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2全战兵种背景介绍——先锋枕戈,巨兽狂奔伊庇鲁斯骑兵与野兽
至于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则不仅使用意大利武器,还有意大利部队,而且在对付罗马人时,交替使用连队以及方阵军团里的单位,来布置战斗队形,但即使有这些方法协助,他并没赢得胜利,而且所有他所进行的战役都是多少没决定性的。
——波利比乌斯
诸位,让我们把这广阔的战场,留给罗马人和迦太基人。
——皮洛士在西西里
皮洛士打赢这场会战以后,载誉返国为崇高的名声感到无比的兴奋、伊庇鲁斯人给他加上“神鹰”这个名号。他说道:"因为你们的缘故,我才能成为‘神鹰’,如果没有你们的武力当做翅膀,我又如何能在高空翱翔?”
——普鲁塔克
有天夜晚皮洛士已经休息,梦中听到亚历山大大帝在呼唤,进到房间以后发现他生病躺在床上,用友善的态度向皮洛士表示,言语之间不仅器重而且答应给予热心的协助,这时皮洛士很大胆地问道:“陛下的病这么重,请问如何对我加以援手?”他说道:“以我之名。”
——普鲁塔克

皮洛士是继亚历山大一世后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挥师意大利的摩罗西亚/伊庇鲁斯国王,他本身也是伊庇鲁斯地区有史以来最重要最强大的统治者,当我们着眼于他一生不济的运气与他饱受诟病的战略注意力的时候,经常忽略他的国王属性,道森用“男人、士兵、僭主”来形容凯撒,那我们也可以用“战士、国王、政治家”来称呼皮洛士,据普鲁塔克所说皮洛士一生参加过无数次荷马式的决斗并在战斗中表现出“非常人般”的强大与英勇,比如他曾与德米特里一世手下的勇将潘帕塔斯决斗并取胜,在意大利时曾用一把剑就将挑衅他的麦尔提尼斯敌人劈成两半,在儿子托勒密死于斯巴达骑兵之手时盛怒下的皮洛士亲手用骑枪挑下斯巴达骑兵指挥官伊瓦库斯,可见皮洛士武艺超群的同时确实有不下亚历山大之勇;而战场之上皮洛士两次大败罗马人,曾几乎将迦太基势力赶出西西里,对安提柯的后裔德米特里一世与安提柯二世也取得两次胜利,在当世可谓辉煌。
不过极少有人瞩目过皮洛士对伊庇鲁斯的治理,好在一些现代学者比如Jonathan Recaldin和Adolfo J. Dominguez-Monedero对皮大王的文治也有所研究,让我们对此可以有些了解(可惜的是皮洛士与亚历山大二世皆死于非命,让已经相对集权伊庇鲁斯被打回了原型)

皮洛士改良经济的措施
首先有证据表明伊庇鲁斯的人口密度低,自然资源贫瘠,城市化进程也较晚,使得皮洛士缺乏与大国抗衡的资源,甚至普鲁塔克明确表明了皮洛士入侵安提柯领土时没钱,因此皮洛士在改良经济方面的举措值得瞩目,皮洛士首先大力支持伊庇鲁斯的畜牧业(当地本来就有很多牛)皮洛士十分注重海上贸易(伊庇鲁斯沿海地区发掘出大量来自意大利的货币以及精美艺术品,证明了这里的繁荣);除了前289年吞并并迁都安布拉西亚(离海岸很近,此地经济繁荣,对伊庇鲁斯联盟来说意义重大后来),还建立了另一个港口城市Berenice(Hammond, 1967: 579),此外皮洛士还加固了伊庇鲁斯已有定居点的防御工事来保护定居点减少战争重的损失,并推进伊庇鲁斯地区城市化,如公元前290年代建立的Antigonea(以他已故的妻子托勒密之女安提戈涅Antigone命名),皮洛士还命人对伊庇鲁斯地区影响力最大的圣地宗教中心多多纳(Dodona)进行修缮(倘若按哈蒙德的说法这里可能还是行政中心),此举也提升了伊庇鲁斯的国家地位(不止是否有促进旅游业hhh)。(然而不幸按哈蒙德的说法皮洛士花在基建上的钱也消耗了相当的资源)

