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Grelate第一期:如果焦虑是有颜色的,那一定是猩红色的

2022-07-10 19:00 作者:Sharelate-gal的足迹  | 我要投稿

一:问题的提出

        几年前,我还不懂《素晴日》中,人们为何会在高岛柘榴与城山翼自杀之后追随间宫卓司前往终之空,也不能明白为何简单而疯狂地说教却能引起诸多人的认同和追随。到现在的这个时段,我才明白,原来那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可能性,仅仅只是需要人们之间无穷无尽的恐慌与救世主般的人格魅力便能实现的奇迹罢了。   

二、我对于这次事件和游戏的思考

        最近我所在的校园内的多起自杀传闻,加之如今因为疫情而封校所造成的影响是与往常所不能比拟的。我并不知道他们自杀的原因为何,只不过在这个时间段内又新增的封校无疑加重了这种原本徘徊于人们窃窃私语中的恐慌。只不过现在的这种恐慌早已不可能再像先前那样引起更多事件的发生。是的,绝不会再发生诸如《素晴日》和《终之空》中所发生的事,那只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罢了。无论是中国和日本,早已远离那个能够在社会上带来足够恐慌与迷茫的时代。

自杀传闻


         若要研究《素晴日》的故事背景,那么就不可能脱离它的前作《终之空》的创作背景,在我看来两者在结构和叙事之上的相似之处,正是反应了《终之空》的创作中的时代背景。在那个年代,由于《EVA》、《阿基拉》、《死亡笔记》、《横滨购物纪行》[1] 等动画与漫画作品得到广泛地传播和推广,他们反而忽视了作为游戏的galgame反映这种恐慌和焦躁感的事实。三大毒电波游戏的产生或许也正是由于这样的背景,反映出社会的那种病态、焦躁和绝望感。上世纪80、90年代多灾多难的日本诞生了诸多影响力巨大的作品,然而只有毒电波系作品,往往不受重视,从那些批评家中的笔下消失。或许我学识浅薄将其忽略了,但在这个时间点讨论一下这种焦虑怎样引发危机就显得尤为必要。

三、本波校园事件与终之空之间的联系

         以本次事件而言,我并不算是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人。我也只是道听途说得知有众多人自杀。我无意纠结于他们是否以螺旋马太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只是在我看来,这种在学生群体里的窃窃私语,随之传播的事实势必会引起群体内部的小范围的触动。于是,在本校的墙墙墙上也出现了诸多相关的助人贴,起到一定的缓和作用。虽然在我看来生命易逝,能活着已是万幸,获得快乐与幸福更是可望而不可及之物,但无论如何还是必须坚持真爱生命。死或许是一瞬间的事,也可能很漫长。生或死的唯一区别或许就在于你是否认为你值得为之死或为之生罢了。但这种内容的显现是否能够起作用还是未知数,但这种相关的恐慌却已传播。不过在那时,类似《素晴日》剧情发展这样的话只是被我当做笑话传诵,直到今天的事突然发生才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这种突然加重的凝重与焦虑。

         若真将此次事件与《素晴日》进行比较,那么缺少的一定是像间宫卓司这样一位传教者与救世主。他是救世主吗?是的,因为他的确帮助那些恐慌的人摆脱恐慌,抵达他口中的终之空。只不过这些行为是那些信徒眼中是救世主的行为,而在我们玩家看来却不是,是仿佛跳梁小丑般的闹剧。也正是因为时代的变化,救世主这样的名称显然已经沦为时代的尘埃,随着宗教消失而逐渐沦为笑柄。但无疑这样的背景和设定在世纪之交的时候的确颇有成效与时代感。

卓司的演讲


         如果卓司那场振聋发聩的演讲并没有彻底激发人们心中的那种害怕和虔诚,那么之后老师在众人面前的自杀一定更大地引起了学生的恐慌,进而由小规模的事件变成众所周知的公共事件。今天下午在图书馆时候的不平常的窃窃私语与之后人们集体从图书馆离开,加之商业街上浓重的气氛与操场上满是医务人员的事实更是加重了这种危机感的到来。随之,商店街面临关闭,吃饭也面临诸多问题。学校饭菜配送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开个罐头和塑封食品都能让我吃得津津有味,似乎是提前真正体会到了那种末世感的来临。

四、结语

         从真正意义上,《素晴日》是远离末世时代的游戏,发售于2010年的《素晴日》并没有见证日本大地震的爆发,也与那些影响日本社会的年代甚远,或许也是这个原因,《素晴日》的结局并没有那种《终之空》那般阴暗,仿佛更多了一点救赎与希望,以切合时代的需要,然而脱离了时代的《终之空RE》或许却已不再能显现出世纪末世时的那种疯狂与焦躁,同《月姬R》一样在外观上变得更加文艺,少了那种厚重的时代感或许就是两作最大的遗憾吧。

         红色的终之空在最后显现一定代表最终高潮的出现,代表着众人已经仙去,游戏真正的舞台已经褪去,故事的终点已然到来。然而故事的结束并不代表着我们会忘记游戏和现实中所体验的焦躁和恐慌,可能在见证终之空后,迎接我们的是向日葵的坡道或是美好的每一天。

注释:

[1]:笔者在写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想到了B站屋顶现视研所翻译的pause and select《日本灾难启示录》系列视频。在这个系列中作者从《死亡笔记》这部作品出发,探讨日本人的末世观。在他看来日本1945年战败带来的社会运动和思想在大友克洋的《阿基拉》中得到总结,借由这种自身与社会形态和国家意志的割裂之感,表达青年一代对于自身在后现代社会中身份处境的迷茫。但是这种逃避式的思想因随后而来的发生于90年代前半叶的社会冲击而继承和改变。90年代日本的启示文学源于背后的三大社会问题:资产泡沫经济摧毁了人们对于经济稳定的信心;阪神大地震打破了人们对于政府的信任;奥姆真理教撼动了国家认同感。这样的社会问题催生了《EVA》和参照《EVA》叙事方式的世界系作品。他们关心男主角的社会性的无能,并探究日本的社会成熟化何以实现。最终,《EVA》的《真心为你》则诠释了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我们即使经历苦难与坎坷,但是仍然要与他人建立联系而不是一味地逃避,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


                                                                                                          文案:liebestram

                                                                                                          审核:Ler、无风落樱

                                                                                                          排版:一抹茶涩

欢迎加入交流群


Grelate第一期:如果焦虑是有颜色的,那一定是猩红色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