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三战 搞好心态 相信自己 效率为王
考研经验分享
———来自考研三战的周之之
这篇文章是我的第三次考研经历,为什么不跟前面两次考研经历在一起,首先是因为三次经历放在一起实在太长了,而且这次考研换了专业、换了学校,从头到尾远离了翻硕;其次,这是我唯一一次一志愿上岸、参加线下复试的考研经历,对于我而言,很宝贵。最终以时间顺序完成了考研的最后记录。
我就是考研人口中说的那种运气爆棚的选手,遇上学校扩招、跟复试线的最后一名同学同分进入复试名单、复试逆袭。我就是我们专业那一届的录取线。运气,就是这么好,不过这过程的确很艰苦。
初试
两次考研的失利我真的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是很快做出了决定。找个兼职、跟同学合租、继续看书。从六月到十二月只有这三件事围绕在我的脑海里。首先兼职比较有宽裕的时间,一周三天,早中晚班,半小时通勤,一天八个小时站着,一天 200 元,节假日三倍工资。这工作,挺好的,除了身体累点没啥不满意的。房租一个月也才是 600,房东新装修的房子没有电梯,所以收价低。其次是学习,真的很累了,上班的时候一天 4 个小时,休息的时候一天
就是 8-10 个小时。这个时候政治和英语不用花太多时间了,最后冲刺时候注意一下就可以了。最难的是换了的专业课,文博选学校的时候我避开了以考古为重的学校,找了一个招生人数在中间的大学。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基础三大本,加上一些辅助资料。正式开始学习之前我还买了《文物中国史》这一系列的书先学习,把不同年代的文物和主要的大类系统看了一遍,做了个大概的笔记。我不是功利的学生,但我也不是执拗的学生。我做什么都是
我感兴趣的,所以尽管换了专业课,我还是认真的去完成已经决定好的目标。

把前期工作完成了,中间加了些网课和公众号的薅羊毛(我无意间看到了一个关于妇好墓的名词解释的批改,我只看了这一个其他都没看,而我考试刚好就考到了妇好墓,这就是运气吧),最后就开始系统看参考书了。这种知识量很大的书籍,必须弄出大纲,并且考点也要留位置系统记在一起。我真实感受到在长久的专注的学习中,感受到了学习的魅力,学会更有效率的去做这件事情。所以尽管时间很少,但是效率保持住了就会取得很大的进步。到十月底的时候我就已经过完了一轮,最后听从妈妈和爸爸的意见,辞职回家准备冲刺。我所有的专业课笔记很厚,知识点全部必须背下来,所以整个十一月份,我打算分三天过一轮。中间有时候非常着急感觉三遍不够,就改计划过了四遍。英语开始过真题,刚开始还不能做到阅读全对还挺生气,后面正确率上来了也就宽心了,翻译不练(都练两年了),作文就是应试的,我还是看重文章积累。

综上所诉,我的英语还是实践大于理论的,以后只能作为一个技能傍身了,不能奢求用它作为主要的方向。政治跟二战一样没啥变化。坚持到了十二月份,每年十二月份我都称之为魔鬼之月。这个时候脑海里有千千万万个想法,白天学习耗费精力,晚上我最害怕,因为会胡思乱想到睡不着,到现在我黑眼圈和眼袋还没消。不过熬过去就好了。我有套独门秘籍,就是麻醉自己,在心里告诉自己,下一次睁眼的时候你已经考完了,对我来说很有效。

十二月份就更夸张了,这个时候不拼命就真的是不礼貌了。我三天过一轮,考试前过了7轮。不要意识般地把知识往脑袋里塞。专业课300分,三个小时要写接近一万字,根本没时间思考的,考的就是知识面和逻辑思维。考试当天痛苦点,也不管什么时候能睡着,反正眼睛闭上我就是睡了。到了考试那天,因为疫情早就放开了,我戴了两层口罩去考试,只要扛过第一天就行。那么冷的天气,他们拿着书在外面等着,边背边咳嗽,全是咳嗽声。一方面敬佩他们,一方面觉得害怕被感染。我在一个人很少的地方,默默等着,这个时候保证手是暖的才是最后重要的,所以周围只有我在那里揣着手等放行。第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政治选择题惊为天人,大题没太大问题,英语一般。第二天考试,我直接把口罩取了,感染就感染吧,这个时候缺的是氧气。我的手写速度感觉比脑袋思考的速度更快,考的题都不在我的笔记本上,不过还好见过两次,大差不差只能编了。结合实际例子,把看到过的时事资料都写进去,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也没有后路可退了。
考完了,终于结束了。这一次我是跳着走出去的,打着伞(每年都下雨),爸爸在外面等着,他还以为我下午还有考试,忘了我换专业。中午到家,开着空调觉得很暖,吃着妈妈的饭感觉都要落泪了。当时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不想再来一遍了。如果这次考研没上岸,我一定会死心的。最后的两个月太难受了,非常痛苦,是那种知道自己即将解脱,但是又害怕时间太短没准备好的双重焦虑。
PS:
但是三战给我的感觉前期是非常愉快的,该吃吃该喝喝,跟同学住在一起,大家一起聊天,一起出去玩,这种感觉就像大学寝室里面一样,不同的是有钱挣有钱花。心态变得很好,有人倾听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起探讨一件事情,没有人管我们。晚上一起去超市买菜,早上起床工作,这样的生活很舒适。美好的生活真的太治愈了,正在完成这篇文章的我,也不由得怀念那段时间的自由和快乐。这一年收到了很多鼓励,爸妈支持,外婆拜菩萨,还有几位研友一起并肩作战。非常有意义,这一年真的是人生中不可替代的历程。