另外从伊庇鲁斯地区出现的大量货币和铸币厂的存在似乎表明了伊庇鲁斯存在货币经济。但是不要忘记,伊庇鲁斯的基础并不强大,尽管皮洛士很可能进行了诸多改良让伊庇鲁斯实力突飞猛进,但是体量依旧是伊庇鲁斯的致命伤,以至于皮洛士的远征要依靠其他国王的援助与支持(详情见伊庇鲁斯步兵篇)
皮洛士的外交
皮洛士在领导伊庇鲁斯崛起的过程中,外交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尽管皮洛士与罗马迦太基交战的同时与大希腊和西西里诸多势力交恶,但对伊庇鲁斯有实际影响的依旧是继业者和其他的希腊化国家们。
而作为王室成员与一国之主,联姻是最易与其他国家结盟的手段,有意思的是皮大王和亚历山大一样一夫多妻,他的第一任妻子安提戈涅Antigone使得他与托勒密王朝有了密切的联系,也因此皮洛士得到托勒密的支持佣兵重返伊庇鲁斯并成为该国唯一的君主(安提戈涅于BC294去世),随后皮洛士迎娶叙拉古僭主阿加克勒索斯的女儿拉纳莎(并为他产下一子)并得到克基拉岛这个重要的贸易枢纽作为嫁妆,甚至皮洛士在阿加克勒索斯死后获得了西西里岛的合法要求,再后来皮洛士娶了派奥尼亚王国的公主,拱卫了伊庇鲁斯北方边界的安宁并威胁马其顿领土,皮洛士还迎娶了一位伊利里亚的公主,让伊庇鲁斯得到了外援的同时彻底消除了北方的威胁(至少在婚姻关系存续时),另外德米特里一世也是皮洛士的姐夫,在皮洛士的姐姐去世后二人的盟友关系也随之破裂(尽管还有诸多势力与事件推波助澜),最后阿加克勒索斯的女儿拉纳莎改嫁德米特里,德米特里因此获得克基拉岛(此事后来也被罗马元老克劳迪乌斯在重要的演讲中用于嘲笑皮洛士)
皮洛士还在卡山德的两个蠢儿子安提帕特二世和亚历山大五世的权力斗争获得了安拉布西亚和其他马其顿曾经吞并的伊庇鲁斯领土以及马其顿沿亚德里亚海的其他领土(尽管哈蒙德并不认为所谓伊庇鲁斯算是一个王国,但是Garoufalias认为此刻起皮洛士是伊庇鲁斯的国王),之后皮洛士在与德米特里的战争中获得了整个马其顿,却被利西马科斯要求分走一半因为是他们共同击败了德米特里,出于国力考量皮洛士同意了这个要求,但双方条约在德米特里死后成为一纸空文,利西马科斯将皮洛士势力彻底驱逐出马其顿。
总体来看尽管皮洛士在战略上表现被人认为不佳,但是外交上皮大王有广用联姻手段为伊庇鲁斯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边境和更广袤的领土与其他国王的支持等值得夸奖的地方,也有与德米特里交恶并失去克基拉岛且让伊庇鲁斯境内惨遭德米特里洗劫等过失,似乎比起战略家皮洛士作为政治家可以给出更高分。
皮大王对伊庇鲁斯建立统一政权的贡献
尼古拉斯-哈蒙德和皮埃尔-卡巴尼斯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基于书信对伊庇鲁斯地区早期的情况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得出结论——前4世纪初莫洛西亚是一个拥有联邦机构的koinon(尽管Adolfo J. Dominguez-Monedero称其为Symchaia,二者详细定义见上期),包括一个被称为 "προστάτας "的行政长官、一个书记官和一个议会,这些人代表摩洛西人,牵制着国王的权力。
在亚历山大一世(约343/342-331/330在位)统治期间或之后,摩洛西亚王国被一个更大包含更多民族的国家取代,这个国家在古代被称为 "Epeiros",即 "摩洛西人和他们的盟友",或 "伊庇鲁斯人的同盟",也被现代学者称为 "Epirote联盟 "或 "Epirote Symmachy,而现代学者认为,这个国家也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并拥有联邦机构,而也有观点认为这一进程应该发生在皮洛士时期,皮洛士在协助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五世登上王位后获得了大量领土并迁都安布拉西亚,使得他在伊庇鲁斯人中威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有条件进一步进行集权。
但是这是一个兵种介绍的专栏,废话不多说把皮大王骑兵篇赶紧写完进波伊吧。
希腊皇家骑兵


历史背景:狄奥尼修斯在对阿斯伦琴会战的记载中,声称皮洛士的骑兵超过8000人(尽管狄奥尼修斯的数据经常遭人怀疑并被认为可信度不如Fronginus,但其宣称得到了皮洛士的回忆录)另外他的一部分数字确实是可信的其中2000人被称为“royal agema”(皇家先锋,agema是希腊化国家精锐部队的常用称呼)或者“epilektoi”(精选骑兵),皮洛士在远征之初从希腊本土带来了3000名骑士,虽然没人详细提到他们的构成,但是从皮洛士在意大利的行为看来他们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冲锋陷阵的重骑兵,他们中包括马其顿人、色萨利人、伊庇鲁斯人。
而阿斯伦琴会战皮洛士将色萨利骑兵和安布拉西亚部署在右翼、希腊雇佣骑兵在左翼,去除之前战斗中可能的损失与兵力分散,皮洛士应当将剩下的从希腊带来的骑兵全部作为预备队,毕竟伊庇鲁斯军队是皮洛士的骨干,保留足够的有生力量有助于皮洛士在意大利更放心的运用当地人部队。

