜的女主发脾气。但是,他并非独自生闷气,而是在之后像其他人,包括自己的好友,包括自己的导师,倾述着自己的无奈与悲痛,让这份情绪,得以纾解出来。
这样的设计,虽然舍弃了它本该拥有的剧情张力,也算不上多么新鲜、高明;但是,至少这样的处理,不会让这个角色变得过于令人生厌,也不会因此而过度伤害两人的情感,让后续两人情感的回温,能够更好地被人接受。
除此之外,这个设计本身,在整体剧情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让男主透过这次伤痛,在心理上与物理上,都能够更进一步地与本就有着残疾的女主,产生共情;与此同时,男主的失意,也让女主有了这个机会,去帮助这个一直帮助着自己的男主。
也就是说,这个车祸情节的设计,虽然很俗套,但却也不能否认,这对他俩之后的情感,还是有着不小的助推作用的。

作品里俗套的桥段还有很多,例如女主意外地扑倒在男主身上,例如喜欢着男主的女二等等,同样没有被作品以过于狗血的方式呈现出来,这里也就不再逐一赘述。
我想要以此表达的重点是:之所以俗套,是因为这就是爱情故事里推进故事或者发糖的常见套路,而既然是套路,就说明它们确实足够好用,能够非常有效地展现与推进角色之间的情感;与此同时,不过分狗血,则不会让作品所呈现的这段情感,因为过于戏剧化而遭受破坏。
毕竟要知道,如果作品真的写出这些过于戏剧化的、过于狗血的情节,它们就会脱离我们的现实,进而导致它所描绘的这个爱情故事,变得疏远,变得不好代入。而就是本作现有的情节设计,让角色不只是在意这段关系,而是也同样在乎自己的生活与理想,也尊重对方的想法与感受,才能够让我们观众,觉得他们的情感真实、真挚。
而这,就让这段关系,就让这个故事,能够更好地被我们所接受,所感动了。

让人向往的美好爱情
不只是情节上不狗血的设计,这段关系之所以让人心生向往,其实还与它所描绘的情感,足够的积极正向有关。
而要进一步讨论这点,我们就必须从作品的另一个核心主题来切入了。
作品的表故事确实围绕着男女主之间的爱情故事;但是这个爱情故事的背后,其实也和“现实与梦想”的讨论,有着不小的挂钩。

女主乔瑟,因为双腿残疾的关系,唯一的亲人奶奶也因为年纪大了不敢轻易带她出门,所以在故事最一开始的时候,她并没有多大的梦想,就只是想要出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仅此而已。
随着与男主恒夫相遇,她终于有人能够陪伴她去见识外面的世界,并因此意识到自己那唯一的兴趣,也就是绘画,其实是有一定的天赋的。于是,她逐渐地,期望自己能够在绘画上更进一步,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下一个梦想。
但是,在剧情中段,奶奶的过世,让那帮自己阻挡真实世界的冲击的最后一座堡垒,轰然坍塌,让她不得不再次回来面对这个世界的现实,甚至被迫将自己的梦想给放弃。
就在自己忍痛割舍梦想的时候,那个坚持着自己梦想的恒夫,却在这时发生了意外,并因此而变得消极起来;得知了这一消息的乔瑟,深知恒夫不是会轻易放弃梦想的,所以她决定重拾梦想,想要以此来激励恒夫。
在成功激励了恒夫之后,乔瑟下定了决心,她不打算放弃梦想,她打算独自一人,去面对追逐这一梦想的道路上,所会面对的荆棘。就在她想要向前迈步之时,恒夫出现在了她的面前,告诉她,他们无需独自面对这一切,他们能够相互扶持,作为对方在逐梦道路上的后盾。

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就是建立在这种相互扶持的基础上的;虽然整体上,恒夫对乔瑟的帮助更多,但是在恒夫最低落之际,却也只有乔瑟的激励,能够真正奏效。
而这种相互扶持的情感关系,这种能够为了对方的梦想着想,并给予极大地鼓励与支持的感情,是这段关系之所以那么耀眼的理由,也是它之所以让我们心生向往的理由。
当然,本作这样的结局,确实有点过于美好了;毕竟以男女主最后的身体状态,说实话还能够如此轻易地走向梦想的道路,并一路顺遂,还是有点低估了现实的压迫,甚至与作品中前期所展示对于现实的描写,有点格格不入。
但是,作为一部讲述着爱与梦想的故事,作品最后展现出一个梦幻一点的结局,我认为也不算是一个太严重的问题;尤其,在观看过程中,我们早已代入到主角身上,自然也会不由自主的希望他们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并被这样结局的到来,给深深的感动。

乔瑟,与虎,与鱼们。
本来受困于“牢笼”之中,害怕着老虎,幻想着鱼儿的乔瑟,因为有恒夫的出现与陪伴,她才能拥有这个勇气,去面对老虎,奔向鱼儿。
这段爱情所给与的勇气与力量,不正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追求的理想关系吗?
而见证着这段爱情的我们,又怎能不被它所感动呢?

在最后,我们再来回答我最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本作的观看体验会如此的舒适?
这是因为,虽然故事本身的起伏不算巨大,剧情展开也不难预料;但同时,它刻画了一个非常美好、非常值得我们向往的爱情故事。看着这个质朴又纯粹的故事,我相信绝大多数的观众,一定还是多少会被它所动容的。
我个人就是其中的一个。
它或许不够震撼,或许也很难让人产生极深刻的印象;但至少在这一个半小时的过程中,我收获了一个美好的故事。
这,不就已经足够了吗?
简单评分:8.6/10
ps:本文的所有画面均截取自其PV:

ps2:关于作品的对应关系,除了能够将角色的情感描写得更为真实细腻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好处,那就是让本作那相对套路的剧情,在观看过程中不会感到无聊。毕竟,当情节之间有着这样的对应关系,它那本来相对零散的剧情框架,也会因此而变得环环相扣,也让观众因此能够对剧情有着更多且更深刻的认识。这算是本作我认为设计得最值得称道的优点了。
ps3:虽说本作的情节设计得不会太过狗血,但是女二喜欢男主的这个设计,我认为还是有点超过的。尤其是中后期,让她两度造访女主,并以此来推进剧情的方式,多少还是有点刻意的。虽说她的情感本身作品也算描写得不错,但我认为本作的重心应该还是更多的放在男女主之间的关系上面,这时她的情感的介入,对我来说难免会显得有那么一点多余。
ps4:再次强推本作的配乐,Evan Call的配乐真的很对我的胃口:

ps5: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up主啊。对于专栏或动画有任何想要讨论的,也欢迎到留言区告诉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