复试
复试非常刺激。我们学校的复试通知非常晚,我二份就已经从老家回来,开始看复试的资料,还买了英文版的书籍,怕考的很专业。等到出成绩的时候,英语大失所望,政治稳定发挥,专业课太低了,排名都到50了,觉得大概率是调剂了,然后就手机调剂的学校的资料,但是今年这个专业报考人数非常高,又开始担忧不行。

后来跟室友去了广汉三星堆参观,又再古城转了一下,意外发现了文曲星庙,进去拜一拜门口的麒麟;又去了文殊院,烧了香求了佛珠串。这回是全安排上了。

复试名单等了很久,我朋友已经复试完在等结果了,我每天蹲官网、蹲微博。在 27 号的时候已经出来了一些学院的名单,微博上也有其他同学反应进入复试了。28 号到了,还记得那天我在睡中午觉,突然电话铃声响起,我直接腾空而起,看到电话显示来自于河南,我接电话的第一声就是:“喂老师您好......”。老师通知我进群参加复试,我之后马上去看了官网的招生人数。事实证明,今年我是有点运气的。学校扩招 8 个,那么按照复试 1:1.2 的复试比例就需要招到我前面的同学,刚好,我们同分,刚好,我就能擦线进复试。
我马上把消息分享给了爸妈和周围几个同学,他们一直在替我着急。真的前所未有的开心,也很担忧,因为我得超过 10 位同学的分数才有机会。30 号出发,提前两天到,妈妈还很有兴致说我应该要注意休息,让我在清明上河园玩一下。我.........我真的没心情啊,在那个时候,感觉处境如履薄冰,还是保持比较紧绷的状态。

2 号去学校报到,天气很好,学校古风古味,路过了东西十二斋,看到了一眼万年的大礼堂。走进了我们学院,踩着吱呀作响的木地板。检查证件的老师很严肃,因为水土不服有点浮肿,摘下口罩比对的时候他们还有些疑迟。

报道后就出去了,一路上都在想,真的好像留在这个学校,这里好美,待三年我是不会腻的。到了考试那天,有待考室和考室,抽签决定序号,自我介绍不允许出现学校任何信息。真正的公平公正,我真的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我的专业课很差,我为什么要抽离自己最近的一张纸,我都想找地缝钻进去了。英语翻译比较简单,室专业课的文章,注意下语序就可以了,答完后明显看到老师门表情没有之前严肃了。此刻感谢下翻译吧,救了半条命。
结束后就回酒店了,外面下雨,而且当时已经认定没有机会了,答成这个样子太失望。4 月 5 号上午还没出结果,刚好 6 号开调剂,就在电脑面前查信息。还是同样的睡午觉后,下午结果出来了,我当时想最后一个上就行可不可以,结果比预期好,复试分数甚至还挺高。我泪奔,马上把喜讯奔走相告。妈妈马上给爸爸打电话,我真的熬到头了,发蓄谋已久的朋友圈,得到了好多祝福。甚至有些同学并不知道我三战,还私下问我是真的吗。对于大家而言
三战很少见,在那个瞬间我感到身体里面有个东西缓缓落地了......
后记
现在我就每天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规律作息,偶尔出去旅游(还感染了新冠),回来还休整了一下,还好烧了两天犯了鼻炎就没啥其他症状了。

6 月份了又开始慢慢看书、学习,轻轻松松,过上了理想的生活。不上班,每天大把时间做自己想做的,慢慢去完成这几年没有去完成的事情,是不是太多人羡慕我现在的状态了。虽然知道读研后会比较累,不过那跟现在的我没什么关系,每个时间段就应该做属于哪个时间段的事情,人生亦是如此。毕业两年了,从毕业的那一天到今年的4月5日,除了上班就是考研,偶尔出去都是看遗址、博物馆等与专业相关的地方。从大三的时候因为疫情哪里都没有去,一直很羡慕那些可以出去玩的伙伴,不过我的玫瑰终于也开在了浪漫的土壤里,我现在就是很享受此刻的快乐,很多年后回想起来不会有如今的感受,所以就尽情感受吧!
我的考研故事就至此落幕,这里,我把祝福传递下去,祝 24 考研学子可以背水一战、不负韶华。
2023.6.21 周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