狄奥尼修斯最引人瞩目的记载便是罗马骑兵与希腊化骑兵作战方法区别的描述
部署在两翼的骑兵,采用了他们擅长的战术来使战斗对他们有利,罗马骑兵喜好原地近身战斗,而希腊骑兵则采取包抄和展开机动的战术。罗马人在被希腊人追赶时,会把马匹转过来,用缰绳把它们留在原地,进行步战;希腊人在发现罗马人与他们的战斗力相当时,会向右转弯,反方向行进,然后再次转向,面向前方,驾驭战马冲向敌人的队伍。这就是双方骑兵战的特点。
从这里看的出来罗马骑兵在冲锋后喜欢直接原地与敌人肉搏,也被现代学者形容成就像在马上的,而希腊人在冲锋后如果没有击溃敌人便会重整队形再次冲锋,这大抵就是罗2近战骑兵与冲击骑兵的区别吧,另外Jeff Champion将狄奥尼索斯的描述理解为战线上的希腊骑兵都是轻骑兵(不过笔者并不认同)

值得注意的是皮洛士曾与德米特里一起在伊普苏斯会战指挥骑兵,也许正是见证了德米特里击败敌军骑兵后无法回防导致安提柯战死的惨剧后,皮洛士更倾向于带精锐骑兵枕戈待旦等待战机,而不是像亚历山大一样带头冲锋。
色萨利骑兵

历史背景:色萨利骑兵的大名无需多言,在东征关键战役高拉米加战役色萨利骑兵屡次挫败波斯先锋,而在拉米亚战争中再次大放异彩,皮洛士一定注意到了这些出色骑兵,事实上,韦斯特莱克指出,皮洛士吞并塞萨利更多的是为了获得强大的塞萨利骑兵的服务,而不是巩固他的成果,不过Nicholas Sekunda指出皮洛士出征时色萨利已经被利西马科斯夺走,因此皮洛士的色萨利骑兵可能是托勒密克劳诺斯借给他的那400人(查士丁原文记为4000人,疑似有误)
不过色萨利骑兵、希腊雇佣骑兵、安布拉西亚骑兵加起来总数可能不到1000人,因此不能对他们在战役中的影响过度高估,并且狄奥尼索斯与普鲁塔克都更倾向于将罗马人的失败归结于战象而非皮洛士的骑兵。
另外关于伊庇鲁斯的骑兵,在伊庇鲁斯地区的一座前4到前3世纪的坟墓Cist grave中考古人员挖出了金色传说品质的铁质铠甲与镀银头盔


而鱼鹰社的画师的还原颜值挺高的(下图),但是还有更逆天的还原

因为这样的盔甲在希腊语中被称为Thorax,因此我们是不是能称他们为胸甲骑兵(bushi)

塔兰托骑兵

历史背景:塔兰托骑兵对希腊化各国都不陌生,甚至早在安提柯对欧迈尼斯的帕莱塔西奈会战就有他们的身影,迪奥多罗斯形容他们
这些人都与他(安提柯)一起越过海洋前来此地,经过挑选特别精通伏击作战,而且他们对他怀有很深的感情
由此看来他们有独特的作战方式,关于这一点请看塞琉古骑兵介绍,然而皮大王雇佣的是塔兰托原厂的塔兰托骑兵,Aelian称呼他们为“真·塔兰托骑兵”,他们只用标枪骚扰而不参与近身战斗。


持盾伙伴骑兵

历史背景:尽管在马其顿篇就吐槽过这玩意,为什么带个盾牌你就不带长矛了呀?大多数观点认为前279年的加拉太入侵改变了希腊骑兵不佩盾的习惯,但也有观点认为是皮洛士的军队带回了这样的习惯并让其在希腊流行起来。
另外皮大王军队中早早出现了用凯尔特椭盾thureo的士兵,他们应该来自大希腊,此地早就受到凯尔特人的影响,叙拉古的僭主狄奥尼修斯甚至在前367就向希腊派出了凯尔特佣兵支援拉栖代梦人。

战象

历史背景:战象是希腊化君主们及其倚重的力量,毫不客气的说皮洛士挥师西进的最大依仗与功臣便是战象,第一次赫拉克里亚战役中这些巨兽就瞬间逆转了对伊庇鲁斯部队岌岌可危的形势,而阿斯伦琴战役中战象作为预备队也使得罗马人处心积虑设计的反战象战车沦为笑柄,直到贝内文托战役罗马军队才依靠有利的地形成功将皮洛士的战象捕捉,不过皮大王后来从安提柯手上抢了战象继续在希腊为非作歹直到殒命阿尔戈斯。
